孫麗莎 | 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定塘鎮中心幼兒園
幼兒園應樹立“健康第一”理念,以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為出發點,基于兒童視角深入推進戶外體育課程,讓幼兒感受運動樂趣,豐富運動經驗,提高運動技能,促進人際交往。在“多趣玩”的運動課程引領下,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定塘鎮中心幼兒園基于幼兒興趣開展了一系列戶外區域體育活動。
戶外區域體育是幼兒園創設的戶外特色游戲,它為幼兒提供了一個自主探索的游戲場所,滿足了幼兒游戲、自由活動和自主交往的需要。隨著輕快的音樂響起,孩子們紛紛涌入投擲區。有的幼兒用紙球往筐里投擲,有的孩子往傘里投擲,有的孩子在自制投籃處投擲。但是“三分鐘熱度”過后,滿地都是紙球,原本布置的自制投籃布也掉了,拿傘的教師,手開始酸脹。于是我思考:怎樣才能讓自制器械更穩固呢?怎樣解放教師的雙手,讓教師有更多時間關注孩子?
民意大調查——投擲場地大變身。回到教室后,我們開始討論。有孩子說:“可以一個人拿筐,另外一個小朋友投擲。”我立刻稱贊道:“這個辦法不錯,讓容易倒塌的自制器械有了固定的方式。”“那么,投籃布和傘怎么固定呢?又該固定在哪里呢?”討論了半天,大家都沒有想出解決的辦法。在孩子們的提議下,我們決定在班里開展一次民意大調查。調查數據顯示:70%的孩子想將投擲場地移至草坪上。于是,我們根據場地特點重新劃分,把原本的投擲區轉移到寬敞的草坪上。
游戲發現——游戲規則我來定。投擲區調整后,孩子們變得活躍起來,興致勃勃地參與投擲,游戲熱度明顯提升。突然,琛琛大喊道:“你犯規了。你是走到洞口直接扔進去的,這樣做不公平。”……游戲結束后,我們回到教室進行評價。我先將拍攝的視頻播放給孩子看,并詢問孩子:“剛剛的視頻中,你們發現了什么?”“有人沒有站在起點上投擲。”“有人沒對準,都投在地上了。”“有人站在起點能投進,有人卻投不進。”孩子們爭搶著回答。他們的話引發我的思考:怎樣才能讓孩子遵守規則,使投擲區更加有序呢?我邀請孩子分小組進行討論,共同制定投擲區的游戲規則。最后,大家集思廣益,確定了游戲規則:投擲時應站在起點位置進行投擲;投擲后要隨手撿起地上的紙球,保持地面整潔;游戲時要有序排隊,和前面的同伴保持距離。孩子們的規則意識明顯增強,變得井然有序,游戲熱度由原先的10分鐘增加到了20分鐘。
精彩紛呈——投擲游戲我來戰。可是,問題隨之又來了,我們發現孩子漸漸對游戲失去了興趣。我問孩子:“你為什么不玩了?”孩子說:“總是在這里重復投擲沒意思,其實我能投得更遠。”孩子們說的不就是投擲距離的問題嗎?對于學習能力不同的孩子,應怎樣為他們創造適宜的環境呢?我們在活動場地上設置不同距離的投擲起點線,讓孩子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不同距離的起點。無論是比賽,還是日常練習,都可以自主選擇,讓孩子都能獲得成就感和挑戰感。孩子們聽完立馬開始討論:“我要在第一條起點線。”“我要挑戰第三條線。”“我要和她比賽,你來當裁判可以嗎?”
為了讓游戲更有挑戰性和趣味性,孩子們動手動腦參與游戲、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創設了挑戰區和趣味區。在挑戰區,我們引導孩子挑戰“誰投擲得遠”和“誰投擲得準”,并且根據自己的投擲距離進行記錄。在趣味區,孩子開展“套圈”“打怪”等情境游戲,玩得熱火朝天。同時,起點線的隱性規則暗示和比賽模式讓游戲熱度保持到了30分鐘。
在開展戶外區域體育活動時,教師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仔細觀察和記錄孩子的表現,及時與孩子交流出現的問題,把主動權和自主權交給孩子,讓孩子處于積極游戲和主動參與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