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華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會受關節痛的困擾。造成關節痛的原因多種多樣,臨床上依據患者的年齡、性別、疼痛部位、特征、病因等,將關節痛分為生理性、軟組織性、軟骨性、骨性和炎癥性等類型。下列10種情況都可引起關節痛:
1.生長痛
生長痛主要見于生長期的兒童,是兒童生長發育過程中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疼痛部位常見膝關節、髖關節。兒童的骨骼在發育階段生長相對較快,骨膜和局部肌肉的發育與之不協調,便會引起關節痛。生長痛無需治療,只要適當減少孩子的運動量,注意觀察即可。
2.關節勞損
若某些關節部位的活動量相對較大,關節周圍的肌肉等軟組織就容易出現勞損,進而引起疼痛。這類關節痛常見于肩周炎、網球肘等患者,可采取理療、按摩等方法進行治療。
3.關節周圍韌帶受傷
關節周圍的韌帶具有支撐、穩定和保護關節的作用。由于關節韌帶在肢體運動中的使用頻率較高,所以很容易因運動不當而造成損傷,引起關節疼痛。比如,膝關節韌帶在關節微屈時的穩定性相對較差,如果膝關節在微屈時突然受到外力的沖撞可導致其外翻或內翻,引起膝關節內側或外側的韌帶損傷,導致膝關節出現明顯的疼痛、腫脹、瘀斑和活動受限等癥狀。
4.關節滑膜炎
正常的關節周圍都有關節滑膜,由其分泌的滑液可以保持關節軟骨面的潤滑以增加關節活動的范圍。外傷或過度勞累造成滑膜損傷時,滑膜會產生大量的積液,提高關節內壓力,從而導致關節疼痛、腫脹,滑膜活動時還會出現摩擦聲。
5.軟骨受傷
引起關節疼痛的軟骨損傷主要指半月板損傷,這是常見的膝關節疾病。半月板受傷的患者多數有膝關節突然旋轉內收或外展的外傷史。半月板受傷時,患者會感到關節內有撕裂感和脆響聲,膝關節會發生局部疼痛、腫脹,不能完全伸直,活動時有響聲。
6.骨質疏松癥
骨質疏松導致的關節痛多見于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女性,具體表現是全身多個關節疼痛,患者常感無力,不能負重行走。
7.骨性關節炎
骨性關節炎患者的發病年齡大多在40歲以后。患者的關節部位出現骨質增生和骨刺,使關節的周圍組織受到摩擦,引起關節疼痛。患者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止痛藥物,也可外用止痛類噴劑。
8.外傷
因意外或事故,患者的肩、肘、腕、膝、踝等部位的關節發生骨折、脫位等損傷,可導致關節局部疼痛。這種關節痛在積極治療原發病后可得到緩解或消除。
9.自體免疫系統疾病
若患有免疫系統疾病如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等,也會并發關節腫痛。患者可通過血液化驗等協助診斷,明確病因后需積極治療。
10.風濕性關節炎
患者的關節有游走性疼痛,疼痛常對稱發生于膝、踝、肩、肘、腕等大關節,局部有紅、腫、熱、痛等急性炎癥表現。患者可針對病因,選擇消炎止痛類藥物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