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強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林業和草原局,遼寧 喀左 122300)
森林具有“地球之肺”的稱號,森林中的植被覆蓋率較高,對于生態的保護與建設具有重要作用,同時為自然界的野生生物提供棲息的場所。但目前,部分森林受病蟲害的侵擾,自我調節能力有所下降,影響植被正常生長的周期,同時對于野生生物的棲息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對此,本文將立足于林業生態環境建設對于實際發展的優勢,深入研究森林病蟲害給生態建設造成的困擾,并針對如今存在的問題找到相應的解決措施,以保證林業生態環境的正常建設。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生態環境的污染與破壞,過度放牧等問題造成了土壤沙化嚴重的現象出現,沙塵暴頻發,給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影響。沙塵暴出現的原因是當地的土壤沙化面積過大,在大風天氣的作用下,沙子卷入風中,隨風吹落,形成了此種嚴重影響居民生產生活的惡劣天氣。對此,防風固沙對于沙塵暴的治理具有重要作用。隨著發展林業植被覆蓋率的升高,土地沙漠化可以得到有效遏制。同時,森林中的植被資源在生長的過程中扎根土壤,汲取水分,可以起到加固土壤等的作用。并且以植物為遮擋,可以降低風對于沙塵的卷入效果,繼而減輕沙塵暴帶來的實際危害。因此,林業生態環境的建設已經逐漸發展為現階段治理土壤沙漠化的主要手段,很多地方為解決土壤沙化的問題,均進行植樹造林且獲得顯著成效。
森林生態系統對于環境的建設與保護具有重要的推進作用,植物在生長的過程中扎根土壤,汲取營養物質與水分的過程具有固土儲水的效果。森林中植被較多,且根系較為發達,在盤根錯節的根系交錯中,可以強化固土效果。同時在植物枝繁葉茂的遮蓋下,減少了水分因太陽照射地面而造成的不必要蒸發。我國水資源短缺的問題在隨快速的時代發展中逐漸顯露,因此,水資源的流失是我國目前的一大損失。在森林眾多植被的作用下,土壤的儲水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減少水資源的蒸發,提升水資源的實際利用率。
大氣是生態系統中的基本組成元素之一,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工業生產迎來了新的起色,導致不達標的廢氣排放給大氣造成了嚴重污染。如今的大氣污染物成分較為復雜,霾現象頻出,其中包括有毒氣體以及顆粒狀的物質。除工業建設過程中排出的不達標廢氣,汽車的尾氣也是大氣污染物的來源之一,給生態環境的自我調節能力造成了一定負擔。同時,大氣污染物的飄散具有不確定性,可能隨著人們的呼吸進入人體,誘發一系列呼吸性疾病,且有毒有害物質在人體中不斷積累,成為癌癥等大型疾病的誘發因素。而森林生態系統的出現對于環境起到凈化作用,因為森林大量植被的生長過程中會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并生成氧氣,及時更新大氣成分,增強生態環境的自我調節能力。
森林中覆蓋有大量植被,為多種生物的生活提供相應的棲息條件,是眾多生物賴以生存的家園。但隨著病蟲害等對森林生態系統造成的傷害,對于某些生物的生存環境造成破壞,不利于生物的繼續生存,繼而對于生物的多樣性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病蟲害是對于森林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破壞的因素之一,其對于森林系統的威脅程度嚴重,僅次于森林火災,由此可見,其對林業系統帶來的實質性危害。病蟲害的發生會影響植物的正常生長生活,造成植物的生長不良甚至是大規模的死亡。在植被被大規模破壞的情況下,嚴重影響了森林生態系統的功能,并降低了其自我調節能力,加劇了森林資源的供需壓力。森林病蟲害是相關部門在森林管理方面現階段需要解決的首要任務,只有將相關的防治工作落實才可以將病蟲害對于森林的威脅程度降至最低,繼而保證林業生態系統的正常發展。但就目前而言,相關單位對于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進行不到位,對此的重視程度不足,對于病蟲害為環境造成的破壞認知不夠,導致防治措施落后,很多病蟲害問題并未進行及時的發現與解決,導致無法將病蟲害扼殺至萌芽階段,給森林生態系統的建設帶來困擾。
森林生態系統的建設對于人們賴以生存的生活環境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實現對林業資源的高效開發與利用,將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落實。相關的林業管理部門應該提升對于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視程度。但在實際的調查中發現,林業管理部門對于其防治工作并未做到落實。由于林業管理制度的缺陷,繼而導致森林資源的正常發展因未遏制病蟲害的發展而受到嚴重影響,加劇了我國森林資源短缺的局面,不利于生態平衡的保持。此外,倘若不能及時地完善林業管理制度并嚴格按照規定執行,林業部門的實際管理將會大打折扣,導致生態環境問題無法解決,不利于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森林病蟲害的防治是一項系統化的工程,需要采用專業化的防治技術。因此,在此過程中,先進的病蟲害防治技術在此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如今存在處理病蟲害手段落后的問題,無法發揮出理想化的防治作用。在實際的防治過程中主要以化學防治為主,此種方法會對森林生態系統造成二次污染,同時使得病蟲產生抗藥性,不利于森林防治工作的落實。
如今,若想提升林業病蟲害防治的實際效果,首先,需要相關防治人員真正認識到森林防治的意義,保證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得以正常開展,最終達到高效防治的目的。同時,林業部門的管理者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與能力,對于植物的正常生長周期得以關注,一旦發現存在異常,及時采取相應措施,盡量降低病蟲害問題為森林生態系統帶來的壓力。
為保證森林病蟲害防治系統的真正落實,林業部門應該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利用完善的制度確定部門間的職責,此做法是加強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根本措施。同時,在實際的防治過程中,林業部門可以將責任落實到個人,通過對具體人員的管理而實現森林防治的需求。對此,林業部門應該結合實際防治情況,將各工作人員的職責細化,并定期開展巡查工作,對于失誤的人員進行嚴格處理,努力提升森林病蟲害的防治效果。
如今,我國在森林病蟲害的處理問題中存在技術落后的情況,因技術的限制導致病蟲害問題無法解決,不利于森林的正常發展。對此,相關部門可以提升對于新技術研發的重視程度,通過技術革新減輕其對于森林的威脅。
綜上所述,森林生態系統對于我國的生態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如今森林病蟲害問題給我國的林業生態系統發展造成困擾。因此,希望相關部門提升對于防治病蟲害的重視程度,優化相關措施,繼而保證森林生態系統的正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