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菊霞,杜紅玲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畜牧獸醫局,甘肅 定西 743000)
隨著畜牧業經濟不斷發展,養羊業已成為畜牧產業經濟中的支柱性產業。隨著肉羊養殖越來越向著集約化、標準化、融合化方向發展,我國的肉羊存欄數量不斷呈上升態勢。在市場經濟的作用下,人們對優質、天然、有機羊肉產品的消費能力越來越高,直接促進了養殖場戶的經濟效益。在肉羊養殖過程中,肉羊妊娠期和哺乳期是養殖場戶中尤為重點關注的兩個階段,妊娠期和哺乳期飼養管理技術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母羊的繁殖生產力和羊羔的成活率,這直接關系到養殖場戶的經濟效益。只有從飼料、營養、圈舍環境、消毒、免疫接種等各個環節掌握好關鍵性技術,才能保證肉羊可以健康穩定發展。因此,掌握好肉羊妊娠期和哺乳期的飼養管理技術對于肉羊生產養殖來說具有重要作用和意義。
受品種地區環境、氣候不同的影響,母羊一般在5~8月齡時處于性成熟階段。在生產中,剛剛性成熟的母羊機體還未達到充分發育,并不能直接進行配種,若其此時配種可能影響其機體本身和胎兒的生長發育。一般養殖場戶選擇母羊配種的時間一般為12~18個月。母羊性成熟后會發生一系列的發情表現,這種發情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母羊發情時往往會主動接近公羊并接受公羊爬跨,外陰部充血、腫脹、柔軟、松弛,陰道黏膜充血紅腫,子宮頸開放。卵巢上有卵泡發育成熟,發育成熟后的卵泡破裂,有卵子排出。
母羊配種后從受精到分娩的這一過程稱為妊娠,母羊妊娠后在生理、外部形態上均會發生一系列變化。母羊首先停止發情,由興奮不安的狀態變為溫順,食欲飲欲逐漸增加,背毛顏色發亮,增膘較快。初產母羊在產前3個月,可見乳房、乳頭逐漸增大,到后2個月時乳房、乳頭膨大更為明顯,尤其胎兒的生長發育,子宮體積增大,并把內臟擠壓向右腹側,右側腹圍逐漸增大而下墜。受子宮體積增大的影響,此時的妊娠母羊會出現脈搏、呼吸次數增加,排糞、排尿次數增多的生理現象。
母羊的妊娠期約為150天,母羊妊娠期分為第一階段(3個月)和第二階段(2個月)。在整個妊娠期間,母羊主要的生理特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進食量明顯增加,食欲、飲欲增加,母羊體重迅速增加;二是母羊溫和安靜,不愿運動;三是妊娠母羊隨著妊娠期的逐漸延長,母羊腹圍部逐漸膨大,呼吸頻率增加,呼吸方式由胸腹式變為腹式,高產母羊和多胎母羊這些生理變化更為明顯;四是受胎兒發育影響,腹腔容積減小,導致腸道和膀胱壓力增加,使母羊排尿、排便次數增加。
實踐研究表明,不同妊娠階段母羊的營養需要量和營養特性也呈現一定不同,在母羊整個妊娠期間,妊娠母羊的不同營養需要受品種、飼養方式、環境的影響,各養殖場戶要因地制宜地制定營養配合方案。在妊娠早期,胎兒生長相對緩慢,母羊對營養需求不是很高,飼料以飼草為主,但要注意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物質的補充,以增強母羊的抵抗力,降低母羊感染病原的機會。胎兒在妊娠后期進入快速發育階段,胎兒所需的營養物質也逐漸增加。飼養技術人員對于進入妊娠后期的母羊要嚴格尤為注意飼料營養的及時補充,做好補充精料供給,尤其是鈣、磷、蛋白質等物質的添加,并保持飲用水清潔和無污染。
第一,適量運動。相關研究表明,妊娠母羊進行適當的運動一方面有利于胎兒的生長發育,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強母羊體質,避免難產發生。有條件的養殖場對妊娠母羊進行單欄飼養或小群飼養,保證妊娠母羊有適宜的飼養密度,才能保證其有足夠的運動空間。妊娠母羊運動要選擇天氣晴朗、陽光充足、溫度暖和的時間段內進行,但需要注意運動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以1~2小時為宜。若要對妊娠母羊進行驅趕,則要緩慢小心,防妊娠母羊在運動中摔倒引起流產。母羊在妊娠的后2個月內,受胎兒影響,母羊體重明顯增加,行動遲緩,妊娠母羊此時不適宜長距離、長時間運動,在這一階段要嚴格控制運動時間,做好對妊娠母羊的勤觀察。
第二,圈舍消毒。養殖場戶要重視開展對飼養妊娠母羊圈舍的消毒工作,消除環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制定消毒計劃,把圈舍消毒作為妊娠階段養殖管理的重點以及核心內容。首先要制定合理科學的消毒方案計劃;其次要選擇低毒、廣譜、對機體危害小的消毒藥物,并開展輪換使用,避免病原產生耐藥性,確保消毒的效果;在開展消毒過程中,不僅要對圈舍中的角落、食槽、水槽進行重點消毒,還要將消毒范圍擴大到圈舍之外,保證養殖場內部安全;最后,養殖場要實行全封閉管理,尤其在母羊妊娠階段不從外界引種。
第三,做好日常管理,防止流產。飼養員對妊娠母羊要態度溫和,避免驚嚇、打罵,經常觸摸腹部,每天刷拭羊體,對于初產母羊要進行乳房按摩,每天都要觀察母羊的精神狀態、采食、飲水、糞尿等情況變化,對妊娠母羊做好單欄或小群飼養,避免機械性損傷,防止流產。
第一,飼料搭配要合理多樣。飼養哺乳母羊要以優質干草和適量的青綠多汁飼料為基礎日糧。此外還要適量添加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等添加劑作為補充,此時日糧的組成必須呈現多樣化、適口性好、便于吸收,以促進母羊恢復提能,提供羔羊充足的乳汁。
第二,穩定日糧。母羊是反芻動物,瘤胃內有大量的微生物幫助消化和吸收,若一旦盲目更換日糧就會打破瘤胃內微生物的平衡,引起哺乳母羊發生疾病。若要更換飼料時,一定要逐漸進行,以便使瘤胃內維生素區系能夠逐漸適應,要有7~10天的過渡期,這樣才能使母羊不至于產生消化紊亂、腹瀉現象發生。此外,還要做到飼喂時的定時、定量、少喂勤添。定時可以讓哺乳母羊的胃腸內的消化液分泌有規律,定量可以保證哺乳母羊每次可以吃飽,少喂勤添可以保持母羊時刻保持旺盛的食欲以增強體質恢復和生產性能。
第一,適當運動及肢蹄護理。哺乳母羊通過運動可以增強體質,促進產奶量提升和繁殖性能提高,尤其是舍飼的母羊必須要注重其適當運動。如果運動不足,容易使母羊變肥,影響產奶量和繁殖力,體質下降,消化不良、難產以及胎衣不下。對于哺乳母羊每天應設定2~3小時的運動時間。另外,還要保持哺乳母羊蹄部的衛生,蹄壁、蹄叉要定期清潔,及時將附著的污物進行清理,蹄尖過長要及時削去,每年定期修蹄。
第二,提高圈舍內環境質量。要為哺乳母羊提供安靜舒適的圈舍環境,保證圈舍內有適宜的溫度、濕度、光照和通風,夏季要注意對哺乳母羊的防暑降溫,冬季要注意對哺乳母羊和羔羊采取一定的保溫措施,以免凍傷。定期對圈舍內的糞便進行清掃,定期開展消毒工作。
當前,肉羊養殖越來越成為廣大鄉村地區脫貧致富的重要舉措。在生產養殖中做好對妊娠期和哺乳期肉羊的飼養管理,可以有效提高養殖場戶的經濟效益。但在具體肉羊生產養殖中,需要養殖場戶樹立“養防結合,防重于治”的科學養殖理念,嚴格把控好飼養、管理等生產中的各個環節,對種母羊采取優飼,適量運動,做好免疫接種等工作,必要時可采取人工輸精、同期發情、胚胎移植等先進技術手段以提高母羊的繁殖生產性能,提高養殖場戶的生產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