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智 孫曉春 季文彭
(云南師范大學 云南 昆明 650500)
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推進,促進學生學科知識向學科核心素養轉化已成為一線教學的首要任務。《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指出:教學要促進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1]巧用教學模式可幫助教師有效活躍課堂,避免課堂僵化,實現學生知識與素養同向同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更好落實新課程目標、助力學生素養發展,一種科學、有效、可行的教學模式——BOPPPS教學模式值得關注。
BOPPPS教學模式源于加拿大教師技能培訓機構(ISW),[2]它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教師面向具體的教學目標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以期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邊學、邊做、邊反饋,實現有效教學。注意力曲線表明,學習者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時間大約只能持續15 min,對此BOPPPS 教學模式將課堂教學過程進行模塊化分解。[3]具體分為如下六個環節:
B(Bridge-in):即課堂導入。教師通過創設形式多樣、內容新穎的情境,拋出異于常識、令人驚奇的話題或問題,展示已學知識與將學知識的聯系等,激發學生興趣、集中學生注意力,讓其迅速進入學習狀態。
O(Objective):即目標展示。教師通過展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向學生表明本節課的學習重點,讓學生明確學習方向和任務。
P(Pre-assessment):課前檢測。通過知識性的小測驗、開放性的問題等對學生已有的知識與能力、認知與經驗、興趣與態度等進行評估。
P(Participatory Learning):參與式學習,是該模式的核心。該環節重點強調學生真實地、最大限度地參與,要求教師善用多種教學策略去活躍課堂,引導學生在思考、討論、實驗等活動中參與學習。
P(Post-assessment):課堂活動后的檢測。教師對照教學目標,通過書面表達、口頭交流、成果展示等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檢驗。
S(Summary):課堂總結。教師帶領學生簡要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將知識“串”起來,促進學生知識結構化;或讓學生進行總結發言,分享收獲和感想,教師對學生所答進行點評。
雖然傳統課堂上也存在類似于BOPPPS教學模式的環節劃分,但BOPPPS教學模式著重突出的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參與式學習!這一特色可從以下幾方面具體看出:
一是該模式要求教學者在正式教學之前便向學生展示教學目標,讓學生明確學習任務,為后續參與新知的學習做好預設準備。
二是該模式要求教學者運用有力的導課環節激活學生興趣,聚集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欲望;還要求教學中運用前測環節促進學生提取相關先備知識,讓學生在回憶、思考先備知識的基礎上,為參與新知的學習做好知識準備。
三是該模式不局限于單一、特定的教學策略,著重關注學生真實地、最大限度地參與學習,該模式允許也鼓勵教學者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為學生參與學習提供時間和空間,如采用問題促參與、實驗促參與、情境促參與等,極力豐富課堂教學活動的可參與度。總的來說,BOPPPS 教學模式的核心就是參與式學習,學生能夠參與、學生愿意參與、學生樂于參與。
BOPPPS教學模式引入國內后,經諸多實踐表明,這是一個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能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的教學模式。[4]它以建構主義理論、人本主義理論、[5]對話教學理論等為理論基礎,具有充分理論支撐。因此從理論、實踐層面看,它都有獨特的優點。
(1)參與為主,促素養發展
BOPPPS教學模式的核心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參與式學習,這與建構主義理論的學習觀相符。BOPPPS教學模式中一切的教學活動都指向目標達成,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圍繞著有意義的問題進行充分的思考、交流和操作,在情境化的學習環境中挖掘、接納和應用知識,成為知識的主動建構者。在切身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更易實現知識向素養的轉化,得到更高層次的發展。
(2)以人為本,重過程體驗
BOPPPS教學模式的參與式學習和總結兩個環節為學生提供了充足的自我展示機會,能夠讓學生較大程度地發揮自我潛能、表達個人觀點。教師依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實際學情和課堂實況采取不同教學方法,為學生學習提供充分支持。如利用線上預習、同伴促學、小組協作等,提升課堂開放性,調動學生能動性,讓學生享受知識建構的快樂和能力提升的愉悅。
(3)環節連貫,更易實施操作
BOPPPS 教學模式的六個環節緊緊相扣,每一環節都為之后環節的學習做了鋪墊,整體構成一個完整、適洽的“教學鏈”,如圖1。它為教師設計教學環節提供了參考支架。[6]此外,其環節開展順序可視情況而調整,十分便于教師實踐操作。
圖1 BOPPPS教學鏈
在兼顧發展學生知識、能力和素養的宗旨下,制定“84 消毒液及其合理使用”的教學目標和評價目標(見表1)。
表1 教學目標與評價目標
設計緊貼生活實際,以抗疫影視片《在一起》中“使用混用消毒液中毒”的情境,引發思考含氯消毒劑的合理使用問題,以“84 消毒液的成分和功能—84 消毒液的使用注意事項—84 消毒液的性質驗證與探究—84 消毒液的出身故事”為主線,采用BOPPPS 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設計。教學與評價思路見圖2。
圖2 教學與評價思路
(1)B—情境導入
【播放】抗疫影視片《在一起》中使用“混合消毒水”的片段。由疫情中的常用消毒劑導入84消毒液,再由短片中的“混合使用”引入合理使用含氯消毒劑的話題。
【敘述】簡述84消毒液在疫情期間的貢獻,黨的有力指揮,醫護人員的英勇奮戰。
設計意圖:利用生活情境(新冠肺炎疫情)和影視情境(抗疫消毒)引入84消毒液,帶領學生認識化學產品在生活中的用途,感受化學知識的社會價值。
(2)O—目標展示
【展示】教學目標。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確學習任務及學習的要點。
(3)P—課堂前測
【展示】84消毒液的商品說明書,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說明書和回憶已學知識回答問題。
【問題1】84 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什么?84 消毒液的功能有哪些?
【問題2】能否聯系化學知識說說為什么84 消毒液具有以上的功能?
【學生】思考并回答。
【教師】性質決定用途,ClO-的強氧化性決定84消毒液具有消毒、殺菌、漂白的功能。
設計意圖:帶領學生認識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及功能,測試學生是否能關聯物質性質與用途,認識次氯酸鈉的強氧化性,并在過程中發現學生的共性問題,便于后續處理。
(4)P—參與式學習
【活動一】解讀84消毒液使用注意事項。
【展示】84消毒液的使用注意事項。
【問題3】在使用注意事項中84 消毒液的腐蝕性和漂白性有哪些體現?
【學生】思考并回答。
【教師】再讀使用注意事項,發現84消毒液“不能與酸性清潔產品(如潔廁劑)混用,否則可能產生有毒氣體。”這是否與課前短片中的中毒事件有關呢?
【活動二】實驗驗證、探究84消毒液的性質。
【驗證一】“建議使用時戴手套,避免接觸皮膚”——腐蝕性。
【教師】請同學們根據表2所展示的實驗用品,設計實驗驗證84消毒液的腐蝕性。
表2 實驗驗證腐蝕性
【學生】小組討論,設計方案。觀察并匯報實驗現象,聯系生物知識解釋現象并得出結論(見圖3)。
圖3 84消毒液浸泡的雞翅
【驗證二】“具有漂白性勿用于有色織物”——漂白性。
【教師】請同學們根據表3所示的實驗用品,設計實驗驗證84消毒液的漂白性。
表3 實驗驗證漂白性
【師生活動】學生領取任務,獨立思考后進行小組討論、交流得出實驗方案。各小組匯報方案后,師生交流敲定最終方案。提醒實驗注意事項,分工合作完成實驗。實驗結束由學生匯報實驗現象,教師用提問引導學生從宏觀實驗現象深入分析微觀變化實質,得出結論(見圖4)。
圖4 84消毒液滴于pH試紙上
【探究一】“勿與酸性清潔產品(如潔廁劑)混用,否則可能產生有毒氣體。”
【展示】潔廁劑的使用說明書。
【拓展】通過觀察潔廁劑的使用說明書發現它的主要成分之一為無機酸——HCl。
【預測】請同學們聯系已有知識預測84 消毒液與潔廁劑混用會如何?
教師提問學生84消毒液與潔廁劑的主要成分,引導學生以物質組成為突破口,觀察元素價態,從氧化還原反應的角度預測反應,得出猜想:84 消毒液與潔廁劑混用會產生Cl2。
【教師】請同學們根據表4所示的主要實驗用品,設計實驗驗證猜想。
表4 84消毒液與潔廁劑反應
【實驗驗證】教師演示84 消毒液與潔廁劑混用的實驗,學生觀察并記錄相關實驗現象。
【解釋現象】學生匯報實驗現象,教師點評并完善現象表述(見圖5)。
圖5 84消毒液與潔廁靈反應
【問題4】這些實驗現象說明了什么?
學生討論后匯報。教師點評并完善解釋,引導得出實驗結論:84消毒液與潔廁劑混用產生了Cl2。
【問題5】請寫出上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和離子方程式。
【問題6】ClO-在反應中體現了什么性質?
【學生】思考并作答。
設計意圖:促使學生在活動中運用氧化還原反應、離子反應原理,透過宏觀現象探析微觀變化,并在此過程中解決問題、落實素養發展。
(5)P—課堂后測
【播放】抗疫影視片《在一起》中毒事件后的緊急通知。
【問題7】短片通知:“84消毒液與漂白粉混用會出人命”,這種說法正確嗎?
【問題8】正確的通知該是怎樣的呢?
設計意圖:銜接情境導入,讓學生學會使用知識解釋生活問題,認識化學知識的價值,增強合理使用化學品的意識,發展批判性思維。
(6)S—課堂總結
【教師】請同學們說說本節課自己的收獲、體會和疑惑。
學生進行分享,展開生生交流、師生交流。
【教師】84 消毒液具有腐蝕性、漂白性和強氧化性,這些性質有危險,今后我們就不再使用84消毒液了嗎?
【播放】《對話北京抗疫急先鋒》——84 消毒液的故事。
【敘述】世間萬物均由元素組成,而萬物都有兩面性,利弊共存。今天大家學習化學,就希望大家能夠將所學應用于生活,運用物質的性質指導其應用,發揮化學產品的積極作用,發揮化學知識的價值,為實現人類美好生活貢獻自己的力量!
設計意圖:帶領學生了解84 消毒液的由來,肯定化學知識的社會價值,養成“學化學,用化學,愛化學”的正確觀念;在交流中發現學生的個性問題,便于課后跟蹤輔導。
本文以BOPPPS 教學模式為設計支架,教學基本流程為“情境導入→目標展示→課堂前測→參與式學習→課堂后測→課堂總結”。設計主要凸顯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讓學生在活動中積極、主動地建構知識。設計選用“84消毒液及其合理使用”為情境素材,與社會時事和學生生活密切聯系,引發其學習動機。其次,設計緊扣知識線、能力線與素養線。在BOPPPS 教學模式的支持下,教學結構完整、流程順暢,知識線、能力線與素養線的融合并行使得教學有的放矢,可使學生核心素養得到真實的發展。
新課程改革將學生的素養發展放在核心位置,時代要求教學要與時俱進。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學習、應用好的教學模式去優化、活躍、升華自己的課堂,助力學生素養的發展。BOPPPS 教學模式具有充分的理論支撐、可行的實踐支架,其良好的普適性、可操作性和科學性值得一線教師去嘗試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