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穎
(上海大學附屬中學 上海 200444)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2 年3 月12 日起,上海市所有中小學實行遠程在線教學。筆者所任教的班級正在學習有機化學,課程內容多,知識抽象難懂、課時較少。在線教學有一些比較好的模式,如MOOCs,[1]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2]翻轉課堂等;也有一些比較好的教學平臺,如釘釘、騰訊會議、[3]Moodle[4]等;還有一些比較好的仿真教學軟件,如虛擬實驗室、ChemSketch 等。較好地應用平臺和軟件,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本文以“合成治療新冠肺炎的藥物”為例,設計了疫情下有機合成的在線教學。
學生在進入有機合成的學習之前,已經分別學習了烴及各種烴的衍生物——鹵代烴、醇、醛、羧酸、酯等內容,有機合成的教學實踐需要建構在學生已有知識基礎的框架之上,以學情分析作為基礎,才能設計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驅動性學習任務,有效地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本案例基于發展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理念制定教學目標,選擇與教學目標相契合的問題情境,依托此類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自主學習探究、討論交流分享等活動,激發學生運用化學學科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熱情,在探究性問題的驅動下,形成化學思維方法,發展學科核心素養。[5]
在線教學的優勢之一是可以靈活布置線上作業,并通過作業平臺給予及時的反饋,并且可以安排學生網上互評,交流學習方法。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難度的題目,教師也可以把握學情進行分層作業反饋,有效地實施因材施教。
依據已知反應條件辨識陌生有機合成的進行方向,依據典型官能團的轉換過程分析有機反應的本質,從碳鏈構建與官能團轉化的視角,探尋“有機合成”的最佳途徑,發展“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變化觀念”等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線上教學使用“釘釘”平臺,布置作業使用“智學網”。在本案例設計過程中,還使用了ACD/ChemS?ketch 軟件繪制有機化合物的分子模型。
學生通過“智學網”上傳烴及其衍生物轉化的化學方程式,并繪制思維導圖。教師在“釘釘”班級群組中發送書籍《藥物簡史——近代以來延續人類生命的偉大發現》(pdf 版),讓學生提前閱讀,提高學生對有機合成學習的興趣。
[任務1]根據課前同學們整理的思維導圖,分析典型有機物的相互轉化,見圖1。
圖1 烴及其衍生物的相互轉化
歸納烴及其衍生物相互轉化規律。
(1)分析圖1中各步的官能團轉化。(2)標明圖1中各步轉化的反應條件。
(3)根據圖1 各步反應,歸納在有機物中引入“鹵原子”“碳碳雙鍵”“羥基”等官能團的常用方法。
【活動1】使用ACD/ChemSketch 軟件繪制有機化合物分子模型,并使用其空間三維展示功能進行旋轉和縮放,幫助同學們更清晰地認識有機物結構,見圖2和圖3。
圖2 甲醛的比例模型
圖3 乙酸的球棍模型
【任務2】以例題中的問題為驅動,引導學生建構“有機合成”方法模型。
展示治療新冠藥物合成路線及題目:
某研究小組在動物的體外免疫實驗中,發現藥物瑞德西韋能明顯有效地治療新冠病毒。E 是用于合成瑞德西韋的中間體之一,其合成路線如圖4 所示:
圖4 瑞德西韋中間體的合成路線
(1)A 中含氧官能團的名稱為_________;
(2)寫出反應⑦的化學方程式:______;
(3)請結合題目中的信息和你已學過的知識,設計一條由苯甲醇為基礎原料制備合成反應路線_________(無機試劑任選)。
第(1)問采用教師隨機點名,學生回答問題的方式進行,第(2)問涉及一個酯化反應方程式的正確書寫,使用“釘釘”平臺的“遞粉筆”功能讓學生在顯示屏上書寫該反應方程式。第(3)問通過教師引導,學生應用“釘釘”課堂中的“互動白板”功能書寫合成路線,見圖5。
圖5 第(3)小題合成路線
通過逆向分析法,探尋目標產物中酯基的形成方式和條件。第(2)題的酯化反應是對第(3)題的提示,需要將羧基和羥基連在同一個碳原子上,進而完成成環的酯化反應。以苯甲醇為起點,如何在其中再引入一個羧基呢?在基礎知識中,我們知道伯醇通過催化氧化可以生成醛,醛可以氧化生成酸,但這樣不能使羧基和羥基同時存在。此時應回到題中的反應路線中找尋線索,HCHO與HCN在催化劑作用下會發生加成反應,H原子連到O原子上,CN連到C原子上,形成HO-CH2-CN,可以用類似的方法完成。此后,氰根又能在酸性條件下水解生成羧基,從而達到目的。
本題啟發我們,完成有機合成題,需要從產物出發,明確合成目標,綜合考慮基礎有機化學知識和題目所給條件,從而解決問題。
【任務3】應用“有機合成”的方法模型進行鞏固練習。
傳統的中草藥如金銀花對防治“新冠肺炎”病癥有效,其主要有效成分為“綠原酸”,“綠原酸”的一種合成路線如圖6所示:
參照上述合成路線,以丙酸為基本原料制備聚丙烯酸鈉(一種高吸水性樹脂,無機試劑任選),設計三步化學反應,寫出合成方法。
同學們應用“釘釘”互動白板討論,最后寫出合成路線,見圖7:
圖7 聚丙烯酸鈉合成路線
【作業】治療由A、B 型流感病毒引發的上呼吸道感染的“鹽酸阿比朵爾”,2020 年入選新冠肺炎試用藥物,其合成路線見圖8。
圖8 鹽酸阿比朵爾合成路線
回答下列問題:
(1)A 中的兩個官能團名稱分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
(2)寫出反應③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
(3)反應④所需的試劑是__________。
(4)反應⑤和⑥的反應類型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2 mol酯在一定條件下失去1 mol醇生成β-羥基酯的反應稱為酯縮合反應,也稱為Claisen(克萊森)縮合反應,如,設計由乙醇的合成線路(無機試劑任選)。
前4小題必做,最后一小題選做,根據學生上傳的答案,教師及時反饋點評。
本教學案例依托真實的情境提出實際問題,精心設計并組織學習活動、精準有效地實施評價,能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對事實信息、證據線索進行歸納和分析,對問題中隱含的眾多因素進行選擇和探索。在線教學能提供交流互動平臺,不受時間和地點的約束,學生可對問題解決的方式或結果提出各種質疑、課堂內外都可與同伴廣泛交流討論,得出眾多解決方案并做出選擇和決策,最終形成有效解決復雜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在此過程中發展化學學科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