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俊峰
150多年前,馬克思出版了偉大著作《資本論》。這一鴻篇巨著,科學闡明了資本主義經濟的運動規律及其內在矛盾和歷史發展趨勢,深刻揭示了人類社會從資本主義走向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使社會主義從空想變為科學。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有些人認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過時了,《資本論》過時了。這個論斷是武斷的,也是錯誤的……事實說明,資本主義固有的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依然存在,但表現形式、存在特點有所不同?!雹倭暯剑骸墩擖h的宣傳思想工作》,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年版,第135頁。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序言中指出,“我要在本書研究的,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及和它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②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頁。并強調“本書的最終目的就是揭示現代社會的經濟運動規律,——它還是既不能跳過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發展階段。但是它能縮短和減輕分娩的痛苦”。③同上,第10頁。21世紀的今天,我們重讀馬克思《資本論》,對于深入學習理解習近平經濟思想,準確把握資本的深層理論邏輯,研究總結我國資本治理的實踐經驗,更好把握資本特性和行為規律,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發展新時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等具有重要意義。
歷史地看,資本在促進社會進步特別是解放生產力方面是有明顯作用的。這一點,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實事求是地作了科學分析。他指出:“資本的文明面之一是,它榨取這種剩余勞動的方式和條件,同以前的奴隸制、農奴制等形式相比,都更有利于生產力的發展,有利于社會關系的發展,有利于更高級的新形態的各種要素的創造?!雹荞R克思:《資本論》(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27—928頁。這里的“三個有利于”,是對資本在人類歷史發展中進步作用的集中概述。
更有利于生產力的發展。資本由于其價值增殖的秉性,具有無限度提高生產力的趨勢。在資本家指揮下,資本對生產力的促進作用,在簡單協作階段是“通過提高勞動過程的生產力”來實現的,在以分工協作為基礎的工場手工業中則“造成了社會生產過程的質的劃分和量的比例,從而創立了社會勞動的一定組織,這樣就同時發展了新的、社會的勞動生產力”,①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21—422頁。在機器生產與大工業時期則是把手工業工人之間的簡單協作轉化為許多種獨立機器之間的協作,特別是推動機器的普遍運用和科學在工藝上的應用,大大推動了勞動生產力的發展。
有利于社會關系的發展。馬克思指出,資本不僅創造了資產階級社會,而且創造出社會成員對自然界和社會聯系本身的普遍占有,這就是資本的偉大的文明作用。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勞動對資本的從屬關系不斷深化,工人對機器和資本家形成終身依賴。資產階級推翻封建專制統治,建立與自由競爭相對的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雇傭工人、資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形成建立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基礎上的現代社會的三大階級”。②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001頁。資本不斷開辟世界市場,建立更為廣泛復雜的全球社會關系。
有利于更高級的新形態的各種要素的創造。馬克思指出:“發展社會勞動生產力,是資本的歷史任務和存在理由。資本正是以此不自覺地創造著一種更高級的生產形式的物質條件?!雹弁?,第288頁。在價值增殖驅動下,其一方面不斷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力,另一方面從個人所有制到發展資本主義國家所有制,特別是國有經濟、合作經濟等經濟形式的加強,為更高級的各種要素創造了經濟條件。通過建立信用制度、發展金融資本等,使資本獲得了新的生存方式,促進了新的社會因素的發展。
資本本性并非善良,其之所以具有文明作用,可比以往更高效率地提高和發展生產力,是因為生產力的發展和提高、人類文明的進步,有利于資本主義生產目的的實現,有利于從雇傭工人身上榨取剩余勞動和剩余價值,達到資本價值增殖的目的。因此,資本“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為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④同①,第871頁。資本增殖的本性,決定了其既有促進文明的一面,也有反文明的一面。
資本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兩極分化和社會關系的對抗?!顿Y本論》揭示了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秘密,深刻論證了資本主義的發展規律和歷史趨勢,為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的解放事業指明了方向。資本的原始積累是極其血腥的。在資本主義國家,資本積累和市場競爭使得市場中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生產和分配無限地傾斜于資本占有者一方,而工人在拼命生產卻更加貧困,特別是無產階級的貧困化,最終導致全社會的貧富懸殊和兩極分化。為了資本增殖,甚至不惜在全世界發起戰爭、挑起沖突,推行霸權主義。
資本造成人對物的依賴和人與物關系的顛倒。比如,在簡單協作階段,工人只不過是資本的一種特殊存在方式;工場手工業的分工協作,工人也只能作為資本家工場的附屬物展開生產活動;在機器化大生產階段,工人不得不更加依賴工廠和資本家,造成人的物性化、片面化發展。
資本造成人與自然關系的對抗。資本在追求更大生產力的過程中,總是傾向于更廣泛地開發和利用各種自然力量,“破壞著人和土地之間的物質變換,也就是使人以衣食形式消費掉的土地的組成部分不能回歸土地,從而破壞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條件。這樣,它同時就破壞城市工人的身體健康和農村工人的精神生活”,⑤同上,第579頁。資本的無限擴張,使得自然資源被無限度開發,帶來各種污染和嚴重生態災難,造成了人與自然關系的緊張和對立。
利用和限制資本主義,特別是客觀認識資本的歷史作用,借用資本力量發展生產力,是落后國家跨越資本主義卡夫丁峽谷、不斷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重要途徑。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十分重視學習、研究和運用《資本論》等經典著作所揭示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結合中國具體實際辯證看待資本的歷史作用,一方面借用資本的職能作用發展新生的經濟力量,另一方面力求避免資本的負面消極作用,在不同歷史時期探索形成了適合中國特點的對資本進行利用、限制和規范的思路辦法,形成了中國共產黨人的“資本經”。
毛澤東從1920年開始接觸《資本論》,還先后4次集中研讀《資本論》,多次主持專題研討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推動全黨學習研究政治經濟學問題,結合中國實際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毛澤東科學分析民族資產階級和官僚資產階級的階級性質,堅持把沒收官僚資本和保護民族工商業作為新民主主義基本綱領的重要內容,把沒收官僚資本、建立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鼓勵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等作為社會主義改造的重要方針政策。強調要注重利用資本主義特別是私人經濟為建設社會主義服務,充分肯定私人資本主義在應用現代生產技術和科學知識、組織一定規模社會化大生產、為向社會主義過渡創造物質條件的積極作用。毛澤東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概括了新民主主義共和國五種經濟成分:“國營經濟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合作社經濟是半社會主義性質的,加上私人資本主義,加上個體經濟,加上國家和私人合作的國家資本主義經濟,這些就是人民共和國的幾種主要的經濟成分,這些就構成新民主主義的經濟形態。”①《毛澤東選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3頁。毛澤東還強調通過把私營經濟納入國家計劃、采取貿易合作、派人到國外學習、公私合營等形式利用資本主義,指出限制資本主義的三種形式,即活動范圍的限制、稅收上的限制和價格上的限制等。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創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義經濟綱領,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中對發展我國經濟提出了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理論,統籌兼顧、注意綜合平衡,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農輕重協調發展等重要觀點。這些都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創造性發展。
鄧小平針對當年我國經濟文化落后的現實,提出了利用資本主義發展社會主義的新途徑、新方式、新道路。鄧小平強調要突破“姓資”“姓社”的思想束縛,學習各國人民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所發展的科學和技術,“吸收外國資金、外國技術,甚至包括外國在中國建廠,可以作為我們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的補充”。②《鄧小平文選》(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51頁。強調要引進國外資金發展社會主義經濟,指出“‘三資’企業受到我國整個政治、經濟條件的制約,是社會主義經濟的有益補充,歸根到底是有利于社會主義的”。③《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頁。創造性提出創辦經濟特區的思想,推動建立了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等經濟特區,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鄧小平反對在計劃、市場與社會基本制度之間畫等號,“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之間不存在根本矛盾”。④同上,第148—149頁。把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就更能解放生產力,加速經濟發展?!坝媱澓褪袌龆际欠椒铩V灰獙Πl展生產力有好處,就可以利用。它為社會主義服務,就是社會主義的;為資本主義服務,就是資本主義的?!雹佟多囆∑轿倪x》(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03頁。強調要有計劃、有選擇地引進利用國外資金,根據自身國家經濟發展的需要和支付能力來確定量,強調擔心外債多而猶豫不決或不考慮支付能力盲目引進也不可取等。
在百年奮斗歷程中,我們黨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從我國國情和不同時期主要任務出發,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同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結合起來,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不斷深化對資本的認識,探索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的方針政策,形成了許多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要理論成果。比如,資本作為重要生產要素,是市場配置資源的工具,是發展經濟的方式和手段,社會主義國家也可以利用各類資本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逐步確立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等理論,不僅有力指導了我國經濟發展實踐,而且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關于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內容。這些重要論述思想深刻、體系完整、邏輯嚴密、內涵豐富,豐富發展了新時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為更好運用資本等現代文明成果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動指南。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們黨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強調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強調反壟斷、防止資本無序擴張,著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克服經濟脫實向虛的傾向,持續擴大對外開放,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各類資本發展營造更加有利的市場環境、法治環境和體制環境,使我們黨對資本性質的理解逐步深化,對資本作用的認識更趨全面,對資本規律的把握更加深入,對資本運行的治理能力不斷提高。
始終堅持和加強黨對資本治理的全面領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是黨領導經濟工作的重要內容。各級黨委(黨組)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切實承擔起主體責任,提升資本治理本領,加強政策宣傳和預期引導,堅決防范發生系統性風險?!雹凇读暯皆谥泄仓醒胝尉值谌舜渭w學習時強調 依法規范和引導我國資本健康發展 發揮資本作為重要生產要素的積極作用》,《人民日報》2022年5月1日,第1版。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經濟工作是黨的中心工作。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資本是帶動各類生產要素集聚配置的重要紐帶,是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在經濟發展中作用十分明顯。堅持和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一個重要方面是要堅持和加強黨對資本治理的全面領導,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發揮資本促進科技進步、繁榮市場經濟、便利人民生活、參與國際競爭的積極作用,使之始終服從和服務于人民和國家利益,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全面提升新時代資本治理的效能。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就要堅持問題導向、系統思維,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堅持疏堵結合、分類施策,統籌發展和安全、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國內和國際,注重激發包括非公有資本在內的各類資本活力,使各類資本能共同助力我國經濟建設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堅持為資本設置“紅綠燈”,深化監管體制機制改革,堅持依法監管、公正監管、源頭監管、精準監管、科學監管,加強行業監管和金融監管、外資監管、競爭監管、安全監管等綜合監管的協調聯動,依法打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等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防止資本野蠻生長,防范和化解各類金融風險,提高資本監管能力和監管體系現代化水平。堅持在深化改革中提高效能,繼續完善我國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更好發揮資本市場功能,以優質市場環境吸引更多國際資本在我國投資興業,支持和鼓勵我國資本和企業走向世界,為各類資本發展釋放更大空間。堅持在加強法治中規范和引導,健全資本發展的法律制度,以保護產權、維護契約、統一市場、平等交換、公平競爭、有效監管為導向做好相關法律法規的立改廢釋,形成框架完整、邏輯清晰、制度完備的規則體系。堅持在調節分配中趨利避害,做到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注重經濟發展的普惠性和初次分配的公平性,既注重保障資本參與社會分配獲得增殖和發展,更注重維護按勞分配的主體地位,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堅定不移走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堅持強化資本領域的反腐敗,保持反腐敗高壓態勢,堅決打擊以權力為依托的資本逐利行為,著力查處資本無序擴張、平臺壟斷等背后的腐敗行為。
深化對新的時代條件下資本理論研究。當今中國,各類形態資本的實踐發展,已經遠遠走在資本理論創新的前面。如何科學認識當代中國在發展實踐中出現的各類形態資本,如何把握資本治理的內在規律,如何提高中國公有資本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等,都是創新發展新時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不可回避的重要問題。應加強對資本基本理論的學習研究,注重從《資本論》中挖掘理論寶藏,善于以辯證的、發展的、歷史的觀點看待資本,把握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商品資本的形態變化,對我國存在的國有資本、集體資本、民營資本、外國資本、混合資本等各種資本進行深入研究,科學確定各類資本的概念范疇、種類形態、功能作用,在理論研究上形成比較成熟科學的高質量成果。應正確認識和把握資本的特性和行為規律,切實弄清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資本怎樣帶動各類生產要素集聚配置,如何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等重大問題。注重深化對資本治理的理論研究,特別是對怎樣確定不同性質的資本類型、怎樣對資本進行分類管理、如何運用法治手段抑制資本的不文明面、如何運用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等進行重點研究攻關,深化對資本治理規律的研究把握,提高資本治理的綜合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