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靜華
(南通市房產管理測繪隊 江蘇 南通 226000)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規模越來越大,工程建設項目也呈現爆發式增長,取得舉世矚目成績的同時,在工程建設項目涉及測繪審批方面卻存在諸如不足,嚴重影響了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效率和營商環境[1],主要包括如下幾點,一是建設單位為獲得辦理審批手續所需的測繪材料,需多次委托不同測繪公司,開展不同類型的測繪類型,導致重復測繪且過程繁長;二是委托測繪業務時,提交的材料常互相重復,并且還需多次提交;三是多次委托不同測繪公司測繪業務,測繪成果未共享,導致測繪費用高且周期長;四是測繪服務市場不公開放,壟斷經營,難以形成規范、公平公正公開、健康有序的市場;五是測繪名目多,由于不同審批業務對應的測繪內容不一致,技術標準規范不統一,導致測繪成果無法共享,極大浪費人力和物力[2]。針對上述問題,國家、省相繼下發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 革的實施意見》《江蘇省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等相關文件,開展工程建設審批制度改革、“多測合一”試點工作。文本在吸取其他城市開展“多測合一”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城市特點,利用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先進技術,對政府各部門關于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中涉及需測繪的項目進行了梳理和分類,探討了多部門協同辦理“多測合一”工作流程,構建了“多測合一”管理數據庫,搭建了“多測合一”信息管理平臺,實現了網上辦事服務大廳、業務管理、成果質檢、展示和共享等功能,有效地壓縮了測繪時限,落實了“一次委托、統一測繪、成果共享”的要求,提高了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效率。
“多測合一”內涵是指將工程建設項目需審批的測繪內容集合成一項綜合性、聯合性的測量工作,并將其委托給一家測繪服務公司進行測繪,從而減少了建設單位委托次數,共享了部分測繪成果,簡化了辦事手續,縮短了測繪周期,減少測繪費用[3]。
“多測合一”工作開展的必要性包括四方面:一是政府職能轉變、營商環境優化的需要。二是測繪事業變革、發展的需要。三是解決重復測繪、多頭測繪的需要。四是提高測繪成果利用率,從而實現成果共享應用的需要。
“多測合一”測繪內容涉及政府眾多部門,如自然資源部門、住建部門、消防部門、房管部門以及人防部門等,包含工程建設項目用地預審、規劃許可、工程許可、施工許以及竣工驗收五個審批階段,共計10余項30多種測繪內容[4]。通過對測繪內容梳理和分類后,形成“多測合一”測繪服務內容一覽表,如表1所示。

表1 “多測合一”測繪服務內容一覽表
根據對實地調研結果的分析,“多測合一”工作管理流程包括委托測繪、開展測繪、提交成果以及成果匯交入庫四個階段。通過開展“多測合一”工作,使得工程建設項目測繪審批周期大幅縮短,由原先40個工作日到如今15個工作日。
與此同時,測繪費用降低了35%。“多測合一”管理流程設計示意圖,如圖1所示。
(1)委托測繪是工程建設項目開始啟動,建設單位一次性告知測繪相關事項和測繪成果要求,并在符合“多測合一”資質的測繪服務機構中,自主選擇一家測公司,進行測繪作業。
(2)開展測繪是測繪服務公司根據委托建設建設單位的要求開展量測工作,主要包括工程建設項目五個審批階段工具30多種測繪內容,測繪完畢后,按照測繪質量管理體系完成質檢,并對成果質量終身負責。
(3)提交成果是測繪作業公司出具符合技術規范或技術審查要求的測繪成果,并成果一方面提交給委托建設單位,另一方面提交給“多測合一”審批的政府部門。
(4)成果匯交入庫是測繪公司提交測繪成果報告,并將測繪成果電子數據匯交至測繪主管部門,測繪主管部門組織測繪專業技術人員對匯交的測繪成果進行內外業檢查,符合成果要求直接入庫,不符合則返回整改到位后入庫。成果入庫后,通過“多測合一”信息管理平臺實現成果展示、查詢、統計、分析以及報表打印輸出等[5]。
微課資源開發的切入點不同,教師應利用教材中的資源,并與學生作文寫作能力有效融入,以此提升學生的作文寫作技巧,通過此種方法來構建微課教學。教師還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可以在閱讀教學中融入作文寫作技巧,以便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比如,教師在對一些句子進行分析時,應引導學生對整體結構進行分析,再將寫作技巧融入結構分析中。
平臺基于面向服務架構(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進行設計,采用瀏覽器/服務器模式(browser/server,B/S)結構搭建,整個框架設計包括“五層、兩體系”:“五層”是指基礎設施層、數據資源層、服務層、綜合應用層和用戶層;“兩體系”是標準規范和管理辦法體系,信息安全和組織保障體系[6]。平臺框架設計示意圖,如圖2所示。

圖2 平臺框架結構設計
(1)基礎設施層包括平臺運行軟硬件和網絡設施。平臺運行在三個網絡,互聯網服務于網上辦事服務大廳,政務云服務于政府部門間的聯通,自然資源云服務于內部數據資源管理。硬件設施由于采用了云資源服務,大大減少了硬件資源的采購,提高了硬件資源使用效率。軟件設施包括操作系統、數據軟件以及GIS軟件等[7]。
(2)數據資源層是平臺運行的數據支撐,通過服務調用和數據處理入庫等方式,構建了“多測合一”管理數據庫,主要包括地理信息數據、工程建設項目數據、“多測合一”審批數據、元數據以及運維數據等。
(3)服務層是在SOA架構和ArcGIS軟件平臺的基礎上,將功能封裝成服務,提供給應用層調用,從而提高了功能的復用性和穩定性,主要包括地圖服務、數據服務、查詢統計服務、單點登錄服務和共享服務等。
(4)綜合應用層是“多測合一”業務辦理和數據成果展示窗口,通過搭建“多測合一”信息管理平臺,實現網上辦事服務大廳、業務管理、成果管理以及運維管理等功能,為用戶提供展示形象化、操作簡便的界面。
(5)用戶層是平臺使用機構,主要包括自然資源部門、政府其他相關部門、測繪服務機構以及建設單位等。
根據《“多測合一”數據處理和入庫規范》《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服務調用規范》的要求,通過對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的調用和各部門數據收集、整理、處理以及入庫,構建了“多測合一”管理數據庫。數據庫主要包括地理信息數據、工程建設項目數據、“多測合一”審批數據、元數據以及運維管理數據。數據庫建設內容示意圖,如圖3所示。

圖3 數據庫建設內容
“多測合一”管理數據庫涉及的數據具有種類多、來源多以及數據量大等特點,為了后期為平臺提高高效的數據“存、讀、查、修、刪”的操作[8],必須建立清晰明了的數據表結構。“多測合一”建設項目數據表設計如表2所示。

表2 “多測合一”建設項目數據表設計

圖4 平臺功能結構
網上辦事服務大廳部署于互聯網,其目的是為建設單位提供“多測合一”測繪業務申請辦理窗口,包括Web端和手機微信端。主要功能包括業務辦理指南、業務在線委托和進度查詢、網上繳費、測繪服務機構查詢以及滿意度反饋。業務辦理指南是告知建設單位辦理“多測合一”業務所需提供的材料、業務類型、具體費用標準以及受理地點等;業務在線委托是建設單位可在線委托“多測合一”測繪業務以及上傳辦理材料,實現足不出戶,即可完成業務委托;業務進度查詢是通過輸入業務編號、聯系人手機號碼或掃描二維碼,即可查詢委托業務具體的進度情況[9]。網上繳費是測繪服務機構將繳費清單形成二維碼推送至微信小程序上,委托建設單位可在線支付,并實時下載電子發票;測繪服務機構查詢可以查詢從事“多測合一”測繪業務的公司目錄。滿意度反饋是委托建設單位完成項目委托后,可以在平臺上對辦理的業務進行滿意度評分,對異常問題進行在線投訴。平臺收集反饋意見后將作為測繪服務機構的考核依據之一。
業務管理子系統分布部署于互聯網和政務網,主要提供給“多測合一”測繪服務機構和自然資源“多測合一”測繪業務窗口使用,其目的是在統一的平臺上完成“多測合一”業務從受理、辦理到成果提交業。主要功能有業務受理、業務審批、測繪任務管理、測繪成果審核以及測繪成果交付[10]。業務受理是為測繪服務窗口通過業務受理功能;業務審批是對委托建設單位提交的委托信息和上傳資料進行審核,審批通過后,流轉至測繪服務機構,開始測繪作業工作;測繪任務管理包括測繪任務分發、接收和生產,最終完成委托建設單位的測繪任務;測繪成果審核是測繪服務機構完成生產后,將成果提交至成果管理子系統進行審核;測繪成果交付,是成果通過審核后,將成果一式三份,分別提交給委托建設單位、后續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以及成果管理子系統。
成果管理子系統分別部署于政務網和自然資源部門內網,其目的是實現“多測合一”測繪成果的匯交、質檢、展示、查詢、統計以及接口管理等工作。主要功能包括成果匯交、成果展示、成果查詢和統計以及對外接口管理。成果匯交是將“多測合一”審核通過的測繪成果,自動匯交至系統中;成果展示在統一參考系下,實現“多測合一”管理數據庫中各類數據展示。以電子地圖、影像圖作為底圖,疊加建設工程的項目數據、審批的測繪成果數據,實現“一張圖”展示,并提供常用的GIS功能輔助地圖操作[11]。成果查詢統計是可以對測繪成果按照項目類型、測繪服務機構等信息屬性查詢統計,還可以用行政區劃、多邊形或自定義圖形等圖形進行空間查詢和統計,查詢統計結果以圖表方式進行展示,還可導出統計報表;對外接口管理是實現與自然資源政務服務平臺、不動產權籍管理系統、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系統、人防工程建設質量安全管理系統等對接,提供“多測合一”數據服務。
本文依據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中測繪審批的需求,開展“多測合一”相關工作研究。梳理了“多測合一”服務內容,探討了“多測合一”管理流程、構建了“多測合一”管理數據庫以及搭建了“多測合一”信息管理平臺。平臺建成后,取得如下幾點應用效果,一是工程建設項目“多測合一”全過程管理。從工程建設項目在網上辦事服務大廳在線委托、業務審批、測繪服務機構開展測量作業、測繪成果交付、成果質檢入庫以事后評價全流程,平臺都提供了完善的功能;二是測繪成果多部門共享應用。切實打通了自然資源、住建、消防以及人防等政府部門的“信息孤島”,實現了測繪成果共享和交換,有效地減少了測繪資源浪費和群眾跑路次數;三是豐富和完善了“多測合一”數據,通過平臺實現數據的展示、查詢和統計,為領導提供決策和審批支持。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也存在一定問題,如項目進度更新不及時、成果提交不規范等問題,下一步,將繼續完善“多測合一”內容,推進平臺在政府各部門應用,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優化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