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加佐

在哥倫比亞,整形行業發展迅猛,但隨之出現的還有醫術低劣的醫生和與日俱增的醫療事故。
談起自己的手術經歷時,洛雷娜·貝爾特朗美麗的面龐立刻露出了嚴峻的神情。2015年,過大的乳房讓她的背部痛苦不堪。于是,當時年僅20歲的她決定在波哥大北部的一家診所做縮胸手術。術后,她的外科醫生弗朗西斯科·普奇尼跟她說“一切正常”。但是,貝爾特朗說:“手術結果堪稱災難。我一個胸大一個胸小,胸部縫線之間的空隙很大,傷口無法愈合。”很快,她就發現,為她手術的“整形專家”僅僅在巴西接受了30天的培訓就上崗了。而按照規定,人們要想在哥倫比亞擁有整形醫生資質,需要接受五年的全科培訓以及四年的專科培訓。自從這次慘痛的經歷后,貝爾特朗開始公開討伐這些騙子醫生,為那些整形失敗的人提供咨詢,并成為了該領域最具公信力的專家之一。
| 醫療事故與日俱增 |
在哥倫比亞,整形手術的數量每年超過了20萬例,已成為一種社會現象。繼巴西(130萬例)、墨西哥(45.6萬例)和阿根廷(28.4萬例)之后,哥倫比亞成為整形手術在拉丁美洲的第四大市場,其中最受歡迎的兩大手術是隆胸和吸脂。在研究了整形行業的發展史后,醫生赫力·塞拉諾說:“在拉美,整形手術最早是從巴西發展起來的,這主要得益于著名整形大師伊沃·皮坦吉的工作。隨后,整形手術開始在以選美皇后聞名的委內瑞拉盛行,直到20世紀90年代才開始在哥倫比亞得到普及。”在哥倫比亞,約20%的客戶群體來自其他國家。波哥大一家整形醫院的院長巴布洛·古鐵雷斯說:“我們的外國患者大部分來自美國、加勒比地區和歐洲。他們主要被我們外科醫生的行醫質量和極具競爭力的價格所吸引。我們的隆胸手術只需要4000美元,是美國的一半。”

貝爾特朗并不是唯一的整形手術受害者。近年來,在這個擁有5000萬人口的拉美國家,醫療事故與日俱增。哥倫比亞法醫學研究所于2016年發布的報告顯示,整形手術的致死率在一年內增長了130%,從2015年的13例增長到了30例。2021年1月,一名38歲的女工程師在整形手術結束幾個小時后溘然離世,留下一個年僅9歲的兒子。為她進行手術的是極具爭議的醫生——耶西德·馬丁內斯。2022年4月,一位40多歲的美國女人找到卡洛斯·普奇尼醫生,希望通過切胃手術減重,卻死于手術后遺癥。而這位醫生正是之前提到的“庸醫”——弗朗西斯科·普奇尼的親兄弟。還有其他案例:兩名女患者在接受喬瓦尼·科爾特斯醫生的手術六個月后死亡。這名醫生在哥倫比亞西部城市卡利擁有一家診所,并在網絡社交媒體上擁有10萬粉絲,自稱在巴西完成了整形醫生培訓。他被27名巴拿馬女性一同控訴學歷造假,這些女性受害者的律師在接受電話采訪時憤慨不已:“他的學歷從未被巴西官方認可,卻被哥倫比亞認可了,這樣的事情怎么可能發生?”
| 沒有資質的整形師 |
醫療事故之所以層出不窮,是因為擴張中的醫美市場吸引來了各路人士。貝爾特朗發出警告說:“這些人里不僅有全科醫生,還有理發師和廚師!”從2015年到2022年,她一共統計了400起醫療事故。如今,哥倫比亞有40多名整形醫生受到警告,其中17人面臨司法起訴。2021年1月,波哥大西部城市伊瓦格的一家美容院被迫停業。原因是其中一名外科醫生實際上是一個汽車修理工!這個修理工將他的扳手換成了手術刀,居然在沒有任何資質的情況下上了手術臺。
另外一些有文憑的醫美學徒,則鉆著司法空子賺得盆滿缽滿。“法律并沒有明令禁止非整形外科專家提供整形服務。”路易斯·德沃茲解釋道,他在波哥大北部有一家診所,客戶主要是有錢人。這一法律的灰色地帶讓違規操作有機可乘,“有些外科醫生的手術安排得很密了,還在用優惠的價格去吸引更多的顧客,這樣做只會增加手術風險。”德沃茲說。


然而,對手術效果心存疑慮的患者卻選擇相信虛假的承諾。他們被社交媒體上整形醫生發布的照片所吸引。這些照片以醫生自拍為主,旁邊通常還有一位對手術效果表示滿意的顧客。一名27歲的行政主管提醒道:“這些醫生只需要刪除負面評論,美化自己的技術就可以了。我的一個朋友就是在社交媒體上找到的整形醫生,而她并不是唯一一個這么做的。”這名年輕女性幾年前接受了縮胸手術,如今計劃再次登上手術臺,但她表示絕對不會再通過社交媒體找醫生了。
對騙子醫生而言,社交網絡是一個理想的櫥窗。因為這里有大量的網紅,她們嘟著厚厚的嘴唇,向整形患者傳輸著新的審美趨勢。德沃茲說:“很多年輕女性帶著社交媒體上的模特照片來找我,讓我把她們整成照片上的樣子。然而,她們的要求通常是不切實際的。”貝爾特朗說:“很多女性會根據外科醫生在社交媒體上的粉絲數來判斷他的能力。對此,我們要采取預防措施,并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患者作為醫療事故的受害者,經常會被抨擊虛榮,而實際上,無能的外科醫生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
但問題是,這些醫生很少被起訴。一旦被追究責任,他們就會收斂一些,但不久就會復出。“幾個星期后,他們就會用另一個名字再開一家診所。”貝爾特朗在細數個人經歷時憤怒不已地說道,“醫療事故不僅讓我賠上了錢和眼淚,還差點讓我自殺。”而她的醫生,盡管收到了司法禁令——禁止從事一切與整形手術相關的職業,卻仍然逍遙法外,繼續為禍人間。

| 視而不見 |
擁有900名成員的哥倫比亞外科協會試圖清理門戶。他們設置了一套認證體系,以確保外科醫生的資質。“委員會會檢驗新醫生證書的有效性、他們的從業經歷,以及他們是否加入了行業協會等。”協會主席瑪麗亞·卡德納說。
近七年來,共有五條旨在規范整形手術的法案在議會中被提出,但全都以失敗告終。對此,一位前綠黨議員揭露道:“這背后有一個巨大的利益集團,它拒絕改革,主張維持現狀。對它而言,任何事情都不能成為利益的絆腳石。”在改變發生之前,整形手術受害者的名單越來越長,而哥倫比亞的衛生部門卻選擇視而不見。
[編譯自法國《快報》]
編輯:侯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