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火




中影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中影股份董事長、總經理
中影作為中國電影中堅力量,自覺肩負著“國家隊”的使命擔當,走在時代發展尖端,把握中國電影躍動脈搏,在創作內容、制片管理、技術支持,以及放映端口已經完成更新迭代。中國電影春天,是一幅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圖景,我特別希望,中國電影生態能夠有機結合、相輔相成,不斷推動中國電影大步向前。——傅若清
傅若清的辦公室里有一整面墻的獎杯,而這僅僅只是風雨兼程70多年的中影的縮影,作為中國電影的“國家隊”,與共和國一起成長的中影集團始終走在中國電影大部隊的最前沿——歷史輝煌,成績卓越,但是中影從未向后看功績,而是始終向前看發展,這也是中影時下的姿態:把握中國電影躍動脈搏,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的信心與勇氣。
進入新千年,中影積極進行企業改革,創造了諸多電影奇跡,從“建國三部曲”打開重大歷史革命題材電影新格局,到“我和我的”系列為中國新主流電影尋找到“歷史瞬間,全民記憶”的創作思路,中影始終以宏大歷史觀、世界觀作為創作立足點,以人民為中心為創作導向,展示可親、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積極推進中國電影工業化進程,踐行電影“走出去”戰略。今年春節檔上,中影除了主控科幻電影《流浪地球2》,還出品了多部影片,在風起云涌的電影市場上,影片之間競爭激烈,但是對中影而言,春節檔收獲豐碩,正如傅若清在電影頻道《藍羽會客廳》所言:“無論是排在前面的企業,還是中小企業,我們的合作都非常密切和愉快。只有大家共同成長,把市場做繁榮了,把影片拍得多樣化了,才能讓觀眾有理由回到電影院觀影。”
藍羽會客廳
傅若清——
乘科技之力,書寫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
作為一名電影人,今年春節我是幸福的、興奮的、充滿信心與希冀的,無論是大江南北電影院里人潮涌動,還是社交平臺一張張“曬”出的電影票根,都讓人無比欣喜。在電影市場復蘇回暖的蓬勃景象里,我看到了電影創作的多樣性豐富性,看出觀眾對電影的熱愛,看出中國電影的內在韌性及外在潛力。
其中由中影領銜出品的科幻巨制《流浪地球2》備受關注。硬科幻影片是最難拍的電影之一,拍攝是一個繁瑣的過程,中影歷經了《流浪地球》到《流浪地球2》的探索,漸漸找到屬于自己的方法論,比如積極調動中國科技工業發展下電影工業化進程中的優質資源。《流浪地球2》為確保科幻情節的合理,邀請了多位科學家為其保駕護航,提供了包括太空電梯、月球引爆等道具或情節的專業科學理論意見和數據測算支持。我們希望通過《流浪地球2》的探索與實踐,使中國電影類型更加豐富,且在豐富過程中,不斷提高中國電影的制作和發行水平。
因此,通過《流浪地球2》,觀眾看到了中國電影品質和工業化水平的顯著提升,看到有別于西方的中國式價值觀,更感受到電影背后日益強盛的國家實力。也讓中影意識到《流浪地球2》正在以片中壯麗的硬科幻重工業美學與極具國際格局的視角,進一步激發出文化自信的深沉力量,并同中國現實中諸多的“大國重器”的問世相呼應,形成時代共鳴——原來中國科幻的背后是“中國制造”!
近幾年,中影把握時間加強創作生產力量,題材儲備、制片流程,以及放映技術都在更新迭代。以CINITY技術為例,較原來使用其他攝影機按照CINITY系數完成相應拍攝,中影現在會直接使用CINITY攝影機進行拍攝,來完成CINITY關于光、像素、色彩的要求——從末端往前端推進,基本把產業鏈打通了。可以說,中影正帶著電影創作踏上新的征程,乘工業科技之力,揚帆起航,書寫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
描時代圖景,積極推動電影“走出去”
黨的二十大后,中國電影市場復蘇,迎來了很好的開門紅。而《流浪地球2》代表中國電影最高工業水平的科幻電影,我們更是希望將其介紹給全世界的觀眾。《流浪地球2》除了在北美、澳新、英國等八個地區同步中國上映,還分批次在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中國臺灣、東南亞、俄羅斯,中東、非洲、日韓等觀眾見面,觀看人次超過8千萬。
我們欣喜地感知到全球觀眾對電影《流浪地球2》的喜愛,片中人物的情感與抉擇,成為全人類共通的語言,賦予“人類命運共同體”宏大理念更為鮮活的生命力,潤物無聲地植入海內外觀眾的心田,也再一次驗證了電影這一文化載體,在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建立文化自信自強方面的積極作用。
電影文化自信要源于文化創作端口的生態健康。黨的二十大以后,中國文化、中國電影的創作方向更加明確,中影聚焦創作的多元化、豐富性,從真實故事、原創文學、原創音樂歌舞中吸取創作源泉,萃取題材中呈現人民美好奮斗姿態的內容,將其融匯在影片表達中,形成良性創作循環。講好中國故事,推動中國電影“走出去”。從前年開始,中影陸續形成每年約50部影片的原創影片儲備,時至今年,即將迎來投放大年。
春暖花開,陽光正好。讓我們團結電影行業的一切力量,以合作求共贏,共同推動中國電影不斷進步,向著2035年建設電影強國的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