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瀚元 丁佑才 黃超毅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城市中老舊社區出現了景觀品質下降的問題。老舊社區綠化建設受到用地緊張的影響,然而一般的平面綠化對景觀提升收效甚微,難以滿足社區景觀建設方面的需要。因此,做好老舊社區景觀提升就成了重點。立體綠化是環境景觀營造的一種方式,占用平面空間少,具有降低噪聲、保溫隔熱等作用,有利于社區景觀的提升。根據南寧老舊社區景觀現狀,結合立體景觀的作用,提出在老舊社區開展立體綠化建設的可行策略和具體措施,以期為立體綠化在老舊社區景觀提升中的應用做出貢獻。
關鍵詞:立體綠化;老舊社區;景觀提升
在城市更新背景下,城市的發展由增量模式轉為存量模式,老舊社區成了城市更新所關注的重點。其中,老舊社區綠化建設的好壞直觀地影響著整個社區的景觀質量。如今,景觀質量不僅成為評價社區環境的標準,還與居民的身心健康息息相關。社區的綠化工作是老舊社區更新改造的重要部分,在推進城市更新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老舊社區改造的同時也要兼顧景觀問題,而立體綠化的建設在社區景觀提升方面有著積極作用。
一、相關概念簡述
(一)立體綠化
立體綠化不等同于垂直綠化。垂直綠化是指一種簡單的垂直空間上的綠化景觀,并利用攀藤植物裝飾墻面、廊架、燈柱以及橋柱等。立體綠化的范疇則更加廣泛,是在立體角度和三維空間上區別于平面綠化的一種綠化景觀形式。簡而言之,立體綠化是除了平面綠化以外的所有綠化,包括垂直綠化和屋頂綠化[1]。更重要的是,立體綠化是改善用地緊張和解決平面綠化無法滿足相關需求問題的高效途徑。
(二)老舊社區
老舊社區是指城市、縣城里的建于2 000年以前的住宅小區。這些住宅小區存在的普遍問題有公共設施落后、配套不齊全、缺少管理、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隱患以及小區內綠化用地緊張等,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較高生活需求。此外,一般以居民自建房為主的片區和城中村等,不在老舊社區的范疇之列[2]。
(三)社區景觀提升
老舊社區景觀提升是指社區的景觀環境存在一定的問題,或是存在提升優化的空間和需求。景觀方面的問題是老舊社區的通病,主要表現為社區內用地緊張導致綠化不足與缺少、城市綠化工作在老舊社區難以延續和開展、老舊社區的綠化缺少專業的人員管理、已有的綠化因缺少后期的養護而變得破敗不堪[3],甚至部分綠化植物出現蟲害現象。老舊社區的此種綠化景觀現狀,無論是在生態環保,還是生活品質方面,都對社區整體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因此,社區的景觀提升是非常有必要的。應積極地對老舊社區綠化進行提升改造,在對配套的景觀進行更新之余,還應該開展立體綠化的建設,并在保證景觀美觀的同時,加強對社區閑置空間的利用,以增加社區的綠化面積。這不僅有利于美化社區環境、調節社區氣候、提高社區居民居住品質和調節居民心情,還能推動社區朝更好的方向發展。
二、立體綠化對老舊社區景觀提升的優勢
(一)改善社區的生態狀況
老舊社區的立體綠化景觀建設具有生態層面的意義。植物的作用不言而喻,若將綠化打造成立體的形態,就能調節社區內的微氣候和改善社區的空氣質量;位于城市區域內的老舊社區,人們平日的交通出行無法避免地會產生噪聲,而立體綠化能有效地降低噪聲對居民的干擾;南寧市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夏長冬短,炎熱高溫天氣長時間持續,若在社區的屋頂和墻面進行綠化建設,有助于避免熱量在墻體的累積,能起到隔熱的作用,從而緩解城市熱島效應;通過進行立體綠化建設,增加植物種類,繼而達到優化整個社區生態系統的目的[4]。
(二)美化社區,提升居住品質
立體綠化具備社會層面的意義。通過立體綠化的建設,能緩解老舊社區用地緊張導致綠化不足的問題,增加社區綠化面積,同時,起到美化社區建筑、提升社區景觀品質、增強社區活力的作用。此外,立體綠化可以調節人們的精神狀態,如安撫心靈、緩解壓力和緩解視覺疲勞等,有利于社區居民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同時,能夠豐富社區景觀,提升景觀的趣味性和觀賞價值[5]。
(三)刺激經濟,帶動產業發展
在老舊社區進行立體綠化建設,能間接地使老舊社區立體綠化成為一個新的產業。通過立體綠化在老舊社區的建設,帶動立體綠化產業的發展,進而帶來不少經濟效益。這里包括園林景觀設計、材料運用、建造施工、后期維護等多種領域。立體綠化的建設有利于帶動社會經濟的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和綠化項目,從而緩解社會的就業壓力[6]。
三、南寧老舊社區的立體綠化現狀
(一)居民綠化意識不足,未設置立體綠化
在南寧部分老舊社區里(圖1),只有少部分的社區在靠墻的一側種植了一些攀藤植物,還有一部分社區設置了花盆和花箱,但多數社區內的立體綠化存在缺失(圖2),一些閑置的空間未得到充分利用,甚至在一些缺少物業管理的社區,沒有進行任何的立體綠化建設。可以看出,居民對綠化的認識還只是停留在平面綠化的固有范圍內,對立體綠化的認知尚不足。
(二)受資金和場地的制約,未設置立體綠化
大部分老舊社區的建筑圍墻出現表皮脫落、墻體傾斜等現象。社區內管線裸露地沿墻角布置,導致塵土堆積,雜草叢生,野生植物嵌進墻腳,部分墻體出現裂縫,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目前,社區的資金用于綠化建設不足,且在本身平面綠化上的資金投入較少的情況下,立體綠化建設更加舉步維艱。受資金和場地狀況的雙重制約,老舊社區內的立體綠化建設便難以實現。
(三)立體綠化形式單一,植物缺乏多樣性
從老舊社區內的現有立體綠化狀況可見,立體綠化主要是一些藤蔓上墻,藤蔓種植只是任由其自然生長,未達到立體綠化所預期的景觀效果;陽臺擺設以盆景為主,且盆景種植以一些蔬菜和草本類植物為主,難見其效。社區內立體綠化占據的空間體量相對較小,立體綠化設置單一且零散,導致社區整體的立體景觀觀賞性不佳。
(四)監管機制不到位,后期養護缺失
一些無物業管理的老舊社區未設立相關的綠化監管機制,也未形成一套針對社區立體綠化后期監管和養護的工作流程體系。因此,這些社區進行立體綠化建設后,疏于管理和缺失后期養護,或是種植了不合時宜和不適合做立體綠化的植物,導致植物自然死亡。此外,一些老舊社區還存在立體綠化的展示不如預期,受到人為破壞的問題,如居民看見新穎和漂亮的植株便去采摘,或將其帶走進行盆景栽種。
四、立體綠化在老舊社區景觀提升中的應用策略
(一)構建老舊社區的立體綠化建設框架
老舊社區對于立體綠化而言是重要基礎,為立體綠化提供了獨特的環境條件和空間。而立體綠化建設在老舊社區的景觀體系中是一項重要舉措,區別于老舊社區內的一般性平面綠化,是景觀在縱向空間的表達,在整個社區中的景觀品質提升上起到畫龍點睛與錦上添花的作用,是老舊社區景觀品質提升的關鍵途徑。同時,老舊社區的景觀品質得到提升也是立體綠化建設的目的所在。希望通過立體綠化的建設,在老舊社區景觀提升過程中構建一種“以綠興區”和“以區養綠”的框架(圖3),從而解決老舊社區在景觀提升方面的問題。
(二)調研老舊社區實際,立體綠化做到因地制宜
在老舊社區進行立體綠化建設之前,應該進行充分的調研,把握社區內的實際情況,為立體綠化建設進行前期規劃。首先,以每個社區為單位,對單位內的立體綠化現狀、未建設立體綠化的空間、社區建筑圍墻的破損情況、社區的屋頂空間和其他適合立體綠化建設的空間進行全面調查,做好記錄統籌。其次,制定每個單位立體綠化的建設規劃,形成一套根據每個社區實際情況所量身打造的方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立體綠化的建設上做到因地制宜。
(三)普及立體綠化宣傳工作,激發全民建設立體綠化的積極性
綠化管理部門與社區宣傳工作處應加大對社區立體綠化的宣傳力度,在老舊社區進行立體綠化景觀提升的建設前期,做好社區內部的宣傳工作。居民是立體綠化的直接受眾群體,社區內景觀品質的高低與社區居民的生活品質息息相關。因此,對社區居民普及和宣傳立體綠化的知識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助于居民在意識層面認識到立體綠化的優勢,理解立體綠化的作用。在宣傳普及工作中,應該多與社區居民進行互動,鼓勵社區居民加入立體綠化建設的行動中,并設立獎勵機制、開設評選活動等,在獲得居民認可的同時,充分激發居民對立體綠化建設的積極性。
(四)豐富立體綠化的植物應用及建造形式
對于老舊社區立體綠化植物種類單一和形式單調的問題,要進行深入考量。首先在植物的選擇上,根據植物的習性和特點,重點考慮所選植物是否符合社區當地的地理氣候條件、是否存在鋒利帶刺會割傷行人等風險,此外,還要考慮是否無毒無公害、是否符合當地居民的喜好、是否養護方便等問題;注重多種植物的合理搭配,這樣可以豐富立體綠化的植物種類,避免形式單一和層次突出。其次,在建造形式上,可以借助現代材料和技術的結合,實現造型的變化,如此一來,也解決了天然植物自身形狀難以控制導致影響景觀展示的局限。同時,結合植物選擇、材料技術和特定主題,打造出豐富多彩和形態百變的立體綠化景觀,從而達到提升老舊社區景觀品質的目的。
(五)樹立安全第一意識,明確監管責任的落實
相關部門應建立“老舊社區立體綠化”監管工作組,針對老舊社區的立體綠化進行監管和指導。監管工作組對立體綠化的建造基材、植物選擇、景觀形式、經濟技術、質量標準、效應作用以及安全管理等方面進行細化,并提出科學的方案和相關責任的落實制度,以確保老舊社區的立體綠化建設工作能順利開展,同時指導各部門和各個環節有序進行,相互合作。另外,安全是首位建設準則,特別是在老舊社區進行的立體綠化建設。老舊社區本身的房屋建造、圍墻和各類設施都較老舊,在建設時需特別注意,尤其在結構的安全性、防水排水性能、建材搭建、植物選擇營造和高度設置等方面,必須確保立體綠化在無安全隱患的前提下進行,同時明確監管責任。
五、老舊社區景觀提升中立體綠化應用的場景
(一)墻面空間
墻面空間的立體綠化是社區最常見的形式之一。老舊社區建筑圍墻存在年久失修的情況,需提前對墻體進行修繕工作,只有保證建筑圍墻沒有安全隱患的情況之后,才能進行后續的墻面空間立體綠化建造。
立體綠化在營造形式上可分為兩種:自然式地栽和規則式容器栽。自然式地栽需考量墻面的高度、耐腐蝕性和表面粗糙程度,以方便后續攀緣植物的生長。規則式容器栽采取靠墻建設立體花箱和簡易置物架等,并固定于墻體,再種植或者擺放多種植物,提升立體綠化的豐富性。
在植物選擇方面,需考量墻面的位置、日照和朝向等情況,根據墻面的朝向選擇相對應的植物,如爬山虎,其生長快、分枝多,就適合種于朝西的墻面上。此外,還有紫藤、常春藤、牽牛花和金銀花,以及爬行衛矛等,物美價廉。
(二)陽臺空間
陽臺空間是連接室內和室外的重要空間,具有提供室內采光,供人納涼、休息和觀景的功能。需要注意的是,老舊社區的陽臺屬于社區居民的私人空間,在進行立體綠化建設時,應充分尊重住戶的意愿。在進行立體綠化裝飾陽臺和美化空間時,一方面,處理好陽臺空間立體綠化和住戶的關系,做到既要綠化,又要和諧;另一方面,充分考量陽臺空間的承載負荷能力,不可放置過重的花箱或花池。同時,一些盆栽和懸吊植物需經常檢修,以防高空墜落的事故發生。
在陽臺空間的種植方面,應結合陽臺結構特色來體現,兼顧實用性與美觀性。在植物的選擇上,需首先考慮耐旱、易管理、水平根系及淺根系的植物,加上一些攀緣植物和草本花木點綴空間。適合的植物有地錦、綠蘿、牽牛花、蔦蘿、金銀花和月季等,這些植物在后期易于養護,且花期較長、綠化效果好。
(三)屋頂空間
屋頂空間在歐美日韓等地區被稱為“第五立面”。對老舊社區的屋頂進行綠化建設,可延長建筑屋頂保護層的使用壽命,有效降低屋頂滲漏的風險。在屋頂空間進行綠化建設時,要考慮屋面的承重能力,其中包括建造材料的重量、景觀小品的大小、植株的體量等因素。由于屋頂空間的風較大,需設立擋風墻,防止風的侵害。當然,在建筑的頂部進行立體綠化的建設,防漏、防滲是關鍵,因此要建立良好的排水系統,及時處理屋頂的積水。
屋頂綠化的建設形式有多種,結合屋頂夏天日照充足、氣溫高、風力大和蓄水能力弱等空間特性,多以耐旱、耐寒的花灌木結合四季花卉來搭配,也可選擇一些低矮的小喬木,切忌選擇根系發達的植物。此外,可在屋頂建設廊架綠化,使用花箱進行種植,再配合栽種卷須、攀緣類植物,從而起到擋風遮陽的作用。
(四)棚架空間
棚架綠化是一種常見的立體綠化建造形式。在社區的閑置空間進行花架、長廊的搭建,既可增加社區綠化面積,又可起到遮陽擋雨、美化環境的作用。由于棚架具有很好的支撐結構和多變的造型,所以可供選擇的攀緣植物眾多。
棚架材料的選擇可根據棚架的體量進行,體量大的可使用混凝土和鋼結構進行固定,再配合紫藤、凌霄、使君子等大型藤本植物;對于蔓莖較細、體量較輕的植物品種,如三角梅、牽牛花等,可選擇小體量的木制竹制等棚架;對于多種類型的木本攀緣植物的搭配種植,可使用鋼木混合結構的棚架。
六、結語
老舊社區的立體綠化是城市環境美化的重要部分,是老舊社區改造景觀項目領域的一種形式。立體綠化在社區環境中以一種區別于一般綠化的形式存在,打破了以往的空間營造方式,從而使社區景觀呈現出豐富的變化,加強了社區內不同功能空間的聯系,對社區的生態環境改善有直接作用。充分利用立體綠化提升老舊社區的景觀品質,對社區的健康綠色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宋希強,鐘云芳.面對21世紀的城市立體綠化[J].廣東園林,2003(2):34-38,33.
[2]梁傳志,李超.北京市老舊小區綜合改造主要做法與思考[J].建設科技,2016(9):20-23.
[3]崔藝桐.城市更新改造背景下的老舊社區宜居景觀提升研究[J].西部皮革,2020(4):53.
[4]史蒙蒙.垂直綠化在城市景觀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建材發展導向(下),2021(6):47-49.
[5]肖寒.城市空間立體綠化的模式與未來的發展[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12.
[6]寧艷杰.城市生態住區基本理論構建及評價指標體系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06.
作者簡介:
張瀚元,廣西藝術學院建筑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
丁佑才,廣西藝術學院建筑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景觀設計。
黃超毅,廣西藝術學院建筑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西南民族傳統建筑與現代環境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