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瑋 袁超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是機體防御外界有害環境刺激的第一道屏障。皮膚屏障損傷伴發于眾多臨床常見皮膚疾病,例如特應性皮炎、玫瑰痤瘡、銀屑病等等。皮膚屏障功能是否良好與皮膚疾病的發生與治療息息相關,維持正常、穩定的皮膚屏障功能是保持皮膚健康的關鍵。為調研中國皮膚科醫生群體對皮膚屏障研究現狀的認知情況,我們進行了一項基于百人皮膚科醫生的在線問卷調查,對皮膚屏障相關問題進行了調研與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共回收130份來自全國各職稱等級的皮膚科醫生及醫學生所填寫的有效問卷。在問卷中對皮膚屏障的構成、分類和量化手段,以及皮膚屏障損傷的機制、影響因素、表現形式、測量與判斷指標、處理方式及產生的影響進行了詢問。此外,在本次問卷中詢問了各職稱等級的醫生對皮膚屏障知識的了解程度,以及是否具有深入學習皮膚屏障知識的訴求。本次研究對130份有效問卷的回答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并按照其職稱水平進行了分層分析。
皮膚科醫生對與皮膚屏障相關皮膚結構的認知情況
皮膚表皮層尤其是角質層是皮膚屏障最重要組成結構之一。
健康皮膚的角質層里,角質化細胞與細胞間脂質以類似磚墻水泥結構形式排列,角質細胞為磚塊、細胞間脂質則是灰漿。“磚塊”和“灰漿”的完整性保證了表皮屏障的完整性。角質細胞和其細胞外成分緊密連接嵌合,構成人體一道強有力的防御屏障。
經統計,醫生整體均認為表皮層與皮膚屏障相關,選擇了真皮層、血管、神經組織及皮下脂肪,結果如圖1所示。將醫生按照所屬職稱級別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三組,對組間進行分層分析。結果顯示,初級職稱醫生群體主要選擇表皮層及真皮層,較少地認為皮下脂肪、神經組織及血管與皮膚屏障相關。中級和高級職稱醫生群體在認同表皮層及真皮層與皮膚屏障相關之外,相對而言也更傾向于認同血管、神經組織及皮下脂肪等結構與皮膚屏障的相關性,結果如圖2所示。
皮膚科醫生對皮膚屏障種類的認知情況
皮膚屏障的分類方式多樣,有學者認為皮膚屏障從廣義來說可包括物理屏障、化學屏障、色素屏障、神經屏障、免疫屏障。皮膚屏障狹義上主要指物理性屏障,這種天然形成的保護膜一方面保護機體內各種器官和組織免受外界環境中機械的、物理的、化學的和生物的有害因素的侵襲;另一方面防止組織內的各種營養物質、水分、電解質和其他物質的喪失,從而保持機體內環境的相對穩定。也有學者認為皮膚屏障分為微生物屏障、物理屏障、化學屏障和神經免疫屏障。在本次問卷中,皮膚科醫生主要認為皮膚屏障包括微生物屏障、物理屏障、免疫屏障、化學屏障及滲透屏障等。較少皮膚科醫生選擇色素屏障、神經屏障、酸堿屏障及水屏障。其中選擇微生物屏障的醫生人數最多,選擇水屏障的醫生人數最少,結果如圖3所示。
三種不同職稱的醫生對皮膚屏障分類認知情況統計分析顯示,各職稱等級醫生均認同物理屏障、化學屏障、免疫屏障及微生物屏障是皮膚屏障的主要種類。中高級職稱醫生群體中認為皮膚屏障包括光防護屏障、抗微生物屏障及水屏障的人數相對增多,結果如圖4所示。這提示在皮膚屏障和皮膚屏障功能分類雖然各有側重,但相對比較混亂,還沒有形成非常統一的認知。系統性歸納皮膚屏障的分類,增加對皮膚屏障更多維度及深度的認知,有助于探尋屏障修護的新角度新策略。
皮膚科醫生對皮膚屏障損傷機制的認知情況
皮膚屏障是在多種信號通路和分子互作的協同調控下保持穩定,當調控出現異常,皮膚屏障就會出現功能紊亂甚至造成損傷乃至病理性變化。基于皮膚屏障受損的典型疾病模型(如銀屑病、特應性皮炎等)的研究以及基于皮膚細胞模型的研究均從不同層面揭示了皮膚屏障損傷的相關機制。從問卷統計分析結果來看,皮膚科醫生幾乎均認同炎癥因子異常激活在引起皮膚屏障損傷中發揮重要作用,其次是角蛋白異常表達,而對氨基酸代謝異常及末梢神經激活機制在皮膚屏障損傷中的作用了解得相對較少,結果如圖5和圖6所示。在對三種職稱醫生的分層分析結果中發現,初級職稱醫生主要認為皮膚屏障損傷的機制包括炎癥因子的異常激活、角蛋白異常表達以及黑色素調控異常。中級和高級職稱醫生群體則更多認為氨基酸代謝異常、末梢神經激活、血管活動異常及脂質代謝異常等機制在皮膚屏障損傷機制中發揮重要作用,這些認知可能更多和臨床觀察相關,亟需更多的實證研究。
皮膚科醫生對皮膚屏障損傷的影響因素認知情況
影響皮膚屏障受損的因素很多,主要分為內源性因素及外界環境因素。內源性因素主要包括疾病狀態、遺傳因素、年齡變化等,外界環境因素最主要的是光線,包括太陽光和人造光源,光線引發的皮膚屏障破壞疾病有日光性蕁麻疹、光接觸性皮炎、皮膚卟啉病等。此外還有空氣污染、低濕度、低溫度環境及護膚方式等影響因素。本研究在問卷中列出了電子設備、護膚方式、疾病、空氣污染、年齡變化、情緒、生活方式、睡眠、太陽光照、藥物治療、遺傳基因及飲食結構12項與皮膚屏障受損相關的內外源因素,其中選擇太陽光照因素的醫生人數最多,其次分別是疾病、藥物治療、年齡變化和遺傳基因,結果如圖7所示。從不同職稱醫生的分層分析結果來看,雖然選擇電子設備因素的總人數不多,但電子設備因素對皮膚屏障的影響在中、高級職稱醫生人群中已經逐漸得到了關注與重視,結果如圖8所示。電子設備的屏幕可散發出高能藍光,近期大量研究表明高能藍光不僅對視網膜造成損害,還可以損傷皮膚屏障并引起光老化發生。這代表著在皮膚屏障的修護過程中,不僅需要重視及防護日光帶來的屏障損傷,也需要重視電子屏幕對皮膚屏障的影響。
皮膚科醫生對皮膚屏障損傷的表現形式認知情況
皮膚屏障發生損傷后,由于“磚墻結構”遭到破壞,角質層結構內物質流失,皮膚自身保水能力下降,表皮皮脂膜缺乏,皮膚開始出現緊繃、干燥、泛紅等癥狀。本次問卷中列出了皮膚屏障損傷后可發生的刺痛、緊繃、瘙癢、灼燒等不適感受以及粗糙、發熱、泛紅、膚色不均、干燥、脫屑、油膩、腫脹等異常表現。分析結果發現,醫生群體廣泛認同的皮膚屏障損傷表現形式依次為瘙癢、灼燒、泛紅及刺痛,而油膩及膚色不均的選擇人數較少,結果如圖9所示。圖10顯示不同職稱水平的醫生群體對皮膚屏障損傷的表現形式認知基本一致。
皮膚科醫生對皮膚屏障的測量及辨別方法認知情況
基于皮膚屏障在皮膚疾病診療與皮膚美容保健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如何精確、便捷、高效地判斷及量化皮膚屏障功能非常具有研究價值與實際意義。本研究問卷中列出了若干與皮膚屏障受損后相關的表現形式及測量指標,包括表皮變薄/增生、膚色泛紅/泛黃、膚色過淺/過深、皮膚粗糙等表現,以及表皮含水量過低/高、皮脂含量過低/高、pH值過低/高及TEWL值過低/高等典型測量指標。如圖11所示,大部分醫生認為表皮含水量過低、表皮變薄、膚色泛紅及皮膚粗糙指標最能判別皮膚屏障水平,而只有小于半數的醫生選擇了表皮含水量過高、表皮增生及膚色泛黃、膚色過淺等指標。在不同職稱醫生的分層分析結果中,值得關注的是表皮含水量過高及膚色過淺指標在中、高級職稱醫生群體中的選擇人數有所增多,詳見圖12。
實際上,TEWL值過高常被視為皮膚屏障損傷的客觀指標,但在本次研究并未排在首位。另外,表皮含水量過高及膚色過淺指標值得關注,皮膚屏障破壞通常導致表皮含水量過低,皮膚干燥脫屑,粗糙度增加,然而表皮含水量過高同樣代表了皮膚屏障欠佳,過多的水會導致角質細胞腫脹、連接松解、角質細胞之間的生理性脂質結構紊亂。此外,基底層黑素細胞及其產生的黑素維持著表皮色素屏障功能,膚色過淺可能代表皮膚更易受到光輻射損傷,造成屏障受損。
皮膚科醫生對皮膚屏障的量化方法認知情況
皮膚屏障的量化不僅能夠客觀顯示屏障的健康狀態,也能夠用于屏障修護的效果評估。在本次問卷的整體分析中,幾乎全部醫生都認同皮膚理化指標測試儀是量化皮膚屏障的良好方法,其次是面部圖像儀,然而僅半數醫生認同斑貼測試可作為皮膚屏障的有效量化方法,結果如圖13所示。
不同職稱醫生的分層分析結果如圖14所示,初級職稱醫生群體更傾向于使用皮膚理化指標測試儀、面部圖像儀、皮膚CT等方法,而較少使用斑貼測試、乳酸或辣椒素刺痛及問卷量表調查的方式。在中級至高級職稱醫生群體中,對問卷量表及乳酸及辣椒素刺痛半主觀測試的選擇人數增加了。
皮膚科醫生對皮膚屏障損傷的處理方式認知情況
當皮膚屏障損傷時,應采取有效干預措施盡早修護,從而避免對皮膚造成更嚴重的損傷。當原發皮膚疾病伴發有皮膚屏障損傷時,應在積極治療原發疾病的同時及時修護皮膚屏障,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內外源性因素刺激造成皮膚屏障受損后,也應避免再次受到影響因素干擾,盡快實現屏障修護。如圖15所示,本次問卷給出的服藥、外用藥、功效護膚品、光電治療、美容儀、針灸及推拿等七項處理方式中,絕大多數醫生認可功效護膚品在皮膚屏障損傷修護中的積極作用,其次是外用藥物及光電治療。不同職稱醫生的分層分析結果發現,在選擇功效護膚品及外用藥物的主旋律下,更多的中級及高級職稱醫生選擇了美容儀處理皮膚屏障損傷。
皮膚科醫生對有助皮膚屏障修護物質的認知情況
由于功效護膚品在皮膚屏障修護中占據了重要地位,探尋具有修護功效的原料成分則成為了研究與研發熱點。目前,市面上常見宣稱修護功效的成分包括二裂酵母發酵液、高原植物、膠原蛋白、神經酰胺、透明質酸、依多克因、油橄欖提取物等等。本次問卷中列出了十幾種物質,醫生對于各物質是否有助于皮膚屏障修護的選擇如圖17所示。分析結果發現,大多數醫生認為神經酰胺、透明質酸、角鯊烯及膠原蛋白等物質有助于皮膚屏障的修護,而對于高原植物、聚谷氨酸鈉、依多克因、甾體的認可度相對較低,盡管這些物質已被證明有屏障修護的功效,但仍需加強科學普及。不同職稱醫生的分層分析結果顯示中高級職稱醫生人群更多地認同溫泉水有助于修護皮膚屏障。
皮膚科醫生對皮膚屏障各方面知識學習訴求
隨著經濟與科技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自身美麗的要求也在提高。然而社會壓力的加大、環境污染的加劇、不科學的護膚習慣或不合格的化妝品使用等等諸多因素也為人們造成了較嚴重的皮膚屏障損傷問題。因此,皮膚屏障損傷的發生機制以及修護問題廣泛受到醫學、生命科學領域及化妝品行業等相關從業者的關注。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利用問卷調查了皮膚科醫生關于皮膚屏障對生活質量的影響及屏障知識的學習訴求,結果顯示幾乎所有醫生都認同皮膚屏障損傷對生活質量可產生明顯影響。而在知識熟悉程度的問題中78%皮膚科醫生認為自己對皮膚屏障相關知識比較熟悉,13%皮膚科醫生認為尚不熟悉,僅9%皮膚科醫師認為自己非常熟悉皮膚屏障相關知識。有意思的是98%皮膚科醫生認為自己需要深入學習皮膚屏障相關知識,對于皮膚屏障的各方面知識都展現出較高的學習需求和積極性,尤其是在屏障檢測及治療方法、基礎知識、功效產品及功效評價方法方面訴求最多,詳見圖22。圖23顯示不同職稱醫生對皮膚屏障相關各方面知識學習的訴求也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