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潔
摘要:
高校消防管理工作的開展有助于保障師生的生命財產安全。伴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校內人員更為密集,校內各個建筑功能逐漸豐富,其中消防安全管理人員的缺乏,帶來了一系列安全問題。為了提高消防管理工作質量,需要對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本文對高校實驗室消防安全管理的必要性進行分析,探究實驗室存在的消防安全隱患,提出針對性解決措施,為消防安全管理提供支持。
關鍵詞:
高校實驗室;消防安全;問題與創新
引言
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高校實驗室的建設日趨完善。各大高校將安全管理作為日常工作的核心,注重實驗室消防問題。高校實驗室儀器設備增多,為管理活動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實驗室消防問題時有發生,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高校要不斷完善消防安全管理方式,保障學生的實驗安全。
一、高校實驗室消防管理工作必要性
實驗室在高校教學活動中占據重要地位,推動了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但在實驗室的實際運行中,存在一定的火災隱患。其中在文科類實驗室中,會應用到計算機、服務器等設備,由于實驗室的電路更新遲緩,相關設備的使用往往導致電路超負荷運轉,容易出現短路從而引發火災。在傳統的高校消防安全管理中,雖然制定了相關準則,但沒有取得預期效果。[1]因此,在高校實驗室的消防管理中,要對設備進行監督和管理,定期對實驗設備進行檢查,避免火災出現。
二、高校實驗室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隱患
(一)消防意識薄弱
從實驗室角度出發,高校制定了消防管理制度,對師生的消防意識提出了較高要求。在實際的實驗教學活動中,部分師生的消防意識薄弱,沒有形成良好的習慣,帶來了許多安全隱患。高校開展消防管理工作,要從師生的角度出發,培養其安全意識。為了更好保障師生的生命財產安全,高校要對消防設施進行不斷完善,避免火災發生。通過開展定期火災演練,幫助師生掌握正確的應對火情技能。然而,高校的實際情況是部分師生缺乏安全意識,在遇到相關問題時往往表現出不知所措,無法采取合理方式,致使火情擴大。
(二)消防管理制度滯后
當前,許多高校針對消防安全制定了相關管理制度。但由于發展時間較短,部分高校并沒有形成系統的消防管理制度。高校在遇到突發消防事故后,由于制度的缺乏,很難進行針對性處理。雖然部分高校在消防管理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監管以及懲罰措施缺失,無法真正發揮出消防管理制度的作用,不利于高校消防工作的開展。在實際的消防管理制度建設中,部分高校忽視自身特色,過于依靠其他單位的消防制度,致使消防管理制度不符合本校實際,對消防管理體系的形成產生了不利影響。
(三)消防設施質量問題
伴隨著經濟的發展,消防設施的種類朝向多元化發展,高校加強了消防設施的引進和建設力度。部分消防設施的供應商過于追求利益,降低生產成本,導致消防設施的質量無法得到保障。同時,部門高校的消防管理部門忽視了對消防設施的監管,發生火災后,這些有質量問題的消防設施會造成經濟損失,還會威脅到師生的生命安全。[2]在傳統的消防設施管理中,往往根據消防設施管理要求,從本校實際出發,進行消防安全責任劃分,制定設備的定期檢查、維修保養等規定。但由于實驗室內涉及的消防設施具有種類多、分布廣以及結構復雜等特點,檢查、維保等活動都需要在現場實施,阻礙了相關計劃的落實。
三、高校實驗室消防安全管理創新
依據高校實驗室存在的消防隱患,傳統的消防安全管理模式無法適應當前時代發展需求。因此,創新實驗室消防安全管理模式迫在眉睫。
(一)注重實驗室消防器材管理
一方面,高校要完善消防器材的管理方式,提高實驗室的火災應對能力,推動消防安全水平的提高。在實驗室運行過程中,有許多火災隱患。以文科實驗室為例,在實際的機房操作中,如果缺乏對計算機設備的管理,很容易造成線路損壞,從而導致消防事件發生。[3]機房設備頻繁使用,導致電路超負荷運轉,往往引發電路故障,致使消防事件出現。因此,在高校的實驗室消防安全管理中,要對消防器材進行合理規劃,更好應對意外情況。高校在應對以上問題的過程中,要提高師生的消防安全意識,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顯著提高實驗室的災害應對能力。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同消防救援部門進行合作,在實驗室消防器材擺放時,消防救援部門提出建議,使消防器材的擺放更具合理性。當災害發生后,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快速找到合適的消防器材,最大程度上降低損失。以電氣設備的消防器材為例,高校可以在配電室、電源等位置放置二氧化碳滅火器等器材。對于實驗過程發生的火災,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選取合適的消防器材,如干粉滅火器等,避免造成二次事故。師生要共同維護消防器材,定期開展檢查活動,確保消防器材可以使用,避免出現消防器材無法正常使用的情況。
(二)搭建完備的消防設施運營管理系統
在高校實驗室消防安全管理中,可以通過物聯網技術提高建筑的安全性以及消防的有效性,從而解決消防系統的管理問題,更好發揮相關設施的作用,優化傳統的消防設施管理方式,有助于實驗室消防管理水平的提高。[4]通過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推動智能消防設施運營管理系統建設,更加直觀了解實驗室消防設施的運營情況,對日常維護進行記錄,發現設施以及作業出現的異常情況,為實驗室消防安全評估提供資料,為相關制度的實施提供依據,提高實驗室消防安全水平。
高校借助信息技術,搭建智能消防設施管理系統,明確各類管理制度。其中系統依據管理制度,自動發布消防設施的檢查維護任務,對實際的維護數據以及消防系統的運行狀態進行收集,智能系統對實際結果和任務目標進行比較,更為直觀展現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偏差,對相關數據進行判斷,及時發出相應預警。消防設備維護人員要使用終端設備采集數據信息,不僅可以保證維護信息的準確性,同時可以杜絕傳統模式中出現的信息造假問題,保障消防大數據分析的數據真實性。相關系統的建立,可以更好監管消防設備運營情況,有助于實驗室消防安全水平的提升,保障消防設施正常運行。
(三)開展常態化消防演習
高校要在實驗室教學活動中貫徹安全教育,注重師生安全防范意識的提高,采用網絡、橫幅等形式宣傳消防知識。為了更好在實驗教學中融入消防知識,幫助師生掌握消防設施的正確使用方式,可以在實驗室所在樓層設置樓層導引圖、疏散指示圖,當災害發生后,幫助師生快速找到應急出口,掌握報警按鈕的正確使用場景。消防設施的存放柜要設有明確的標識,當異常出現后,可以快速找到合適的消防設施。值班人員通過監控,進行實時查看,及時消除火災隱患,接觸警報。通過信息技術,為師生推送有關消防的宣傳片或者在實驗室內懸掛消防警示牌,如“消防設施別亂動,撲滅火災最有用”“創消防安全校園,享平安和諧生活”等,在潛移默化過程中提高師生的消防安全意識。高校可以在學期開始時,組織校內工作人員進行消防演習,包括保安、宿管、教師以及學生等。在新生軍訓活動中,邀請當地消防官兵參與到學校組織的消防演練中,宣傳相關法規,培養師生的火災應對能力,實現消防安全意識的顯著提高。[5]高校進行消防安全知識宣傳,發放實驗室相關設備的使用手冊,幫助學生掌握使用技巧。教師在實驗室教學中,加強信息技術應用,通過視頻、圖片等方式,吸引學生注意力,實現教學效率的顯著提升。高校要幫助師生掌握滅火器的正確使用方法,開展定期的消防演練,熟知滅火器擺放地點,出現電氣火災時,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對電氣進行斷電。在實際逃生環節,要用濕衣物捂住口鼻,低身防止煙嗆。高校通過開展定期的消防演練活動,有助于培養師生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高校要從自身實際出發,合理安排消防演練,提高師生的消防安全意識。
(四)加強實驗室安全教育
一方面,開展多樣化的實驗室安全教育培訓,加強實驗室安全管理。首先,高校可以組織教師參與到實驗室管理培訓中,提高教師的消防安全意識。如在文科類實驗室,教師要注重用電規范,嚴禁私拉亂接電線,對相關設備的使用期限進行了解,避免電路長時間超負荷運轉,減少火災發生概率。其次,高校要開展實驗室安全培訓,使學生參與進來,培養學生的用電、實驗操作等安全意識,幫助其明確在實驗室中的安全注意事項,在進入實驗室前做好安全準備。如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實驗小組,開展消防知識競賽,提高知識的探究熱情,實現學生安全意識的顯著提高。最后,可以通過海報、講座等形式宣傳消防安全,在宣傳活動中加強信息技術的應用,提高師生消防演練的參與度,為實驗室消防安全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在高校消防管理中,高校可以借助相關政策,加強各個部門之間的配合,推動消防管理水平的提高。首先,提高對消防安全的重視程度,推動師生消防安全意識提高,營造良好的消防氛圍。提升學生消防安全意識,可以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發現存在的安全隱患,并及時反饋給學校,高校根據學生反饋,及時完善相關內容,實現消防安全水平的提高。[6]其次,可以組織實驗室管理人員,定期參與到消防演練中,實現其應急反應以及相關問題處理能力的提升。最后,在高校實驗室的建設中,高校要及時改變理念,將教學作為重點,注重消防安全管理,并申請相關管理資金,對管理隊伍、消防器材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完善,實現實驗室消防安全水平的顯著提升。
(五)制定消防安全管理規程
在消防安全管理中,高校根據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針對實驗室消防安全,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在管理過程中根據實驗室的實際情況,制定消防安全管理規程,并將規定進行公示,確保其有據可依。[7]高校在實驗室的消防安全管理中,不僅要制定合理的規程,同時要對安全責任進行明確劃分。首先,第一責任人是實驗室的管理者,其負責對消防安全進行檢查,及時完成消防設施更新。其次,相關學院的院長以及各個實驗室的主任要對相關的實驗室負責,開展更好的安全管理工作,并且對實驗室的專業人員進行合理分配,對師生的消防知識進行定期考察,完成消防安全設施更新,檢查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并加以完善,從而避免安全事件的出現。[8]最后,在高校實驗室日常管理中,教師以及實驗室技術人員承擔直接責任,其負責對實驗設備進行定期檢查、維護,針對實驗可能用到的材料、資料等,進行精確記錄。對學生的實驗過程進行指導,并掌握消防器材的使用,從而更好應對突發事件。高校對安全責任進行明確劃分,有助于培養管理人員的責任感,推動實驗室消防安全管理的規范化。
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校的管理活動中,實驗室安全管理占據重要地位,其具有長期性、系統性,在該工作開展過程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注重安全文化建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實驗環境,培養師生的安全意識。通過搭建完備的實驗室管理體系,明確管理工作,加強現代技術應用,開展火災演習活動,提高師生的災害應對能力。通過加強實驗室消防安全管理,提高實驗室建設水平,為實踐教學、師生的生命財產安全以及高校建設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
龐然,王東.高校化工類實驗室消防安全管理的4R思考與探索[J].化工管理,2023(16):109-112.
[2]宋照風,譚杰安,王春燕,等.基于消防安全管理的高校化工類實驗室管理研究[J].消防界(電子版),2023,9(05):22-24.
[3]梁小瑞,任國鳳.淺論網格化管理在地方高校實驗室消防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互聯網周刊,2022(18):44-47.
[4]于阿娟.高校化學實驗室消防安全管理探析[J].實驗室科學,2019,22(03):214-217.
[5]王虹.高校實驗室消防安全管理探索[J].決策探索(下),2019(03):87-88.
[6]楊雪,劉德明,丁若瑩.高校實驗室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8,37(11):307-310.
[7]顧婉娜.高校實驗室消防安全管理的研究[J].化工管理,2018(21):74.
[8]張強.關于高校實驗室消防安全管理問題分析[J].科技風,2018(1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