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丹
將黨的領導落實到辦學治校全過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建立完善議事決策制度,確保學校工作有序健康發展;把黨小組建在教學一線,打造高素質干部教師隊伍;積極探索“黨建+德育”“黨建+思政”“黨建+藝術”等育人模式,全面提升教育工作質量……
2022年9月,湖北省委辦公廳根據中央精神,印發《關于建立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的若干措施(試行)》的通知,要求各縣(市)確定不少于10所學校開展先期試點,2024年底全面建立中小學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
截至記者發稿,湖北省已有逾2000所中小學校建立了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通過“一校一策”開展探索,各校基層黨組織成為了學校教書育人的堅強戰斗堡壘,不斷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推動教育改革的發展優勢,全省基礎教育面貌煥然一新。
抓牢主線? 黨組織成為中小學發展“定盤星”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教育事業改革發展,高度重視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
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保證。”2022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建立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的意見(試行)》,明確指出建立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是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保證黨的教育方針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在中小學校得到貫徹落實的必然要求。
2022年9月,湖北積極制定出臺相關文件,從發揮學校黨組織領導作用、建立完善議事決策制度、加強學校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建設、穩妥有序推進實施等四大方面提出了14條措施。
在采訪中,學校黨組織負責人就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貫穿的主線達成了共識,即堅持和加強黨對中小學校的全面領導。大家紛紛認為,基層黨組織是學校發展的“定盤星”。
“這項制度是黨管一切在學校工作中的具體體現,是黨組織的集體領導和校長行政負責兩種優勢的整合,是在黨組織集體領導下充分發揮校長積極性的一種新型領導體制。”武漢市硚口區建樂村小學黨總支書記王高敬說。
過去,一些學校黨組織對黨建工作的整體規劃和工作目標不夠明確,黨建與學校多項工作存在“兩張皮”現象,部分黨員干部責任意識不強,組織生活較為單一,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黨組織的政治影響力。
“現在黨管干部、黨管人才真正落到了實處,書記的職責更重了,既要懂黨建又要懂業務。”荊門市第一中學黨委書記謝澤滔說。
武穴市師范附屬小學黨總支副書記黃懷志表示,推動建立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讓黨組織的組織力和執行力得到大幅度提升,黨建與學校教育教學的結合點不斷增加,學校在重大決策上更全面、更規范、更有序。
建章立制? 黨政協同帶來“倍數效應”
實施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必須發揮黨組織領導作用,保證校長依法依規行使職權,建立健全會議決策機制、建立完善協調運行機制是關鍵環節。
2022年10月,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印發《湖北省中小學校黨組織會議議事規則示范文本(試行)》《湖北省中小學校校長辦公會議(校務會議)議事規則示范文本(試行)》,對學校黨組織會議和校長辦公會議(校務會議)的議事范圍、決策程序、執行監督,及黨政班子工作運行、溝通協調等提出明確要求。
不少試點學校結合自身實際,制定了相應的工作機制,讓“黨組織領導”與“校長負責”發揮了“倍數效應”。
如武漢市硚口區建樂村小學制定了黨組織職責、校長職責、黨組織議事決策機制、校長辦公會議事決策機制、黨組織書記校長溝通協調機制等5項文件,并明確涉及教師利益事項、日常管理具體事項、學校發展重大事項,分別由教職工大會集體決策、校長辦公會決策、黨組織集體決策。
武漢市光谷第十小學根據光谷學區特點,形成了黨政會上商要事、教代會上議大事、校務會上談實事、家委會上征民事的民主管理格局,確保了學校內部管理逐漸從“有序規范”向“精致卓越”轉變。
校園基礎設施改造幾乎是每個學校都會遇到的工程。過去大多是由行政班子說了算,校長“一言堂”的情況也時有發生,決策的科學性和項目安全隱患較難把控,還可能產生貪污腐敗問題。實行黨組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后,這些問題就迎刃而解。
2022年夏天,黃岡市紅安縣實驗小學計劃使用一筆20萬元的定向捐贈基金,用于改造舞蹈團訓練基地。在支委會上,有人提出在宏志樓一樓報告廳樓頂平臺新建一處場所,但是該處因承重問題,工程可能會超出預算;另一個方案是改造原有的啟志樓五樓訓練室,有人投反對票,認為此前已經改造過,此次沒有必要。大家集思廣益,最終決定改造宏志樓二樓破舊舞蹈室。之后,學校將支委會的意見在校長辦公會討論,經過重新論證后,預算可控制在20萬元內。
“改造工程于2022年10月啟動,用時不到一個月完成,最終花費18萬余元,捐贈方來看了也比較滿意。”紅安縣實驗小學黨支部書記王曙光介紹說。
不少學校黨組織負責人表示,對于“三重一大”事項來說,通過科學的議事決策程序,大家依章辦事的意識更強了,讓項目建設、資金支出更加規范,監督更加及時,杜絕了廉政風險;對于一般事項,也能在討論中迸發集體智慧的火花,讓工作精益求精。
“這項制度是為了加強黨對中小學校的全面領導,更是為了保障校長在黨組織領導下,依法依規行使職權,讓校長們敢于作為、放心作為。黨組織要做到領導但不掣肘、支持但不放任、保障但不兜底,校長負責的行政管理要做到執行但不依賴、自主但不專斷、創新但不逾矩,只有這樣,黨政才能分工不分家,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協調運行。”武漢市第二職業教育中心學校黨委書記胡芳說。
鍛造師魂? 開啟優質育人新模式
今年2月23日,新學期伊始,武穴市師范附屬小學江林校區開展了黨員干部隨機“推門聽課”活動。黨員干部們觀察課堂上的細節,并對班級衛生、學生聽課效果、教師有無違紀現象等方面做了記錄。
這是將黨建工作通入教學工作的縮影。學校作為立德樹人的主陣地,必須將黨建落實到教學、管理、德育等各個環節,努力實現黨建對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促進作用。
堅持和加強黨對中小學校的全面領導,必須堅持建設一支政治過硬、業務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教師隊伍。以此次改革為契機,不少學校通過加強支部建設、能力建設、作風建設,堅持把業務骨干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業務骨干,營造干事氛圍,助推教師成長,全面提升教育工作質量。
如紅安縣實驗小學通過實行“五聯共抓”,即行政領導聯片、校委會班子聯建、黨支部書記聯黨小組組長、黨小組組長聯普通黨員、普通黨員聯一般教師,通過聯建機制發揮引領效應,激活全校黨建工作,服務好教育教學。
荊門市掇刀區高新學校掛牌設立防疫抗疫、線上教學、班級管理、決勝中考等八類先鋒崗,成立創客教育、關愛學生、志愿服務、耀星班級等八大先鋒團隊,引領學校全體師生握指成拳。
“每日思政落實,每周師德必宣,每月黨課談心。”武漢市光谷第二小學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讓思想引領行動,通過抓干部作風、抓教師師德、強學生思政,實現三全育人。
堅持和加強黨對中小學校的全面領導,必須堅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學校在黨組織領導下將黨建融入思政和德育工作,探索出了一系列創新做法。
在紅安縣龍泉小學,紅安名人、將軍生平事跡和清廉故事等紅色文化元素在校園多處可見。該校還大力培養“小小紅色講解員”“紅領巾講解員”,厚植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的情懷。
武漢市第四十五中學堅持黨建帶團建帶隊建,組建雙語小導游團隊,對少先隊員進行系統的革命傳統教育和鄉土文化教育,幫助他們深化紅色感悟和愛家愛國情懷。
荊門市第一中學多年來始終將志愿者活動融入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之中,貫穿于學生成長的全過程,通過開展“三個表率”活動(教師做家屬的表率、學生做家長的表率、學校做社會的表率),形成正能量輻射圈。
武漢市江夏區特殊教育學校黨支部積極探索并更新融合教育理念,將身心障礙兒童和普通兒童放在同一間教室一起學習的方式,在普通班中提供所有的特殊教育和相關服務措施,使特殊教育及普通教育合并為一個加強學生德育工作的系統。
中小學校肩負著教育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經過半年多的實踐,越來越多的基礎教育工作者認識到,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已成為學校辦學治校的強勁引擎,黨政融合更加緊密,黨員干部帶頭作用更加突出,學校辦學規模、育人環境和教育質量均有較大變化,學生們的能力得到了鍛煉、素質得到了提升,同時也更加堅定了愛黨愛國、立志成才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