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軍 葛雷
李夢軍,孝感市孝南區書院街道城西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曾榮獲2021年度書院街道“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她為社區居民辦大事、解小事,給社區治理增添有生力量,調動居民參與到家園建設中來。
2018年4月,孝感市老澴河綜合治理改造工程的第一槍在我們孝南區書院街道城西社區打響,經過70天的征遷工作和近18個月的還建,讓原本是“城中村”的社區舊貌換新顏。
然而,還建后的城西社區仍有許多“城中村”的影子:街巷過窄、道路老化、線路亂飛,基礎設施建設嚴重落后,給群眾生活造成極大不便。作為剛上任的社區黨委書記,我決定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決好這件群眾生活的“大”事。
在書院街道黨工委的大力支持下,我們社區與市城管委、書院街衛生服務中心等10個轄區單位簽訂共駐共建協議,成立社區“大黨委”,串聯各轄區單位建立起溝通、責任、幫扶等工作機制。
有了“大黨委”,社區的工作就有了后盾。八角樓是城西社區還建后保留的5個自然灣之一,灣里有一口堰塘由于長期被用來丟棄建筑廢料、生活垃圾等,已經成為一座堆積了近20年的“垃圾山”,不僅影響市容市貌,垃圾散發的臭味也污染空氣,嚴重影響周圍居民正常生活。
通過“大黨委”聯席會議,我們向共建單位尋求幫助。市區兩級城管執法部門和環衛部門緊急聯動,在實地勘察后,調配人手和挖掘機與社區一起對“垃圾山”進行移除清理。經過11個小時56趟次的挖掘清理,八角樓的“垃圾山”終于消失了,附近的居民也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船廠路電線改道、永新路老化路面修整、城西二路道路加寬升級……在“大黨委”機制下,我們與轄區單位共同建設城西社區,社區的基礎設施日漸完善。
身為社區黨委書記,不僅要為群眾辦“大”事,還要解“小”事。社區征遷還建后,村民們從平房搬進了樓房,生活習慣一下子扭不過來。農家小院住久了,對物業費、垃圾分類等新事物難以接受,滋生出許多矛盾。并且社區36個小區中有32個是“三無小區”,沒有物業,群眾有問題只能向社區反映。
那時,社區工作者僅有8人,每天爬樓走訪,應對各種投訴,焦頭爛額。人累不說,因為摸不到群眾心坎上,有時事情做了,群眾還不買賬,我們既委屈又無奈。
工作的困境引發我深入思考,我認為破題的關鍵在于抓住有生力量。于是,我們在社區建立起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三級”組織架構,通過干部推薦、黨員自薦、居民選舉等方式選出小區長、樓棟長、單元長等“三長”,將156名下沉黨員的力量充分調動起來,為居民貼身服務。
“三長”負責收集居民訴求,“三級”黨組織負責認領解決問題,黨員干部在一線服務。社區工作從管理向服務轉變,瞄準解決居民現實問題,極大提升了居民的歸屬感和幸福感,真正實現了“村改居”社區居民的城市融入。
在“三級”“三長”的影響下,不少居民開始投入到社區治理中來:他們有的協助社區開展環境綜合治理,有的自發上門看望獨居老人,有的主動調解矛盾糾紛……社區、黨員、居民之間相互補位,合力畫好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同心圓”。
如今的城西社區,每天都在發生新的變化,“參與家園建設”的種子已漸漸在群眾心中生根發芽。未來的路雖長,但美好生活的愿景越來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