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穆同學
起初我是一個沒有存款意識的人。
第一次發(fā)工資,感覺自己能賺錢了,幸福感和購物欲一起膨脹。當然,各種人情往來和吃喝玩樂之后,月底基本剩不下什么了。但我也不焦慮,總之就是得過且過,及時行樂。
然后事情的轉機就來了。
有一次看朋友圈,大學同學已經(jīng)自己存錢買房買車了。心里感嘆好厲害的同時,也有一點兒自慚形穢。然后大數(shù)據(jù)就推送給我“90后的你,目前存款多少”的貼子,網(wǎng)友們金額不等,但都比我多的回復,狠狠刺痛了我的心。
看著自己滿屋子的衣服鞋子包包,還有儲物柜里的各種零食,我在后悔之余萌生出一種假設,那就是:如果這些東西我沒有亂買,或者哪怕少買,我是不是也能存下不少錢呢?
于是我開始復查自己的賬單,計算自己的收支比例。每個月做好規(guī)劃,把一部分錢存入固定賬戶,不到期取不出來的那種。盡量刪減購物車里的東西,不囤貨,等優(yōu)惠。為了還算可觀的加班費,平時還多加一點兒班??傊?,為了存錢,我盡心盡力,身體上付出了相當?shù)男量?,精神上也享受著精打細算的壓力?/p>
說實話,剛開始的時候真的非常上癮,抱著對每個整數(shù)的執(zhí)念,看著存款金額逐漸變多,巨大的滿足感能夠幫我驅散掉原本瘋狂的購物欲。首位數(shù)字的每次變化,都像一個漂亮的里程碑,宣告著我節(jié)儉樸素生活的一次次勝利。每天睡前,我都看看余額然后暗自下決心:我要成為一個隱形的美麗小富婆!
經(jīng)過大半年的努力,我終于在自己30歲之前,存到了人生的第一個10萬。那一晚,我看著躺在銀行卡里的6位數(shù)余額,想著自己大半年來的省吃儉用,想著自己頻繁地大額小額地往這個賬戶里轉錢,想著自己每次購物時的精打細算,頓時覺得滿意又值得。
可正當我沾沾自喜,覺得底氣甚足的時候,三件事改變了我對存款的態(tài)度。
一是大數(shù)據(jù)真的很厲害,似乎知道什么一樣,開始不斷推送各類存款貼子,在一眾同齡人回復的數(shù)字里,我的10萬看起來不僅不算多,甚至還有點兒寒酸。二是年假的時候,帶著父母自駕旅游,出發(fā)前我拍拍胸脯說費用全部我來出,可是高速費、油錢、住宿、吃飯、景點門票等等,三個人的加起來真不是小數(shù)目,錢是怎么攢下來的,就又怎么花出去了,而且速度更快,金額更大。三是有了存款之后,我的虛榮心驅使我開始增加了奢侈品消費,一個包包、一條圍巾就價值不菲,對存款簡直是毀滅性打擊。由此,我的存款“啪”的一下,穩(wěn)穩(wěn)回歸不大的五位數(shù),我感受到難以言說的挫敗,真是“攢錢如同針挑土,花錢如同水推沙”。
于是,我開始陷入存款焦慮,攢下來回血和花出去開心之間,反復橫跳,無比糾結,陷入了一種莫名其妙的精神內耗。有時候覺得應當堅持下來,繼續(xù)存錢;有時候又覺得工作已經(jīng)如此辛苦,為什么不給自己買點兒好的安慰一下,然后就陷入報復性消費。在報復性消費之后,又開始自責懊悔,明明是非必要支出,為什么要沖動消費?漸漸地,我失去了存錢的耐心和毅力,失去了剛開始存錢時候的熱情和信心,也不再像之前那樣,每天看過賬戶余額之后再心滿意足地睡去。
這樣的狀態(tài)持續(xù)了兩三個月,之后來到了年底,支出也變得多起來。
父親突然需要做一個小手術,因工作原因我不能回家,雖然手術所需費用并不多,但我還是急忙給父親轉過去一筆錢,讓他在住院期間不要心疼花錢。
房租一次需要交一年,這是我第一次沒有向家里伸手,雖然數(shù)目不小,但心里特別踏實,好像這一刻,我才真正獨立。
跨年的那天晚上,我不能回家,給家人發(fā)了一個大紅包,母親很驚訝,我竟能在養(yǎng)活自己之余,制造出這樣的小驚喜!那一刻,我還是很有成就感的。
而這一切,都源于我所焦慮的存款,源于我放棄的一切不必要的開銷。
那一刻,我似乎突然明白了存錢的意義。它不是一種競爭或攀比,也不是要固執(zhí)地堅持清貧的生活,而是在意外到來的時候,不必捉襟見肘、手足無措;是家人心疼花錢省吃儉用的時候,你能提供給他們更好的物質選擇;是在努力生活和工作之后,給予自己的一種可以量化的正向反饋。
我漸漸不再焦慮存錢這件事了,我要將生活規(guī)劃得當,穩(wěn)穩(wěn)前行。
(摘自微信公眾號“三聯(lián)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