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羨婷

“你們家最近有災”“你身上附了‘白虎精’,會害了孫女的”“我認識一個老專家,可以幫人消災解難”……公園里、廣場上,一些老年人聚集的地方,竟成了某些不法分子“套路”老年人的重災區。當下,養老詐騙涉案領域之廣、作案手法之多,讓人防不勝防。
“阿姨,您不認識我了嗎?”70歲的阮女士正走在路上,兩男一女主動上前搭訕。其中一人故弄玄虛地說:“你們家最近有災。”阮女士想到家里最近確實有些不順,頓時慌了神。接著,此人稱有“靈藥”可以消災解難,需要6800元。阮女士聽了信以為真,后因銀行卡余額不足,實際付給了他們3300元現金。
阮女士家人得知后,馬上報了案。當地公安機關立即啟動案件偵破機制,一舉將三名犯罪嫌疑人抓獲。
這起案件是公安機關開展打擊整治“百日行動”期間偵破的案件之一。辦案民警說,詐騙老年人的行為屢見不鮮,這類犯罪嫌疑人經常出沒于老年人密集區域,“有的老人直到兒女報了案,還蒙在鼓里,不認為自己被騙了。”
這類詐騙團伙一般有兩三個人,分別扮演“熟人”“教授”“名醫”等角色,通過搭訕取得老年人信任后,運用心理戰術,擊潰老年人的心理防線,進而引誘老年人拿出錢財“消災”。
去年4月,全國啟動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利劍直指侵害老年人切身利益問題。各地依法打擊了一大批養老詐騙行為,其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案件調查取證難,有的老年人不配合辦案。發生養老詐騙案后,多為被害人子女前來報案;警方核查線索時,許多當事老人持抗拒態度,不承認自己被騙了,不肯說出事情的經過,有的甚至將辦案民警拒之門外。
——詐騙作案隱蔽性強,具有一定的反偵查能力。一些詐騙團伙故意隱瞞其詐騙屬性,博取老年人信任,進而實施詐騙。有的團伙明明在開辦講座吸引老年人“上套”,會場外面卻打著“打擊整治養老詐騙”的橫幅。
——點多面廣,線索摸排難。一些基層辦案人員反映,養老詐騙手段多樣、層出不窮,單靠群眾舉報難以實現全面打擊。當前養老詐騙行為呈現出明顯的跨行業特征,如金融、地產、旅游等多行業交織,需要相關部門聯合執法,進一步深化行業整治。
——追贓挽損難。在全國各級法院審理的養老詐騙案件中,普遍存在“不見財”的情況,被告人名下無財產,涉案資金難以查實用途、流向,這給追贓挽損執行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當前全國各地正在加快構建打擊整治養老詐騙“一盤棋”格局。公眾輿論普遍認為,守好老年人的“錢袋子”,既要重拳打擊養老詐騙違法犯罪,更要從源頭上建立健全保障老年人權益的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