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我們有些一直堅持的“衛生習慣”,其實是多此一舉,甚至反而危害健康!
我們從小會被長輩叮囑“指甲要剪短一點,留得太長容易藏污納垢,滋生細菌”,因而有些人會把它們剪得很短,甚至是“貼著肉邊”剪。
但如果指甲側剪得過短、過深,兩側的皮膚皺襞失去了指甲的制約,就會往中間生長。當指甲再長回來時,好比硬刺扎進了甲溝里的軟組織,會造成嵌甲,引起疼痛、生液、化膿等癥狀;若細菌由破口處進入,引起感染,則可導致甲溝炎。
正確剪指甲的三個要點是:①剪前溫水泡一下;②剪時要讓指甲尖露出1毫米左右白邊;③磨平尖銳邊角。
打噴嚏時用手捂,微生物會附著在手上。若你沒有及時洗手就觸摸其他物體表面,有可能通過碰觸傳播病毒給他人,尤其是免疫力低的人群。
打噴嚏時,上呼吸道會產生強大的壓力。如果將口鼻完全捂住,無法緩解的壓力會向內“返回”,進而沖擊咽鼓管,甚至損傷鼓膜,嚴重時可造成鼓膜穿孔!
正確方式是:想打噴嚏別憋著,可以用手帕、紙巾等輕掩口部;如果一時情急,來不及準備,可以用肘部衣袖遮掩。
捏住兩個鼻孔一起擤鼻涕非常危險。此時,部分鼻涕不能從縮小的鼻孔擤出,會反流入鼻竇,甚至由咽鼓管涌向中耳腔,出現耳朵嗡嗡響的感覺。且鼻涕中含有的細菌可能會引起中耳炎或加重鼻竇炎。
正確方式是:閉上嘴巴,用手指壓緊一側鼻孔,將鼻涕從另一側鼻孔擤出,然后再換一側。切忌用力過猛。
在外用餐時,你可能會見到這樣的“餐前儀式”:撕開餐具包裝,倒上熱水,開始洗洗涮涮……覺得這樣能“消毒殺菌”,用得更安心一些。
高溫消毒要達到效果,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是作用的溫度,另一個是作用的時間,缺一不可。像餐具上常殘留的細菌大腸桿菌、沙門菌、霍亂弧菌等,多數要經100℃作用5分鐘,或80℃作用10分鐘才能死亡;而乙肝病毒在100℃中至少10分鐘才能被滅活;一些不怕“燙”的細菌芽孢需煮沸更長時間,如破傷風桿菌芽孢需60分鐘,肉毒桿菌芽孢則需3小時。
而一般情況下,餐廳提供的水溫度往往較低,再加上很多人燙餐具最多也就十幾秒,并不能保證殺死大多數致病性微生物,最大的作用可能只是帶走一部分灰塵。
所以,如果實在不放心餐具的衛生,可以自備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