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業30余年,他在水上水下、大艦小艇幾乎全系列防務裝備的建造過程中都立下過赫赫戰功。“福建艦”“南昌艦”“海口艦”“雪龍2”“遠望7”這些眾所周知的重器裝備都曾有他奮斗的身影,都曾銘刻下他攻堅克難的故事,都曾記錄著他的貢獻。他是名副其實的海防重器“焊”衛者。
焊槍書寫逆襲路
1990年11月,陳景毅進入江南造船廠成為焊接學徒工。胸懷大志的他決心一定要學好手藝。工作中,不管什么活他都搶著干,深受老師傅們的喜歡,老師傅們也毫無保留地指導他。兩年不到他就可以獨立完成任務,漸漸成為技術骨干。
他參建產品之多、掌握焊接方法之全,當屬江南造船廠乃至中國船舶集團焊接第一人。學而優則賽,自1996年起,他多次代表公司參加地方、行業、全國的焊接技能競賽,屢獲佳績。系列難題的攻克和眾多精品工程的建造也為他贏得了船東、軍方代表的一致認可和廣泛贊譽。就這樣,他逐漸從學徒工成長為全國技術能手,從焊接工人到全國勞動模范,用焊槍書寫了一個小鎮青年的逆襲路。
屢次“焊”衛海防重器
要突破就意味著不能只走前人路。陳景毅不斷探索如何攻克新材料的焊接難題,凡是國家重大工程遇到焊接難題,他總是沖在最前面。
在“福建艦”建造中,他成功創造多種高強鋼高效焊技術方法,并在實船建造中成功應用,使船體結構高強鋼焊接效率提升2~3倍,不僅大幅縮短了建造周期,而且節省材料費和人工費近千萬元。高強鋼高效焊在該產品上首次大范圍應用,大幅提高了戰略產品的結構建造質量與水平;他牽頭制定超大尺寸鑄鋼件裝焊方案,最終高標準達到鑄鋼件對接焊后整體精度控制指標;在關鍵船體防護結構建造中,他提出“5同”原則(同人數、同長度、同速度、同參數、同道數)的全新焊接方法并設計專用工裝,有效控制了焊接變形,高精度完成焊接,大大提高了船體防護能力。
在“南昌艦”關鍵裝備基座裝配中,他采用10余種焊接工藝和近20類工具工裝,從基座4個方向以相同焊接速度同步施焊,有效控制焊接線能量,高精度控制裝備基座平整度,優質高效地完成關鍵結構的制作,為后續系列船同類結構制作提供了技術依據。
在重大工程科研試驗中,他敢于突破。如在國內首例飛行甲板彈射裝置導向制動槽焊接建造中,他攻克了特種材料的自動角焊工藝,將超長槽體結構焊接的縱向扭曲變形控制在全長的萬分之一,為彈射裝置高精度建造奠定了基礎;他牽頭開展某高效焊攻關,實現了模擬艙分段對接和角焊全自動化焊接,提高了國內同類產品自動化焊接水平。
在特殊設備特殊材料的焊接技術難題解決上,他直面挑戰,大膽采用傳統焊接方法與獨創的工藝相結合,連續奮戰36小時,成功修復某裝備主機裂紋漏油的修補搶修任務,保障海軍重要任務按時進行;在水下產品生產線某專用設備修復中,他探索出匹配的焊材并確定焊接工藝,最終成功將設備修復,節約直接成本400余萬元,填補了國內該領域技術空白。
這些年,他編制了50余篇作業標準、獲得3項國家新型實用專利,另有4項國防發明專利和1項發明專利已獲受理,其作業標準和專利的推廣應用將有效提高國內船舶建造水平。
傳承使命? 育大國英才
“工匠不僅要技藝高超,更要為后世培育人才”,這是“江南工匠精神”的光榮傳統,也是他一直踐行的準則。
他以技能大師工作室為載體,先后為公司培養高級工64名、技師19名、高級技師8名、特級技師1名,還為生產現場培訓多種特殊材料焊工共計586名,為江南造船的重大項目建造鍛造出了一支強有力的焊工鐵軍。他帶教的眾多徒弟已成為船廠技術上的精英,生產上的頂梁柱,在各項技能比賽中也屢次獲得好名次,他的多位徒弟獲得了全國技術能手、全國青年崗位能手等榮譽。
他的故事多次被媒體采訪報道。他與徒弟陳宜鋒攻克“雪龍2號”特殊材料破冰刀焊接的故事被中央電視臺《國防科工》欄目專題報道,陳宜峰也受邀在欄目中介紹焊接管控在船舶建造中的應用。
即便榮譽等身,仍初心不改、堅守一線,憑借精湛技能投身鋼鐵海防;縱使桃李爭妍,仍諄諄教導,鞠躬盡瘁,一腔熱血澆灌江南焊花,三十年如一日的他將一切奉獻給了造船事業。展望未來,“我期待攻克更多難題,建造更多裝備,讓海防更堅固;我也期待能為江南培養出更多的優秀技能人才,把江南工匠的精神傳承下去”,這是陳景毅持久堅持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