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力
“Hong Da Ma,China!”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上,浙江建設技師學院(以下簡稱學院)選手馬宏達成功摘得抹灰與隔墻系統項目桂冠。“刮膩子”世界冠軍一度沖上熱搜,成為全國人民熱議的話題和青年學子爭相學習的榜樣。
學院與國內較早參與世界技能大賽的學校相比起步較晚,但學院在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及2022年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中交出高分答卷,取得了“兩金一銀一優勝”的亮眼成績,獎牌總數位居浙江省第一、國內前五。
在世界技能大賽的引領下,學院精心布局實施一體兩翼融合發展新模式,不斷加大世界技能大賽成果轉化力度,推動校企合作、數字化改革、技能共富多維協同,高標準、嚴要求把好人才培育關,加速構建高技能人才“蓄水池”,高質量建設一流技師學院。
成立世界技能大賽研發中心,為學生圓夢賽場插上翅膀
世界技能大賽是迄今全球地位最高、規模最大、影響力最為深遠的職業技能競賽,被譽為“世界技能奧林匹克”,其競技水平代表了職業技能發展的世界先進水平,是世界技能組織成員展示和交流職業技能的重要平臺。
學院從2014年開始接觸世界技能大賽,2015年年初成立世界技能大賽研發中心,學院院長錢正海親自帶領團隊主抓世界技能大賽項目的技術研究、技術訓練、選手培養、工具研發、世界技能大賽標準與專業對接、世界技能大賽國家集訓基地的組織和管理等工作。世界技能大賽研發中心成立之初,學院對世界技能大賽的了解近乎空白,標準、技術無參考借鑒的資料,資金、設備的保障相對短缺,專家、教練的參賽經驗幾乎為零。
為突破困局,學院的世界技能大賽教練團隊不斷“請進來、走出去”,與專家們搭起了一座座溝通的橋梁。2015年,學院院長錢正海率隊遠赴中國臺灣地區聘請專家,并充分挖掘外部資源,邀請德國、巴西、奧地利等世界技能大賽領域的專家教練來學院進行交流指導,教練團隊通過各種方式收集世界技能大賽的技術文件、試題、材料工具表等資料,通過翻譯、分析逐漸形成了中國特色的訓練體系。
浙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近年來陸續公布了高技能人才激勵政策,學院充分利用浙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的支持政策,高標準建設4個世界技能大賽中國集訓基地,在“硬件”上全面對接世界技能大賽。投資建設功能完善的集訓大樓,分樓層單獨設置不同的項目,真實模擬比賽現場環境;采購符合世界技能大賽標準的設備設施,從德國、奧地利等國家采購大線鋸、電動龍骨剪等先進設備,在國內率先引進“多卡”模板,做到事半功倍。
賽場內,選手們全力以赴,賽場外,保障團隊持續護航。過去的3屆世界技能大賽中,學院舉全校之力做好參賽保障工作,組織主教練、后勤等各方面保障團隊前往阿聯酋、俄羅斯及法國參賽現場保駕護航。項目專家團隊在賽題公布的第一時間對賽題進行解析,利用CAD將賽題還原,確定各個模塊的施作工序。國內訓練場中,教練克服并利用時差,24小時持續在線,全程陪伴選手沖刺。
通過打出一系列組合拳,學院的世界技能大賽技術水平得到了極大提升,逐漸從跟跑者、并跑者躍升為領跑者,學院選手在各項技術攻關、技能比賽中披荊斬棘,崔兆舉、馬宏達獲得世界技能大賽冠軍;作為混凝土建筑項目的主基地,學院培養了廣州城建技工學校的兩位選手奪得了項目首金。同時,通過參加世界技能大賽,不僅積累了豐富的競賽參賽和選手培養經驗,鍛煉了一大批教練專家和骨干教師,更讓學院的人才培養和世界技能大賽聯系得更加緊密。
堅持世界技能大賽引領,成果轉化持續向縱深推進
世界技能大賽教練團隊通過多年的經驗積累,逐步建立了一系列科學訓練方式和“計劃—實施—總結—調整”的循環訓練體系,用科學化、系統化、標準化、文檔化的方式訓練選手,走出了一條有學院特色的高技能人才培養之路。
在緊抓進行技能訓練和工藝工法研究的同時,學院世界技能大賽教練團隊成員總結主編世界技能大賽瓷磚貼面、抹灰與隔墻系統、砌筑、園藝項目實訓導則4本;主編或者參編建筑施工專業一體化教材4本,充分吸收世界技能大賽的先進理念、技能標準、評價體系形成教材,目前世界技能大賽技術的受眾面已經覆蓋到學院相應專業的全體學生,逐步形成了技能教學標準與國際接軌的良好局面。得益于此,學院各專業均衡發展,師生多次在各領域各級別技能競賽中獲佳績。
在世界技能大賽的推動下,學院逐步實現競賽理念轉化為辦學理念、競賽技術標準轉化為課程標準、競賽訓練方法轉化為一體化教學方法、競賽內容轉化為教學內容,與大賽項目相關的專業得到了進一步發展,成為學院優勢專業、重點專業、品牌專業,生源質量和教學質量大幅提升,高端人才不斷涌現。近5年,共培養了17位全國技術能手、6位全國青年崗位能手、5位浙江省技術能手、1位浙江杰出工匠、3位浙江工匠和7位浙江青年工匠。
深厚的辦學底蘊和世界技能大賽帶來的新理念、新技術的融合,讓學院站上了建筑類技能人才培養的高地,也獲得了行業更加全面的了解和肯定,多次受邀參與相關部門職業教育教材的編寫和職業技能團體標準的編寫工作。2021年3月,學院院長錢正海受邀在新時代浙江工匠培育工程推進工作會議中分享學院“高技能人才培育方案”。
成果開放共享,充分發揮金牌名校輻射作用
隨著辦學水平和辦學實力的不斷提升,學院的社會知名度不斷提高,影響力不斷提高,吸引了省內外多所兄弟院校同仁慕名而來。秉持開放共享的理念,學院積極推廣世界技能大賽項目和世界技能大賽標準,增進與兄弟院校的交流與互鑒,與大家共同分享高技能人才培養的寶貴經驗。
2017年以來,學院為上海城建職業學院、陜西建設技師學院等全國20個省市的20多所職業院校和企業培訓瓷磚貼面、抹灰與隔墻系統、砌筑、混凝土建筑等項目教練50余人、選手近百人;在全國的競賽執裁和行業技術交流中,大力推廣“瓷磚框架式鑲貼法”“骨板聯動安裝法”等新工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中,有90%的選手采用了這些工藝,大大提高了全國范圍該項目的行業水平。還為全國職業院校多次舉辦世界技能大賽培訓班,把探索到的經驗和成果與有志于世界技能大賽項目推廣的單位和個人共享。
同時,世界技能大賽團隊通過技能培訓、指導和交流等不同形式積極參與云南、貴州、寧夏、新疆等地的技能幫扶工作,助力西部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培養高技能人才。
深化產教融合,推動一體化育人邁上新臺階
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是技工院校育人的顯著特征。學院始終堅定不移地堅持校企合作,不斷完善和創新校企雙制辦學模式,堅持以企業所需為學校所為、以企業所盼為學校所能,雙軌并育,在技師研修、技能評價、競賽集訓、就業服務、公共服務等方面與企業開展全面、深度戰略合作,積極探索“十共”校企合作育人機制,促進高技能人才培養提質培優,推動校企一體化協同育人邁上新臺階。
特別是在推進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過程中,學院充分調研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摸清“痛點”,結合自身優勢,先后與省內外多家知名企業舉辦新型學徒制試點班,“冠名訂單班”“新型學徒制”“卓越工匠+工程師班”等多種形式的訂單班、助學班,雙導師協同育人,實現了做中學、學中做,為企業量身打造的高素質專業技能人才上手快、留得住、發展好。試點效果得到了企業的高度肯定:“企業新型學徒制為企業精準輸入新鮮血液,學生們不僅可以在崗位上邊學邊干,也為企業的發展儲備了更多的年輕力量”。
2022年,學院全面升級產教融合,打造校企合作4.0版本,聯合8所技工院校、55家企業共同組建浙江省建設技工教育集團,成員單位覆蓋跨國企業的國內分支、大型企業集團及扎根本土的浙派名企,產業涉及建筑施工、工程造價、工程設計、設備安裝、家居裝飾、信息技術等多個領域。2022年年末,該集團被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確定為全國第一批示范性技工教育聯盟(集團)。
主動擁抱變革,加快培養建筑行業“數字工匠”
數字建造被確定為2022年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的新增項目,這也為建筑業的改革發展明確了方向。
在數字化改革浪潮中,學院敏銳地捕捉到了數字化即將給行業帶來的變革,率先開設數字建造(BIM技術)專業,積極構建與建筑全產業鏈對接的“數字建筑”專業集群,培養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數字建造項目冠軍楊艷梅,多位學生在全國高校BIM技術競賽中屢創佳績。
2020至2021年,學院與上海魯班公司反復研究、探討,達成共識,合作成立了“數字建造產業學院”,雙方共同搭設人才培養、數據共享、技術研究的數字化平臺,制定了國內第一個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建造人才培養方案。在2021年相關專業賽事中,數字建造產業學院的學生多次獲得佳績,極大地提升了數字建造專業人才培養的信心。
作為深耕建筑技工教育40多年的技工院校,學院主動適應建筑業轉型升級及建筑信息化發展的趨勢,在繼續保持原有專業品牌優勢的基礎上,以數字化、智能化為方向,通過資源整合、培育方案的改造升級為突破口,與時俱進,實現了培養傳統工匠向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數字工匠”華麗轉身。
強技能促振興,打造共同富裕“新引擎”
學院景寧民族分院(以下簡稱景寧民族分院)由景寧畬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和學院共建,坐落于風光秀美的景寧縣澄照創業園區,具備了“園校一體”的產教融合天然優勢。景寧民族分院借力園區平臺,重點發揮麗水市唯一培養建設類專業技術人才學校的功能,積極踐行“把專業建在產業鏈上、把課堂設在生產服務第一線”的創新理念,形成“一院一品”的特色人才培養模式。
2021年12月,景寧民族分院對標景寧縣頂尖高技能人才培養需求,依托學院世界技能大賽中國集訓基地資源,設立“技能先鋒營”,啟動世界技能大賽梯隊培養計劃,營造了“以賽促學、以賽促訓、以賽促評、以賽促建”的良好氛圍。同時,以景寧民族分院為支點,充分發揮專業特色與專業優勢,利用學院首批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第三方評價機構的豐富經驗,多次“上門”開展培訓、認定工作,助力畬鄉產業工人由“工”轉“匠”。通過學制教育和社會培訓雙推進、雙保障,培育一批技能大師、技術能手,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今后,景寧民族分院將積極對接其他民族自治縣開設訂單班、扶貧班培養,承辦全國少數民族工匠技能大賽,助力山區26個縣高質量發展,為全國少數民族高端工匠培育貢獻“景寧方案”、構建“特色窗口”。
(作者單位:浙江建設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