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省啟東市老年大學原常務副校長 施正輝
“校訓”系舶來詞。我國最早對“校訓”概念進行解釋的是《中華百科辭典》(中華書局,1930年版)?!冬F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七版)中將“校訓”表述為:學校規定的對師生有指導意義的詞語,如抗大(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的校訓是“團結、緊張、嚴肅、活潑”。按照目前通行的理解,校訓是學校之魂,體現學校文化精神的核心內容,是師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為準則與道德規范,它是一所學校辦學理念、治校精神、辦學傳統的濃縮、反映,也是對未來發展的宣示和追求,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是一所學校教風、學風、校風的集中表現。我們熟知的“團結、緊張、嚴肅、活潑”是國防大學校訓,“實事求是”是中央黨校、中國人民大學等學校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清華大學校訓,“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是北京大學校訓。我國很多地方,在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方面提出以“校訓、校風、教風、學風”為內容的“一訓三風”要求。一般情況下,一走進高等院校,總有校訓石或校訓匾等在醒目地方向師生們昭示,激勵師生銘記終生,受用一生。除了高等院校以外,我國絕大多數中小學也都有校訓。
20世紀八十年代,老年大學在我國各地紛紛建立。近四十年的發展,老年大學的辦學規模和辦學水平都有了很大發展和提升。
在老年大學長期辦學實踐探索中,校訓建設越來越得到重視,已有不少老年大學擁有校訓。以江蘇為例,金陵老年大學校訓是“益智厚德,慧我惠人”;南京醫科大學老年大學校訓是“學習、健康、快樂”;南通老年大學校訓是“厚德、博學、康樂、有為”;鎮江市老年大學校訓是“風范至上”。但是,目前尚有不少老年大學還沒有將校訓建設擺上議事日程;也有的老年大學雖有校訓,但是或名不副實,或空擺樣子,或作用發揮不夠。所以,必須充分認識老年大學科學制定和運用校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校訓是老年大學前進的方向標,是引領師生成長和學校發展的引擎。確立良好的校訓,是辦好一所老年大學的先決條件。與其他各級各類學校一樣,老年大學的校訓對師生的行為規范具有指導意義,為師生指明努力方向。校訓往往設置在校園最醒目處,方便師生日常所見,潛移默化地以文化人,逐漸內化為師生的觀念并外化為師生的行為。老年大學的校訓是團結所有師生和校友的強大磁石,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號召力。校訓也是向全社會集中展示學校底蘊和精神的鮮明旗幟。人們完全可以透過校訓觀察學校,甚至可能因為校訓而愛上學校。
分析研究全國各類學校對校訓的表述習慣,可以發現校訓的詞語表達一般都是緊貼本校實際、高度簡練濃縮、簡明易記利行、富有時代印記、引領師生進步、助力學校發展。要多角度、多層面、多方位進行思考,集思廣益,綜合考量,最后確立校訓內容。很多老年大學校訓的形成多有一個確定方案、廣泛征集、研究論證、公示確認等過程。譬如,陜西省安康老年大學于2020年6月~8月征集校訓,得到廣大師生和社會各界人士的積極響應,共征集到校訓作品66條;組織專家進行評審后,確定8條入圍,校務會最終研究確定該校校訓為“崇德尚學 康樂有為”。有些地方,采用區域性推進確立老年大學校訓的做法。2020年,福建省老年大學要求全省縣(市、區)老年大學完成校訓創作,富有成效地在省域內強化老年大學校訓建設。有些老年大學原來有校訓,為了適應時代發展,與時俱進地完善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校訓更新重構中,要防止和避免一任校長一個校訓,不顧歷史與未來,只顧眼前的短視眼光等不負責任做法。要防止校訓同質化,避免出現千校一面,丟掉自身特色。要面對不同層級不同類別的老年大學客觀情況,根據不同老年大學固有的文化背景、具體現狀、發展走勢和師生教育需求等實際以形成富有自身特色的校訓。

老年大學是終身教育的最后一環,其校訓理應讓老年學員入心入腦入行動,成為廣大老年學員過好晚年生活的一座燈塔和一根拐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