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余姚市老年大學
巍巍四明山,滾滾姚江水。這里,有著“浙東小延安”之稱的四明山抗日根據地;這里,是一代先賢王陽明“知行合一”“致良知”思想的發源地。余姚市老年大學,就坐落在山之旁,江之畔。近年來,學校深入貫徹黨的老年教育工作方針和習近平總書記給余姚市梁弄鎮橫坎頭村重要回信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積極踐行“德學康樂為”思想,發揮學校“銀領驛站的紅色高地、銀發人才的智慧高地、銀尚樂活的常青高地、銀耀共富的志愿高地、銀齡實踐的孵化高地”優勢作用,堅持用黨的聲音引領人、用優的文化滋養人、用獨特的優勢組織人,打造紅色校園志愿“紅立方”,引導學員群體展示陽光心態,激發銀輝能量。
黨建引領確保建有方向。早在2009年,市老年大學增掛余姚老干部黨校牌子,成立了兩個黨員班,發揮老黨員帶頭學習、幫助學員、關心集體、服務社會的示范引領作用,凝聚校園正能量。為積極響應“為黨和人民事業增添正能量”的號召,2016年5月學校成立“銀輝”黨支部,以學委會、社團總會等學員骨干為班底,秉持服務校園、奉獻社會的宗旨,招募興趣相同、志趣相近、情趣相投的志愿者320余人,成立“銀輝”志愿服務大隊,下設愛心幫扶、文明宣講、書畫攝影、文藝演出等7個“銀輝”志愿服務分隊。為進一步強化黨建引領,推動志愿服務組織紅色化、規范化、經常化,2022年6月,學校在“銀輝”志愿服務大隊基礎上成立“紅立方”志愿方陣,“銀輝”黨支部書記兼任志愿“紅立方”會長,社團總會會長兼任副會長,下設“紅楓”文藝團、“紅松”書畫團、“紅霞”攝影團、“紅葉”工藝團、“紅梅”助老團、“紅燭”醫療團、“紅心”關愛團、“紅娘”婚戀團、紅十字銀發應急救護團9個志愿服務團隊,引導老年學員傳承紅色四明精神,爭當共富政策“銀耀共宣者”、鄉村振興“銀耀共創者”、社會治理“銀耀共推者”、精神富有“銀耀共建者”、幸福養老“銀耀共享者”,打響“志愿同行、銀耀共富”“紅立方”服務品牌。
聯誼組合確保育有質量。老年學員周愛珠熱心公益工作,把成人之美當作己事。學校得知這一情況,上門求賢,因人設團。周愛珠不負眾望,“紅娘”婚戀團成立至今,志愿者從20多名發展到30余名,她們堅持工作室輪流值守制度,義務為單身青年男女牽線搭橋。受她們感染熏陶,老年大學電腦教師劉燦也主動加入“紅娘”團隊,還開發了征婚者信息管理系統。據統計,目前有1500余名單身青年登記入冊,10余對青年結成伉儷,100余名單身青年正在交往熱戀中,周愛珠個人被評為市公益紅娘工作志愿者先進個人。如今,跨進“紅娘”婚戀團隊工作室,墻壁上掛滿了不少新人送來的錦旗:“月老牽線成佳偶 公益服務獻真情”“紅娘相助美姻緣 月老牽線紅絲繩”……
為發揮好骨干隊伍作用,增強組織凝聚力,學校高度重視各個志愿團隊帶頭人的選樹培育,通過毛遂自薦、學員推薦、組織舉薦、求賢聘請等方法,在校內積極挖掘、物色一批身體健康、有熱心愛心、有組織能力、有專業特長的老年骨干學員擔任“紅立方”志愿團隊負責人。由團隊帶頭人利用長期工作中積累的人脈資源和人格魅力,按照志緣、情緣、趣緣、業緣相近的要求,選好人、組好隊。為增強隊員凝聚力、親和力和歸屬感,他們還自發建立了載譽爭光必訪、家庭變故必訪、患病住院必訪、特殊困難必訪、病故逝世必訪、個人舉辦活動必訪的“六必訪”制度。同時,定期組織骨干培訓交流、主題志愿服務和考察聯誼活動,推動志愿服務團隊從“學員自發型、人員松散型”逐步向“組織聯誼化、人員專業化”方向發展,從組織上保證了每個志愿團隊都能真正建起來、動起來、活起來、強起來。
社團運作確保管有辦法。為推動志愿服務組織科學化、規范化、群眾化開展,校務委員會及時將志愿服務上升為新時代學校“政治養老新高地、文化養老新陣地、價值養老新領地”發展戰略,通過志愿“紅立方”矩陣的示范輻射帶動,倡導“人人做志愿、個個做公益”,就近就便參與以老助老、關愛下代、垃圾分類、五水共治、文明城市創建等“社會共建、成果共享、百姓共富”公益志愿服務,踐行“增長知識、豐富生活、陶冶情操、促進健康、服務社會”的辦學宗旨和“跨進校門就年輕”的校訓。
經過多年運作實踐,學校深切感受到:隨著志愿者隊伍的不斷發展壯大,志愿服務內容的不斷拓展,迫切需要有一個總攬、協調、管理、服務的組織來引領發展、凝聚力量和推進工作,實行社團和會員制度管理成為一道“必答題”。經市委老干部局研究,與市“銀輝”志愿者聯合會商定,成立學校志愿“紅立方”分會,將學校服務大隊納入市“銀輝”志愿者聯合會體系,在聯合會指導下,制定《余姚市銀輝志愿者聯合會老年大學紅立方分會章程》和各專業志愿者團隊內部管理章程,同時任命“紅立方”分會會長兼任市“銀輝”志愿者聯合會副會長,由聯合會按總章程統一管理、統一協調、統一服務、統一大型活動,分會按章程履行義務、開展活動,形成相對獨立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展的工作格局。分會的成立,為全校志愿服務工作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初步形成了市“銀輝”志愿者聯合會指導、校志愿“紅立方”管理、“專業志愿團隊+特色銀發工作室+系班志愿服分隊”全鏈條運行的志愿服務網絡體系,有效增強了學校志愿服務的時代性、群眾性、創造性和生命力。

2021年,結合慶祝建黨百年,學校志愿“紅立方”堅持群眾首創,群策群力,創造性提出“百個班團亮紅心、四知八行跟黨走”主題志愿服務實踐活動,圍繞“知史明理、知黨愛黨、知恩感恩、知行合一”,以“紅立方”9個專業團隊為核心,帶動全校千余名老年學員開展“紅色經典廣讀行、紅色初心尋根行、紅色黨徽佩戴行、紅色曲藝禮贊行、紅色傳承關愛行、紅色心語追夢行、紅色公益志愿行、紅色文明網絡行”系列活動,弘揚時代主旋律、唱響社會好聲音、傳播公益正能量,收到良好的政治和社會效應。為確保“銀輝”志愿者安全問題,學校還開設應急救護技能實訓室,放置自動體外除顫儀,定期開展安全技能培訓,與保險公司協作為志愿者購買志愿活動責任險和人身意外險,解決活動開展中的后顧之憂。
專業服務確保用有成效。伴隨社會高品質生活需求和專業志愿服務要求,學校充分發揮專業力量、藝術魅力、人才優勢,開展文化連心、文藝走親、文創惠民等活動。如“紅楓”文藝團在團長韓建芬的帶領下,平均年齡56歲的70名隊員,用銀發力量全面展現“文獻名邦”文脈神韻,彰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底蘊。七年來,連續承辦市老干部迎春團拜會,開展送服務、送文藝、送關愛下基層活動100余場次,參加各級各類演出和比賽60余場次,多次參與市委宣傳部等單位組織的“快閃”《領航》《唱支山歌給黨聽》《我和我的祖國》等MV作品拍攝,非遺傳承姚劇更是成為展示銀發志愿文藝的“金名片”。
為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共享數字紅利,“紅立方”發動學校智能手機班15批近1000名結業骨干,深入社區鄉村,主動擔任社區“銀輝”數字幫扶志愿者和老年學堂智能知識普及應用教員,以領跑示范的姿態,每年幫助轄區對老年人進行智能手機應用技能培訓兩萬人次。利用微博、抖音等新媒體平臺賬號,開展文化藝術宣傳、助農直播帶貨、防疫防詐反詐宣傳等公益活動,幫助身邊的老年朋友們爭當“銀尚達人”,為美好活力城市建設注入新時代年輕老人時尚元素。
“紅心”關愛團近10年來,結對幫扶助學、助困、助殘、助老近200人次,捐助慰問金和物資共計金額20多萬元。紅十字銀發應急救護團,8名老年學員參加市紅十字應急救護培訓考試獲救護員資格證,成為市首批持證上崗的紅十字銀發救護員。2021年6月,按摩班一名老年學員課堂突發心梗,教師俞壯武通過掌握的應急救護技能及時出手,為120到來贏得了寶貴搶救時間。今年2月,正在學校排練的一名藝術團學員突然暈倒,獲得紅十字應急救護員證的副團長潘麗娜第一時間現場施救,使該學員有驚無險。
此外,結合學雷鋒、“七一”、重陽節、國慶、春節等節日,學校每年集中組織開展大型廣場志愿服務活動,現場贈送書畫、花卉種苗和義賣捐贈等,開展醫療咨詢、紅娘服務、小家電維修、免費拍照,舉辦小型書畫攝影展等公益志愿服務,受到百姓普遍贊譽和社會點贊。據統計,去年學校近20余名老年學員被評為市、鄉鎮(街道)和社區優秀志愿者,志愿“紅立方”分會會長林培華被浙江省委老干部局評為“銀尚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