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真題再現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梅奧教授受托為一家公司提高生產效率。他讓工作單調的工人們每天上午、下午喝咖啡和聊天休息各10分鐘左右,結果產量不減反增。后來他又取消了此項規定,產量仍然持續增長,因為工人們已愛上了所從事的工作,并愛上了這個集體。
以上材料具有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02.立意思路
分析
材料的前半段“讓工作單調的工人們每天上午、下午喝咖啡和聊天休息各10分鐘左右,結果產量不減反增”,比較好理解,即適當的休息、休閑使得從事單調工作的人情緒放松,從而有更多的精力投注到工作中去,提高工作效率。
但是,后半段說,取消了喝咖啡、休息的規定后,工人們已愛上了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愛上了這個集體,所以產量仍然持續增長。
這個推進有點突然。工作性質未變,為什么那杯被取消了的咖啡還能持續發力呢?這是傳說中的“用愛發電”嗎?
查了一下材料的原文,在這段故事之后,還有一段解釋性文字。產量增長、工人不抱怨的重要原因是,梅奧教授告訴他們,之所以取消喝咖啡和休息,是為了做一項實驗,而大家是實驗的參與者。工人們感到自己正在做一項有意義的工作,有了光榮的使命感,在這種情緒的激勵下,他們愛上了這項工作和這個集體。
這個故事要證明的是熱愛、興趣比休息、增加報酬更能提高工作效率。
命題者精簡篇幅,刪去了梅奧教授關于工人參與實驗的解釋,給理解這段材料造成了一定的困難。
其實梅奧教授激發工人勞動熱情的方法是,讓工人感覺到自己的工作是有意義的——他們在一起工作是為了完成一項了不起的實驗。
也許仍然有人質疑這個故事,但相較于刪去了后面解釋文字的作文材料,倒也不是完全不能自圓其說。這提示命題者,作文材料表述要簡約,但前提是必須準確、符合常理。
考生遇到這類材料時該怎么辦?
要盡可能去揣摩命題者的意圖,哪怕材料沒有表述清楚。
關鍵詞
材料的關鍵詞是“生產效率”與“愛(工作、集體)”。我們要回答的是這兩者的關系,其他都屬于次要信息。
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提高生產效率”,路徑是讓“工人愛上自己的工作和集體”,即源自內在的熱愛、興趣、榮譽感、使命感、歸屬感比金錢、休閑等更能讓人獲得持久的動力,促進生產效率的提高。
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思考:
① 工人從事的工作大都是單調的,讓人在持續、單調的工作中找到快樂和歸屬感是很困難的事。人一般只有在從事創造性的工作中才能找到樂趣,譬如革新產品,優化生產工序。很遺憾,材料沒有表達這方面的意思。
② 管理者先給生產工人一些簡單而廉價的甜頭,工人嘗到甜頭,改善了工作狀態,提高了生產效率。但一切外在的簡單刺激,效果都是有限的。譬如說,工人可能會在一段時間之后提出休息一刻鐘甚至半小時的要求,還可能會問:為什么只有咖啡而沒有奶油蛋糕呢?如果管理者一味從外部物質條件和工作環境等方面滿足工人的要求,那么生產效率的提高會有一個峰值,過了峰值,管理者不會以增加成本為代價來滿足工人越來越多的要求,最后必然導致工人工作效率降低。
③梅奧教授深諳人性的弱點,所以他不可能讓休息時間持續延長,不可能給予工人不斷的物質刺激。那么最好的辦法是什么呢?
④ 材料雖然沒有指出具體的辦法,但至少暗示了給予工人休息時間、外部物質刺激不是持久提高生產效率的妙方良策,而讓工人愛上所從事的工作并愛上這個集體,才是能持續提高生產效率的永恒動力。居里夫人在十分艱苦的條件下研究鐳,袁隆平九十高齡仍以到田間地頭獲取一線科研材料為樂,激發他們工作的最大動力是什么?是對探索世界奧秘的興趣,是對消除人類苦難的宏愿——對工作本身的興趣和深深的熱愛,才能讓人從艱苦、單調的工作中獲得巨大的成就感、榮譽感和幸福感,這樣,人才能在艱苦的工作里甘之如飴。
材料要讓我們證明,對工作的熱愛和濃厚的興趣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關鍵。
但材料讓我們走了一條彎路,讓我們在這條并不復雜的道理旁邊苦苦思考:到底是什么讓工人們在取消了喝咖啡和休息的規定之后還能保持旺盛的工作熱情呢?工人們到底是怎樣愛上他們的工作的呢?材料本身也沒講清楚,它只告訴我們“用愛發電”,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最好按照作文題論證好“愛與興趣是最好的工作助推劑”。
03.精彩試作
熱愛才會創造奇跡
梅奧教授受托為一家公司提高生產效率時,給予工人休閑時間和咖啡作為獎勵,這一舉措,目的是讓工人們從無聊乏味的境遇中解放出來,讓工人在工作中獲得被尊重、被關懷的感覺,從而熱愛工作。只有熱愛工作,才會在工作中激發出創造力,從而提高生產效率。
平凡、瑣細的工作可能會讓人厭倦,人在厭倦中很難高效完成生產任務,更遑論有所發明、有所創造;被動的、令人疲倦的工作,讓工人處在被忽略和被壓榨中,提高生產效率幾乎是神話,當然,不排除通過實施高壓和恐怖措施短暫奏效的情況。
聰明的管理者提高生產效率,不是靠壓榨和奴役,而是要盡可能釋放出集體中每個人的創造力來,讓每個個體在集體中感到被看到、被關注、被尊重,感到工作是有意義的。
“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張桂梅校長為什么要用這句話來喚醒學生?
因為這些學生在困窘的生活環境中認同了自己卑微的命運,覺得自己不可能改變苦難的人生,她們即使有機會短暫在校讀書,也不會思考如何改變自己的命運。是張桂梅的這句誓詞喚醒了她們,讓她們找到了自信,重新確立了人生航標。學生在反復誦讀、溫習這些誓詞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張校長對她們的濃烈的愛和殷切的期待,她們才會在學習過程中迸發出驚人的能量,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鞏鵬,鉗工高級技師,普通人看來,他不過是個藍領。但是,在像導彈制造這樣的高精尖領域中,某些環節必須手工操作,一枚導彈擁有數萬零件,安裝零件最小的螺孔直徑不到0.2毫米,有一絲偏差,就會影響導彈打擊的精確度,而鞏鵬卻能在導彈零件上精準打孔,且27年來保持“零失誤”的記錄。
讓鞏鵬技術創新的動力不是10分鐘左右的休息時間或者一杯咖啡的刺激,而是他對工作本身的熱愛,是他因自己的技術革新能和祖國的導彈技術、航天工程緊密聯系在一起而產生的自豪感。他設計制造的80余套工裝和加工設備,使得所在崗位員工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他獲得的榮譽和全社會的尊重,又最大限度激發出了他更多的創造力。
提高工作效能,不是靠說教、灌輸“勞動是光榮的”這類盡人皆知的道理,而是要讓人在工作中感到被重視、被關懷,在工作中找到存在感,獲得職業尊嚴,從而熱愛上自己的工作。只有熱愛,才能源源不斷地讓人產生創造的動力,提高工作效率。
思辨啟悟
本文先根據材料進行正反論證,強調讓個體愛上工作、找到尊嚴、激發活力,才是提高生產效率的最佳路徑。然后以張桂梅如何激發學生對自我進行重新定位為例,論證只有激勵學生找到自信、愛上學習才會提高學習效率的道理。再以鉗工高級技師鞏鵬為例進一步強化論證——他的工作獲得了單位和全社會的尊重,他獲得了職業尊嚴,找到了工作的最大價值,自然就會熱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最后,“熱愛創造奇跡”這一論點就不言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