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抗日救國的烽火中,一群小學生歷時17年,途經全國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宣傳抗日救國主張,為民族解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們組成的新安旅行團被譽為“中國少年兒童運動史上的一面旗幟”,也被稱贊為“民族解放的小號手”。
1929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江蘇淮安創辦了新安小學。1930年,他委托學生汪達之接任校長一職。之后,汪達之帶著孩子們一邊學習,一邊勞作,他們還經常去周邊農村,給老百姓講文化知識。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汪達之認為,每一個中國人,每一個中國兒童,都有責任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之中。于是,他決定帶領孩子們在修學旅行中宣傳抗日主張,以社會為大課堂,踐行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钡慕逃枷搿?/p>
1935年10月10日,汪達之帶著由14名學生組成的新安旅行團,舉著三角團旗,在細雨中登上了南下的輪船。
新安旅行團每到一地,就會采用播放抗日影片、教唱抗日歌曲、排演街頭歌舞劇、寫標語、繪壁畫等多種多樣的文藝形式,進行抗日宣傳。
一路上,孩子們也從未放棄過學習。在桂林期間,他們把天然溶洞當作教室。直到現在,桂林七星巖內的石壁上還留著他們寫下的標語“敵人在轟炸,我們在上課”。
皖南事變后,新安旅行團從桂林經香港、湛江、上海等地,秘密轉移到蘇北鹽阜地區。劉少奇、陳毅等領導同志親切接見了新安旅行團,并把組織10萬兒童支援抗戰這一任務交給了他們。新安旅行團不負使命,很快就在阜寧、鹽城、淮安等地組織起18萬兒童團員,為華中抗戰的勝利做出了貢獻。
為了擴大宣傳,新安旅行團還在蘇北解放區創辦了兒童刊物《華中少年》《蘇中少年》《少年畫報》等。他們通過圖文并茂的刊物內容,大力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為抗日救國呼號,號召廣大兒童及民眾團結一致、積極抗日。
從1935年到1952年,新安旅行團行程2.5萬千米,其隊伍從最初的14人壯大到600多人,在中國青少年革命史上寫下了輝煌的篇章。
2021年六一兒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給江蘇省淮安市新安小學少先隊員的回信中說:“當年,在黨的關懷和領導下,‘新安旅行團’不怕艱苦,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以文藝為武器,喚起民眾抗日救亡,宣傳黨的主張,展現了愛國奮進的精神風貌。希望你們結合自身成長實際學好黨史,以英雄模范人物為榜樣,從小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決心,刻苦學習,樹立理想,砥礪品格,增長本領,努力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圖片來源:http://www.qstheory.cn/laigao/ycjx/2021-06/10/c_11275512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