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養老護理行業
“楠楠回來啦!”江蘇南通常青樂齡護理院的老人們高興地拉著他們的護理員、全國人大代表李楠楠問長問短,心情和李楠楠一樣激動。
李楠楠出生于1990年3月,2010年從衛校畢業后考進南通一家大型醫院體檢中心做護士,負責體檢抽血。一天下班途中,她路過常青樂齡護理院,就進去看望那些老人。李楠楠從小跟爺爺奶奶長大,因此看到老人就感覺親切。
她看到護理院里有很多失能老人,一時思緒萬千。小學六年級時,李楠楠的奶奶不幸患上癌癥。每次她看到奶奶在家給自己扎針治療,非常痛苦,而自己太小又幫不上什么忙,心里就很著急。當時她發誓,長大以后要學醫照護老人。如今看著這些老人,李楠楠的初心清晰了起來。
經過一番思考,她辭去醫院的工作,走進了常青樂齡護理院。初辭工作,李楠楠沒敢告訴家人,因為父母認為醫護是個“旱澇保收”的鐵飯碗,但是護理員就不同了,工作臟、苦、累不說,往往還得不到理解。父母雖然反對,但也只能接受,因為李楠楠已經在護理院工作一個多月了,木已成舟。
常青樂齡護理院是一家以臨終關懷為主、醫養結合的養老機構,每天早上8點鐘,李楠楠就開始檢查每位老人的情況,幫他們翻身,照顧他們吃藥、吃飯等,繁雜辛苦,但她不厭其煩。
李楠楠把這里的每一位老人都當成自己的爺爺奶奶,關注他們的身體健康,留意他們的喜怒哀樂,而老人們也在心里把她當成貼心的小孫女、小丫頭,這種雙向奔赴的愛讓李楠楠覺得自己當初的選擇沒有錯。
“照護老人,光有愛心還不夠,還要有專業細致的服務能力。”李楠楠說。
除了身體上的照護,老人更需要精神上的撫慰。李楠楠之前負責的病區里有一位老奶奶,脾氣很大,喂藥總是不吃,心情不好時還會打人。有時候被打疼了,李楠楠真的會偷偷掉眼淚,但是靜下心來想,便理解了老人久病之后的心態。她耐心溝通,想法子把藥粉摻進小點心里,喂老人吃下去。她說:“要想照顧好這些老人,就要把老人當作自己的親人來看待,不能嫌煩怕累。通過我們的努力,讓老人身體漸漸康復,是最幸福的事。”
李楠楠勤懇和有愛的工作不但贏得了老人和家屬的贊譽,也獲得了來自社會的肯定。她2014年被評為“南通市勞動模范”,2015年被評為“全國五一巾幗標兵”,2016年被評為“江蘇省勞動模范”,2018年1月當選為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再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為行業建言獻策
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后,一直工作在護理一線的李楠楠開始以人大代表的身份走訪南通市的民政及其他與養老有關的部門,詳細了解當地養老行業整體情況。針對養老行業醫護短缺、現有護工專業技能不高的現狀,她提出了“加強養老護理人員專業隊伍建設,恢復護理員資格證”的建議。李楠楠的提議得到了全國人大相關部門的回復,2019年,一度取消的護理員資格證在全國范圍內重新得到恢復,提高了社會對養老護理員這個職業的認可。李楠楠感到很高興。
護理員資格證考試制度恢復后,李楠楠又建議對養老護理人員給予崗位補貼,也得到了相關部門的支持,不少城市已經開始根據養老護理人員繳納社保的年限按月發放崗位補貼。比如在南通,初級護理員繳社保滿一年后,可以拿到每個月300元的補貼,鼓勵護理員扎根養老行業,第二年、第三年補貼會慢慢遞增。李楠楠覺得,對于年輕的護理員們來說,這不僅是補助,也是一個很大的鼓勵。
盡管有種種鼓勵,但人才流失仍然是目前養老護理行業面臨的問題之一。
截至2021年底,江蘇省常住人口中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1883.68萬,占比達22.15%,高出全國平均3.25個百分點。2022年起,每年江蘇約有150萬人進入老年期,預計2026年全省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將超過30%。在不斷擴大的老年人口規模和日益增長的專業化養老護理需求之間,橫亙著養老隊伍建設的現實難題。
李楠楠做過一次測算,江蘇全省失能老年人總數約為135萬,如按照1:6的配備比例,需要專業養老護理員17.5萬人,缺口超過12萬人。尤其是醫養結合機構,要提供良好的護理服務,需要從業者具有較好的專業素質和技能。
李楠楠去相關院校招聘員工也遇到了很多困難。現在的年輕人多為獨生子女,在物質豐裕的時代,父母對于他們工作的薪酬情況并不太關注,只希望子女身體健康、生活得好。這是其一,另一個現象是,護理專業的年輕人在擇業時,多傾向于這四個方向:醫院、體檢中心、醫美行業、口腔診所,相對養老行業來說,比較穩定,且收入高。
“這時候我們就要多做一些宣講,讓年輕人更多了解養老行業的動態以及發展前景。”李楠楠說。養老行業的一些政策也在不斷調整和升級中,基于目前的行業需求,前景還是可觀的,發展空間也很大。年輕人加入養老行業,不僅可以在一線工作,還有更多機會參與管理。
目前在常青樂齡護理院,護理員工的年齡分兩個層級:一個層級是生活阿姨,多在50~60歲之間,另一個層級是護理人員,在21~40歲,正處于青壯年的階段。
徐曉燕是常青樂齡護理院的一名護理員,出生于1994年,從衛校畢業后進入養老護理行業已經8年。“這個行業是有前途的。”徐曉燕說,“我們這代人都是獨生子女,結婚后要贍養四個老人,老年人年紀大了如果沒地方去,養老護理院是一個比較好的去處。”
和李楠楠一樣,徐曉燕的從業歷程也見證著養老護理行業的興盛——從不被外界認可,到獲得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再到如今護理院越開越多。她拿到了護理員資格證,每年可以獲得一筆崗位補貼。“每個人都會變老,我只有把現在這些事做好了,養老護理行業才會越來越好。”徐曉燕說。
今年,李楠楠再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她主要提的一個建議是關于醫養結合型護理員的晉升通道。她建議,完善醫養結合機構醫護專業技術職稱,設立正高級職稱,打通職業晉升通道,體現職業前景、成就感、價值感和榮譽感。同時新增醫養結合機構醫護人員評審專業目錄,科學制定符合醫養結合機構醫護人員的職稱評審標準。
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緊緊抓住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著力做好重點群體就業幫扶、收入分配調節、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強化“一老一幼”服務等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老人們越來越長壽了。要抓好老齡事業、老齡產業,有條件的地方要加強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積極開展養老服務。
一直為養老事業奔走的李楠楠聽得心潮澎湃,她會繼續努力,以身作則,起到傳幫帶的作用,讓更多年輕的專業力量進入養老護理行業,不斷壯大養老護理人才隊伍,用高質量服務滿足社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