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對包括代士玉在內的“徐工人”來說,注定有一段值得珍視的熱血回憶。
行星發動機、太空電梯、外骨骼機器人、“鋼鐵螳螂”……今年大年初一,科幻電影《流浪地球2》“大開腦洞”,酷炫的特效場景收獲大批科幻“鐵粉”。
雖是科幻片,但影片中的“鋼鐵螳螂”可是真家伙,這是徐工集團生產的步履式挖掘機。它有4條支腿、4臺獨立電機、18個液壓油缸,可以在沼澤、山坡、隧道等各種環境下工作。無論是2.4米的垂直障礙、4米寬的溝,還是2米深的水、45度的斜坡,它都能如履平地。
除了“鋼鐵螳螂”,徐工集團還以起重、土方、道路、高空、環衛、安全與應急救援等成套化設備保障方案,成為電影中的特殊“演員”。影片中許多可行駛、可作業、可變形的“地球聯合政府”機械設備以及“無人駕駛水平運輸車”,都出自徐工集團。
“你們盡管想象,我們負責實現。”當大國重器遇到“宇宙訂單”,“中國制造+中國智造”,讓科幻之光照進了現實。
今年全國兩會,這樣的現實又有了生動的注解。
善于提問,“菜鳥”變高手
3月5日,全國兩會首場“代表通道”開啟,全國人大代表、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單增海報告了徐工集團近年來取得的成績:全地面起重機的最大起重能力從1200噸提高到全球最大的2600噸,其所安裝的風電機組的高度從最大100米提高到全球最大的160米,風電機組的安裝功率從原來的2.5兆瓦提高到8.5兆瓦,在全球唯一實現了陸上風機安裝的全工況覆蓋。5年來,徐工先后研發了全球最大的1.5萬噸米塔機、440噸礦卡、700噸液壓挖掘機等一系列國產首臺(套)重大裝備……
核心技術求不到、買不來,想突出重圍,只能自力更生。單增海說,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視察徐工時乘坐過的全地面起重機,通過技術升級,關鍵指標已達到全球第一,整機國產化率由原來的71%提升到100%,所有零部件均為中國制造,徹底破除了“中國制造沒有芯”的魔咒。
超級移動式起重機,被認為是工程機械中技術最為復雜、研發難度最大的產品之一。單增海道出了研發背后的艱辛:“團隊200多位技術專家、100多位高級技師,10年磨一劍,先后攻克了行業公認的7大項關鍵技術,完全形成了千噸級起重機自主研發和制造能力。”
耀眼的成績來自無數“徐工人”的艱苦努力,徐工集團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全地面起重機所產品設計師代士玉就是其中一員。
單增海提到的1200噸、2600噸全地面起重機,代士玉都參與了液壓系統的設計工作。
代士玉是河北人。在燕山大學讀研期間,導師和徐工集團下屬的一家子公司有合作項目,代士玉在徐州待了一年半,對徐工集團有了深入的了解,再加上專業相對對口,2018年研究生畢業后,他加入徐工集團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負責產品設計工作。
剛工作時,在校學的理論知識并不能完全貼近產品設計,理論和實踐尚不能順暢銜接,公司給他安排一名老員工當師父。公司有各方面的規章制度,包括軟件的使用規范等,比大學里的要求更細,要靠師父帶著去熟悉相應的流程、制度、處理問題的方法。
代士玉有一個外號叫“代提問”。在他的工位上,有好多本記得密密麻麻的筆記本,記著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解決辦法。入職后的實習期,筆記本、筆從不離身,遇見不懂、不明白的問題,他總得搞明白、理清楚才肯罷休。憑借這股“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勁頭,他從一個“菜鳥”逐漸成長為技術能手,入職兩年,就先后承擔了200噸、300噸、1200噸全地面起重機液壓系統的設計研發,創造的“一種放油裝置與工程機械”成果還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嚴于律己,工人成工匠
工作有聲有色,在賽場上,代士玉同樣精益求精。
2019年,為檢驗入職新員工的實習結果,公司組織開展CAD機械設計競賽,代士玉獲得第一名。同年,在江蘇省職工CAD機械制圖員技能競賽上,他以優異成績獲得亞軍。
這次比賽,增強了代士玉角逐賽場的信心。第一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的賽事信息發布后,他毫不猶豫報名參賽。
從2020年7月中下旬開始,代士玉開啟近6個月全脫產備賽訓練。
備賽是枯燥、單調的。每天不停地檢驗自己,不僅有操作軟件建模的速度,還有對缺失部分零件的現場設計、實物掃描及比對,理論與實操相輔相成。每天早晨7點,代士玉準時到達工位,凌晨才回家;為了連續完成一個工件的設計,甚至會忘記吃飯;有時,為了提升畫圖速度,一幅圖要連續畫好幾十遍才肯罷休。他為自己準備了一把“戒尺”,提醒自己繪圖時不要出現低級失誤。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國賽江蘇省選拔賽上,代士玉擊敗眾多技能好手,獲得國賽入場券。
距離國賽還有一個半月,母親生病住院了,姐姐忙前忙后照顧。他想請假為姐姐分擔辛勞,母親不同意,告訴代士玉:“國賽機會難得,備戰這么長時間,不要半途而廢。”
比賽如期開幕。國賽CAD機械設計賽項考核選手三個方面的技能:按照提供的零部件進行液壓管路設計;根據照片進行電腦裝配,并按照要求進行改良、設計、出圖及仿真動畫演示;廠房工業設計,包括桁車力學分析、設計吊鉤防脫落裝置、設計檢修樓梯、連接螺栓等內容,最后形成立體分解說明圖和裝配圖。經過激烈比拼,代士玉圓滿完成任務,摘得賽項金牌。
載譽歸來,代士玉被授予“江蘇工匠”稱號。之后,他又參與了2600噸全地面起重機液壓系統的部分設計工作。去年,他申報了“新能源電池熱管理系統”發明專利。
從工人成為工匠,代士玉對工匠精神的理解樸實、接地氣:認真、細致、嚴謹,工作中遇到問題絕不放過,問題不解決決不罷休。
全國兩會期間,代士玉特別關注全國人大代表單增海提交的《關于支持徐州市創建國家高端工程機械及核心零部件創新中心》的建議。單增海建議,支持徐州市創建國家高端工程機械及核心零部件創新中心,以國家創新中心建設為載體,研發一批國際領先、引領行業發展的主機及核心零部件產品,推動徐州工程機械集群建設成為極具國際競爭力的世界先進制造業集群,助力我國裝備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
單增海的建議描繪了企業未來的發展藍圖,同為“徐工人”,代士玉從這個建議中感受到蓬勃的動力——我們不但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我們的目光還要瞄向星辰大海。
大數據:
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全部工業增加值突破40萬億元大關,占GDP比重達到33.2%;其中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27.7%,制造業規模連續13年居世界首位。
我國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65家制造業企業入圍2022年世界500強企業榜單,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達到7萬多家。
高技術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15.5%,裝備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31.8%。新能源汽車、光伏產量連續多年保持全球第一。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加快,已培育45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此外,數字基礎設施加快建設。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移動通信網絡。全國在用數據中心超過650萬標準機架,算力總規模位居世界第二。重點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58.6%,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