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務新媒體領域劈波斬浪
2011年5月,通過筆試、打字測試、面試等一系列流程,葉晶進入泰興檢察院工作,成為一名速錄員。葉晶笑稱自己是“打雜”的,但工作起來兢兢業業,哪怕是給起訴書蓋章,她都會尋求最高效的方式。她認為,再微小的事情,對于整個辦案過程都是重要的,她希望自己盡職而負責,不因職位而固化。
一次,她發現裝訂卷宗沒有規范的目錄,經檢察官提醒,主動到省檢察院的內網查閱資料,針對不同的案件,將目錄制作成了模板,供整個部門使用。
正是這樣長久以來負責任的工作態度以及主動思考的精神,2015年3月,葉晶被授命嘗試做新媒體。
那時的政務宣傳大多選擇“報網視電”等傳統平臺,微信、微博、頭條號等新興媒體剛剛萌芽,一個新的公眾號怎樣才能“引關圈粉”呢?
那段時間,葉晶半天做辦案輔助工作,半天策劃檢察院新媒體內容。她搜索檢察系統里的優質新媒體賬號,學習、借鑒、轉化。為了找到合適的選題,她每晚睡覺前都要刷大量的優質推文,尋找創作靈感,找準宣傳檢察的切口,有時會為找不到合適的選題愁到頭禿。
日積月累,她練就了敏銳發現選題、掐準熱點的能力。她打破了一貫以檢察官角度講述案件和檢察職能的方式,從社會大眾的角度,以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推出了表情包加文字的《首發:雨露均沾(檢察院不完全版1)》、呈現作案情節用第一人稱切入的《富二代與香煙的故事》等爆款推文,閱讀數、粉絲數噌噌上升。
葉晶從小就有文學家夢想,她還拿毛筆在自家的墻壁上寫下“文學家之家”的字樣。自從做了新媒體工作之后,她幾乎時時處于觀察生活、尋找創作靈感的狀態之中。
一天上班,葉晶走過單位辦公樓大廳,看了一眼立在門口的白板,通常那里都貼著一些通知、公示之類。這天卻有點不一樣,那里出現了兩行漂亮的手寫字:信箱太小,容不下你的遺忘。葉晶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她馬上想到:這樣的句式簡短有力好記,何不與檢察職能融合,來個造句大賽?
當天《泰興檢察院的保安太有才!一句話引發造句熱潮!》的原創推文發出后,粉絲們紛紛在評論區模仿造句。時任泰州市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也看到了這篇推文,在基層院推進會上用這種句式對所有的基層院檢察長說:“變化太快,容不下你的怠慢;要求太多,容不下你的疏忽;時間太緊,容不下你的觀望。”一時,在泰興檢察系統內,用這種句式造句形成了熱潮。
公眾號步入正軌,葉晶主動申請入駐微博、今日頭條政務號,在視頻和用戶發展起來的時候,又入駐抖音,“晶晶說法”成為江蘇省首家入駐抖音的檢察官方號。2021年底,葉晶受邀入駐知乎,再次成為江蘇檢察機關的先行者。
經過運營,泰興檢察的公眾號拿下全國檢察新媒體檢民互動獎,頭條號成為全國最具影響力檢務頭條號,“晶晶說法”抖音號被評為“全國檢察十佳抖音號”、“全國檢察視頻號二十佳”、中央政法委“四個一百”百佳視頻號,“晶晶說法”知乎號被評為年度卓越政務機構號。
用心用情,保護青少年
從事新媒體工作以來,不管在什么平臺,葉晶都積極與粉絲互動,不僅在線答疑,還會根據情況轉接到相關職能部門認真處理。
2022年7月16日晚上9點多,葉晶的個人微信號突然收到了一條特殊的好友申請,對方的申請留言是:“阿姨,你好,我有情況想反映。”出于職業敏感,葉晶馬上警覺了起來:對方稱呼我為“阿姨”,應該是一個孩子。她迅速通過了對方的好友申請,聊天后得知,對方是一個不滿14周歲的男孩,平常喜歡跑步。前不久在公園里認識了一個大叔,后來兩人一起打球、跑步。7月16日,大叔突然提出可以為男孩介紹暑期兼職工作,但要檢查身體。男孩沒多想就答應了。當天晚上,兩人仍一起跑步,到公園一處沒有監控的隱蔽地方時,大叔猥褻了男孩。
聽完男孩的講述,葉晶懷疑那個所謂的大叔很有可能是猥褻男孩的慣犯,她讓男孩立刻報警,并及時告訴父母。但男孩很猶豫,不敢報警,也不敢告訴母親,認為這是一件丟人的事。葉晶理解男孩的心情,耐心地安撫男孩,獲知了他的電話以及家庭住址后,為及時固定證據,葉晶決定代為報警。公安機關迅速出警,將男孩及其母親帶到了派出所,葉晶也及時趕到,配合民警做好筆錄。
男孩最終決定說出來,因為他怕別的男生會遇到跟他一樣的情況,男孩媽媽也選擇支持孩子。葉晶深為母子倆的勇敢感動。
由于報警及時,公安機關通過大數據手段初步鎖定了犯罪嫌疑人,并于7月17日凌晨以涉嫌猥褻兒童罪進行立案。7月22日,公安機關成功抓獲了該男子,對其進行刑事拘留。目前,檢察院起訴后該案已經作出判決。
葉晶說:“我希望通過這個案件,告訴身邊的人,不要覺得自己家的是小男孩就沒有問題。對于青少年的保護,任何時候都不可松懈。”
守好青少年網絡保護第一關
葉晶一直覺得新媒體是讓檢察工作走近人民群眾,讓人民群眾從圖文、視頻中更直觀地了解檢察機關一個很好的窗口,是把檢察好故事、檢察好聲音傳遞出去的一個好工具。
她根據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進行策劃、改編,拍攝了微電影《透明人》,被江蘇省委政法委評為平安“三微”比賽微電影三等獎,被最高檢評為第六屆全國檢察機關微電影微視頻微動漫比賽優秀微電影;以全國首例檢察機關支持起訴的宣告母親失蹤案為基礎改編、拍攝的微電影《誰是家長》,被江蘇省委宣傳部評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微電影三等獎。
她不僅編,還親自上陣去演。《中華人民共和國密碼法》頒布時,她一人分飾兩個角色,創作、拍攝短視頻《密碼法》,在中央政法委平安中國“三微”比賽中獲優秀獎。
葉晶創作、拍攝的這些視頻用真實案件作為切口進行普法宣傳,展現了檢察工作者如何參與社會治理。
這幾年,短視頻平臺發展得如火如荼,但隨之而來的是眾多問題。虛假、低俗內容充斥網絡、算法推送讓人愈加沉迷、“青少年模式”形同虛設。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白驛鎮岫云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君認為,那些宣揚炫富、鋪張浪費、“躺平”等不良內容的視頻不利于未成年人價值觀的形成,甚至對他們“三觀”的確立有非常大的影響。
今年全國兩會,有代表委員認為,亟須規范整治網絡短視頻平臺,為未成年人營造清朗網絡空間。
近年來,相關部門出臺了各種管理辦法對短視頻平臺進行規范和整治。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增設了“網絡保護”專章,對網絡游戲、網絡直播、網絡音視頻、網絡社交等網絡服務提供者提出未成年人保護相關的明確要求,短視頻平臺也推出了“青少年模式”供用戶自行選擇,在幫助未成年人減少網絡依賴和治理網絡不良信息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對此,葉晶認為,除了社會、政府從外圍給青少年營造一個健康的互聯網環境外,還要重點關注家庭和學校,這是孩子身處時間最長的內部環境,要幫助青少年把好第一道關。
前述男孩遭遇的事件發生之后,葉晶面向泰興中小學師生和家長開展網絡直播課,宣講“強制報告”“一號檢察建議”等司法保護條例,覆蓋師生、家長10萬余人。每年暑假,她走進當地鄉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將優質的線上普法課程送到孩子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