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小學教育科研基地建設關系到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有效開展。本文深入研究、分析朝陽市中小學教育科研基地建設的主要現狀,明確加強中小學教育科研基地建設的積極意義,指出朝陽市中小學教育科研基地建設存在學校缺少主導性課題的引領、教研與科研工作脫節、學校科研氛圍淡薄等主要問題,提出加強朝陽市中小學教育科研基地建設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中小學;科研基地;對策建議
近幾年,朝陽市教育部門高度重視科研基地建設。“十四五”伊始,朝陽市確定43所學校為市中小學教育科研基地,以期通過科研基地建設,帶動區域內教育科研和教育事業均衡發展。但是,筆者發現,目前朝陽市中小學的教育科研基地建設與本地的教育發展目標還存在一定差距,即教育科研基地建設的總體水平不高,發展也不均衡,且沒有起到應有的引領、輻射作用。為此,朝陽市中小學教育科研基地建設亟須調整思路,通過對科研基地的品牌打造,實現基地建設的開拓創新、重點突破和區域輻射,促進本地區中小學校全面、均衡、持續、和諧發展。
一、中小學科研基地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課題研究方向不明確,缺少主導性課題的引領
目前,朝陽市大多數中小學教育科研基地的課題研究存在問題,如課題研究方向不明確,研究內容分散,缺少能夠統領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導向性課題。究其原因:一是學校領導層和教師的科研知識儲備不足,在研究能力和認知水平上有一定的局限性,捕捉不到適合本校的、有價值的問題,導致在課題的選擇上失之偏頗,方向不明確;二是有些選題的確立沒有基于學校的實際問題及發展需求,而是熱衷于追求當下的教育熱點,致使有些選題確立過于盲目;三是許多中小學科研基地在成果提煉與推廣方面,無從下手、力不從心,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育科研成果自身的價值和影響力,阻礙了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廣與普及力度。
(二)教學與科研工作脫節,缺少深度融合
調查發現,目前朝陽市部分中小學教育科研基地的教學與科研工作脫節,教育科研工作浮于表面,沒有與教學實踐緊密結合,更沒有與教學內容深度融合。究其原因,一是大多數教師對教育科研工作缺乏正確的認識和理解,沒有真正了解教學與科研的關系,沒有將平時所從事的教育教學與研究工作合二為一、融為一體,而是認為教學是教學、科研是科研,存在教學與科研 “兩張皮”的現象,導致教學活動與科研工作脫節;二是教育科研工作重兩頭、輕過程,部分教師在課題立項后就將其束之高閣,直到結題前才拼湊材料應付,根本就沒有針對課題的研究問題探索研究過程,也沒有將課題研究與教學活動有效結合,出現了課題研究與教學工作相分離的問題;三是科研活動被教研活動所替代,即使是開展教研活動,也局限于集體備課、評課、教學反思等,缺乏科研分析與提升,教師最終很難拿出有理論價值的成果來,導致科研工作收效甚微。
(三)學校科研氛圍淡薄,教師科研素養不足
調查發現,朝陽市許多中小學科研基地的領導層對科研工作的重視程度不高,沒有認識到科研工作是學校發展的內在動力。由于科研工作得不到重視,科研活動需要的時間和經費得不到保證,教育科研管理制度也就形同虛設。學校缺乏協同研究的科研氛圍,存在“重形式,輕質量”的科研工作狀態,這直接影響到教師教育科研的熱情。部分教師主動參與科研的意愿不足,主要是為了評職稱、崗位聘任、績效分配等,而非真正熱愛科研。也有少部分教師知道科研是服務教學的最佳途徑,是專業發展的重要引擎,對提升教學質量、個人發展起著重要作用,但苦于對教育科研知識的掌握無從下手,也就沒有了開展科研工作的熱情。
二、加強中小學教育科研基地建設工作的對策措施
從長遠來看,教育科研工作不僅有助于學校在更廣闊的空間里逐步形成自己的辦學理念、辦學方向和辦學特色,實現學校的多元化、個性化發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能改變 “千校一面”的辦學格局。當前,朝陽市中小學教育科研基地建設存在的問題制約了教育科研作用的發揮。為此,各科研基地可以從構建主導性課題、構建教學與科研一體化、增強科研強校意識三個方面解決實際問題。
(一)構建主導性課題,規劃學校發展方向
實踐證明,教育科研是學校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可持續發展的不可或缺的動力。因此,各科研基地應以開展好教育科研工作為學校發展的原動力,進行以主導性課題帶動學校發展的探索之路,即根據自身實際,抓住關鍵問題,整合科研力量,確定覆蓋學校全面工作的主導性課題,科學合理地解決學校發展中的突出問題,以促進學校良性發展。這樣的主導性課題可合理派生出多個子課題,這些子課題可從不同側面、不同層面支撐主導性課題研究的實施。每位教師可在學校主導性課題的統領下,從不同角度開展研究,從而建立相互交織的校級教育科研網絡體系,逐步探索出一條較為成熟的具有學校特色的科研之路,促進基地教育科研工作健康、有序地發展。主導性課題的研究過程,也可以說是特色學校發展的過程。因為課題研究提煉出的科研成果會滲透到學校教育的每一個環節之中,影響學校的教育方向、教育策略和教育智慧,對學校的教育工作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也將形成具有學校風格的教育特色。在朝陽市中小學教育科研基地建設中,有幾所學校堅持以主導性課題帶動學校發展,堅持走“以科研促特色,以特色求發展”之路,打造特色精品科研基地,形成地方特色科研強校,通過典型示范影響逐步輻射區域內的其他學校,實現跨越式發展。
(二)構建教學科研一體化,促進教學與科研深度融合
“科研興校”應是朝陽市中小學科研基地校長期堅持的特色辦學之路,也是其實現教學科研一體化之路。學校要確立“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虛”的意識,把科研與教學相結合,使二者融為一體,相互依賴,相互促進,實現同向發展。
首先,發揮教育科研的先導服務功能。學校應探索科研走進教學課堂的舉措,即以科研思路更新教學理念,以科研方法創新教學方法,以科研成果豐富教學內容,以科研需求提升培養質量。科研基地應倡導教師開展基于學校主導性課題與解決自身教育教學困惑而進行的實踐。在這種狀態下,教師將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實踐中的問題,把每一次教學活動都當作一次研究,從具體的反思中醞釀出新的理念,改良教育教學行為,構建學生喜歡的課堂教學,促進教育理論和教學實踐的成功嫁接,實現科研與教學深度融合。
其次,以教學研究為主線,融合科研課題研究。學校應以課堂為主陣地,以課題為抓手,把課題研究融入教師的教學工作中,通過日常教學活動推進課題的深入開展,促使教師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于教育教學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教育問題,對教育問題進行反思,提煉出符合教育本質與規律的教學策略,再指導教學活動,在課堂教學中進一步檢驗并糾正問題,使課題研究真正落到實處。
最后,建立保障教學與科研相融合的相關制度。建立組織機構、評價機制和激勵機制,即建立由校長親自主導,教學主任、科研主任、教師共同參與的教學科研一體化融合的責任與管理機構,做到分層負責,各司其職,從根本上保證教學科研深度融合。
(三)增強科研強校意識,促進教師隊伍建設
建立一支科研能力強、意識先進、結構合理的研究型隊伍是保證教育科研基地高質量發展的基石。學校要積極改善科研環境,營造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圍。校長要主動提升科研領導力,并帶動教師開展教育科研活動。學校要健全、落實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對教師的教育科研工作給予支持、評估與獎勵,為教師開展教育科研活提供支持、保障,增強教師的研究信心,保障課題研究者的利益。教師應不斷用新知識充實自己的頭腦,更新教育理念,這樣才能站在一個新的認識高度來審視教育問題,從而不為一時一事出現的問題所困惑,加深對諸多教育問題的理解與認識,擁有從事科研的能力。教師理念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培訓和學習。為此,市、縣科研部門應針對當前教育科研培訓普遍存在的培訓內容缺乏針對性、培訓形式單一化、重理論輕實踐等弊端,在培訓內容與形式方面進行調整,加強對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理論知識的培訓力度,不斷提高基地領導、教師科研及其成果提煉推廣的能力。“十四五”伊始,朝陽市科研機構建立了市、縣兩級科研骨干教師培養模式,即成立20個市教育科研學術帶頭人工作室,每個工作室承擔1項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全市遴選230名中青年教師作為課題組成員,負責完成兩年的課題研究工作,培養這些教師初步掌握課題研究的基本流程和方法,且具備獨立開展教育科研工作的能力。從“十四五”中期開始,市科研機構啟動縣級教育科研骨干的培養計劃,組建科研團隊,帶領其他教師在兩年內完成相關科研課題的研究工作。相信到“十四五”末期,這些在課題研究過程中逐漸成長起來的教師,將是一支由中青年骨干教師構成的涵蓋各學科的優質科研隊伍。這支科研隊伍是開展教育科研基地工作的寶貴資源和有力保障,將推動本地區及學校課題研究的全面開花結果,促進區域校科研工作快速發展。
總之,作為教師,要轉變觀念,摒除功利思想,重新認識教育科研對學生健康成長、教師自身專業發展、學校內涵建設與區域教育品質提升的重要作用,遵循教育規律及學生心理發展規律,主動開展教育科研活動。學校領導應以教育家的眼光和魄力,制定明確的科研指導思想,拓寬研究視野,開拓辦學思路,以科研思維架構學校發展藍圖,制定學校教育科研中長期規劃,深化教學與科研一體化,在研究的方向和方法上有所突破與創新,全方位提升學校的辦學品牌、品質與品位。市、縣科研機構應在區域層面轉變科研培訓思路,從內容、形式、主體等方面積極創新教育科研管理與培訓方式,提升教師的教育科研素養,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服務于區域基礎教育的改革與發展,踐行“科研興校”的教育科研理念。
參考文獻:
[1]劉兵.校長對教師專業化發展領導的思考[J].中小學校長,2022(2).
[2]柯樺.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能力的培養與提高[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