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體育家庭作業趣味化設計以落實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旨在引導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培養積極情緒。教師在進行體育家庭作業趣味化設計時,要秉承整體性、適應性、適度性、多樣性的原則,深挖教材內容,依托學生生活,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
關鍵詞:體育家庭作業;趣味化;作業設計
“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既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學校體育工作提出的具體要求,也是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方向。學生在“享受樂趣”中能夠增強體質、培養高尚的體育品德已成為體育學科教師的共識。體育家庭作業作為學校體育運動的重要延伸,已成為學校體育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在“雙減”背景下,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參與到課外的體育運動中,這為體育家庭作業的完成提供了保障。然而,受“重文輕體”思想文化的影響,體育家庭作業的設計、布置與實施長期未能得到師生與家長的重視,傳統意義上的體育家庭作業在內容設計、布置與實施等方面與學生身心發展不相適應,導致學生在完成體育家庭作業的過程中缺少“享受樂趣”的體驗。因此,在新時期的學校體育工作中,教師有必要進一步提升對運動趣味化的認識,讓學校體育工作更加有利于學生發展。
一、體育家庭作業趣味化設計的內涵
從學生主體地位的角度出發,體育家庭作業趣味化設計的目的是要讓學生體驗運動樂趣。運動樂趣是運動心理學研究的重要內容。樂趣被認為是一種享受的行為或者狀態,運動樂趣屬于樂趣的從屬概念,是指學生在積極的運動中體驗到的愉悅、快樂等積極情緒。
體育家庭作業趣味化設計,一是要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體驗到愉悅、快樂等積極情緒;二是在整體設計中趣味化元素應占較高比例;三是不能一味地追求趣味,還要兼顧體育家庭作業在育人方面的作用。
二、體育家庭作業趣味化設計的原則
(一)整體性原則
體育家庭作業作為學校體育課的延伸,教師在對其進行趣味化設計的過程中要視其為一項整體性的工作,其中包含作業目標、作業內容、實施辦法、作業評價等,趣味性應貫穿整個過程。同時,作為學校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家庭作業不能脫離學校體育教學總目標的要求。趣味化的體育家庭作業各系統之間要實現完全閉環,不僅要在某一階段實施,而且要根據學期、學年或學段進行整體化設計。
(二)適應性原則
不同學段學生身心發展的水平不同,同一發展水平的學生在興趣愛好和體質上也存在差異。同時,體育家庭作業實施的家庭氛圍、社區環境、氣候條件等也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體育家庭作業的趣味化設計要適應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實際需要。體育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科學、合理地設計趣味化體育家庭作業,這樣有利于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
(三)適度性原則
體育家庭作業是學校體育課的延伸,一般情況下,學生在校期間已經經歷了較大強度的身體練習。因此,體育教師要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實際情況,適時調整運動項目的練習強度,讓學生在作業完成中體驗運動的樂趣。
(四)多樣性原則
體育家庭作業的內容要避免枯燥、單一,防止學生在完成的過程中失去運動樂趣,產生抵觸情緒。體育運動的內容十分豐富,學生運動興趣也各不相同。因此,體育教師在設計體育家庭作業趣味化內容時,體能類、技能類、戰術類、地方傳統類等項目都要有所涉及,布置作業時可結合必做和選做內容,讓學生體驗不同類型的體育家庭作業帶來的不同樂趣。
(五)多元評價原則
體育家庭作業的趣味化設計與實施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家長、學校、社會應成為重要的反饋力量。從場域來看,家庭、社區是主要場所,家長、社區工作者是學生體育家庭作業實施過程的見證者。體育家庭作業趣味化的實施能否符合學生實際需要、家庭和社區是否具備完成體育家庭作業的條件等,都需要相關人員進行全面的評價。同時,學校可通過學生自評、家長評價、社區評價,改進體育家庭作業的趣味化設計。
三、體育家庭作業趣味化設計的策略
(一)深挖教學中的“趣味元素”設計作業
1.從技戰術教學內容中發現“趣味元素”
技戰術教學是體育教學的主要內容,也是學校體育家庭作業的重要部分。對技戰術教學中“趣味元素”的挖掘能夠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教師要依據學生不同階段身心發展特點和認知水平進行體育家庭作業的趣味化設計。如網球對墻練習中,單人的對墻練習比較枯燥乏味,而雙人對墻練習則具有趣味性,可增強學生擊球的力量感,實現擊球穩定性的逐步提高。學生在體育課完成一定技戰術練習時,會衍生出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動作方法,體育教師在觀察學生練習時可將這種動作加以改良,使其符合學生課后趣味化體育家庭作業設計的需要,達到學生掌握和鞏固技戰術的目標。此外,體育教學中的專項熱身游戲、創新性的場地器材也能激發學生參與練習的興趣,體育教師可將游戲和場地器材進行規則與要求的簡化,以適合學生在課后體育家庭作業中完成,如此同樣可以達到趣味化設計的目標。
2.從體能練習中發現“趣味元素”
體能練習是學校體育教學中的重要內容,良好的技戰術的發揮需要學生有良好的體能作為保障,體育教師在進行體育家庭作業設計時,體能練習作為其設計的主要內容,占據相當大的比重。體能練習也要進行趣味化設計,如利用跳繩軟件進行“AI+運動”的體能練習,根據循序漸進的原則先進行專項準備活動,再根據練習體能的需要進行一定組數的體能練習,最后進行放松。學生可以根據同伴的練習情況進行PK,以獲得更高的積分。除了借助現代技術外,學校還可充分發揮家長在體育家庭作業完成過程中的作用,將體能練習分為2人或3人一組進行練習,在引導學生完成作業的同時也能促進親子關系的發展。
3.從健康教育內容中發現“趣味元素”
健康教育作為各學段都要開展的一項教學內容,需要體育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使學生真正領會該部分的知識。健康教育的順利開展不僅需要多學科的融合,更需要學生的親身實踐。如在進行疾病的防范意識與良好的衛生習慣養成內容的教學中,學生需要從學習和生活兩個角度出發,了解并掌握疾病的起因、發病特點和預防措施。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觀醫院、養老院等場所,增強其對疾病的防范意識。如此,學生在實踐中了解和掌握健康知識,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能夠增強其自信心。
(二)依托生活中的“趣味元素”設計作業
1.在社會體育活動中發現“趣味元素”
體育賽事活動是人們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內容。在社會體育活動中發現“趣味元素”,并據此設計作業是實現體育家庭作業趣味化設計的重要路徑。比如,學生可以報名參加社區舉辦的綜合性或單項的體育比賽,熟悉賽事流程,在返校后與同學分享體會,吸引更多的同學參與到各類體育賽事中。又如,學生可以報名社區體育志愿服務工作,了解社會生活中不同群體對體育的需要,在增加社會實踐經驗的同時,也為社會志愿服務工作作出了貢獻。
2.在家庭運動中發現“趣味元素”
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有賴于良好的家庭運動氛圍。父母作為家庭教育的第一責任人,有必要在課外時間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如參加親子馬拉松比賽,讓學生體驗比賽的趣味,促進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主動鍛煉,提高跑步成績。此外,體育教師可布置涉及多人練習的體育家庭作業內容,要求家長參與其中共同完成。而且,從學生角度出發,他們也期待家長能夠看到自己的成長,尤其在完成一些有難度的體育家庭作業時,家長的贊許是學生保持運動興趣的重要保障。
3.在體育影視節目中發現“趣味元素”
有關體育主題的影視節目不勝枚舉,體育主題的影視節目已經突破單一的介紹體育資訊和競技類體育運動的傳統形式,其綜合了咨詢、競技、綜藝等形態,深受廣大青少年的喜愛。從挖掘“趣味元素”的角度出發,體育勵志題材電影和戶外競技類節目體現了拼搏向上、超越自我、挑戰極限的精神,既為體育教師設計體育家庭作業提供了參考,也讓學生對體育運動有了更高層次的認識。
綜上,“雙減”背景下體育家庭作業的趣味化設計,需要廣大體育教師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深刻理解作業的趣味性與學生樂趣的融合,不僅將體育家庭作業趣味化的理念貫穿于體育家庭作業中,也運用于日常的體育教學中,讓課內外融為一體,從學生“享受樂趣”的角度出發,使學生能夠從被動參與向主動參與的方向轉變,發展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
參考文獻:
[1]董國永,劉特,王先茂,卓貞梅.小學生體育家庭作業的實施現狀及發展策略[J].體育學刊,2022(5).
[2]趙希波,楊煥.中學體育家庭作業的設計與實施[J].中國學校體育,2022(7).
[3]周偉華.家庭體育作業:學生體質健康提升的一種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