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演變后果難預測
美國《國家地理》2023年4月
本世紀中葉到2100年,人類無休止的擴張可能會驟然停止。盡管目前人口仍在膨脹,但今天的兒童和部分年輕人可能會成為數百年來甚至數千年來第一批目睹人類數量陷入停滯或開始下滑的群體,這會產生難以預測的深遠后果。記錄生育率和壽命的人口數據掩蓋了不同國家之間的巨大反差。未來25年增長的人口中,預計超過半數來自亞洲和非洲的8個國家;而截至本世紀末,有將近20個國家的人口可能減少一半,其中包括泰國、西班牙和日本。
德執政聯盟分歧不斷
德國《明鏡》周刊2023年4月
由代表色分別為紅、綠、黃的社民黨、綠黨和自民黨組成的德國“交通燈”聯合政府近來內部分歧不斷,氣候保護問題則是最主要的爭議點。綠黨想要不計代價地迅速推動德國實現減排目標,但其計劃推出的以禁令為主的一系列相關政策勢必損害德國經濟利益。綠黨在執政聯盟中越發孤立,同時對社民黨籍的總理朔爾茨也愈發不滿。目前看來,綠黨太過脫離實際,而其余兩黨卻又太過現實,這顯然對氣候保護不利。更嚴重的問題是,綠黨一旦對執政聯盟徹底失望,不排除會退出,從而導致政府倒臺。
多極化中的多邊合作
西班牙《對外政策》2023年3∕4月
以共享的方式組織世界治理,從而產生穩定、和平與繁榮,這是被多邊主義視為基礎的理想信念。如今得到確認的是一套復雜而無序的體系,它走向極具競爭性的多極化,但也有多邊合作的空間。緊張局勢是肯定的,因為作為這個體系形成基礎的兩大極點——美國和中國,在沒有其他國家協助的情況下,都無法確保自己的利益。參與協助的國家有大有小,有來自北方的,也有來自南方的,它們具有參與世界事務決策的能力和決心。
數據錯覺
美國《紐約客》2023年4月
19世紀30年代,技術官僚主義將數據應用于社會管理。“二戰”期間,計算彈道軌跡等需求使得統計變得更加數學化,更具預測性。這一趨勢在“冷戰”期間得到了延續。數學建模、計算機模擬被廣泛應用于社會科學和商業模式中。現在,數據的權力進一步擴大。問題是,社會科學可能迷失在數字海洋中,算法也會制造各種歧視性政策。
海洋8300多米深處仍有魚
日本《讀賣新聞》2023年4月4日
日本東京海洋大學等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宣布,在日本南部的伊豆小笠原海溝水深8336米處,成功拍攝到了深海魚游動的圖片。它們作為“海洋最深處的魚”,被授予吉尼斯世界紀錄。
這是由日本、澳大利亞等國的科研機構參加,對日本周邊海溝所進行調查的一項內容。圖像是研究團隊于2022年8月15日在小笠原群島北邊的海溝利用水下機器人拍攝到的。此前,海洋最深處的魚是2017年在馬里亞納海溝水下8178米處被發現的,此次的深度多出150多米,刷新了歷史紀錄。
東京海洋大學博士研究員北里洋代表科研團隊在該大學品川校區接受了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北里洋說:“能在接近魚類生存極限的地方進行拍攝,大家都很吃驚。超深海是一個充滿活力的世界,我們愿意把認定證書送給魚。”
(編輯" 張建" 4457182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