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9年開始,每到周末和節假日,曹再飛都會去公園讀詩。
上海人民公園“相親角”,或許剛開始只是個“角”,后來從大門口擴展到公園里兩邊的長廊,再到更深一點的樹林邊,人頭涌動,堪稱相親廣場。
到這里的不是談婚論嫁的年輕人,而是替子女求姻緣的父母。一張A4紙或拿在手上、掛在胸前,或鋪在臺階上、掛在樹上……分為“國際區”(有海外留學背景)、“本地區”和“其他區”。內容直白,年齡、收入、房產、身高,具體到房子在什么地段、車子是不是滬牌以及身份證號碼前幾位都有要求。
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教師曹再飛第一次路過此地時被驚呆了,他覺得這個相親角其他條件都具備了,唯一缺的是愛情。他想加進一些愛情的元素。
第一次在這里讀詩歌,周圍人來人往,他很緊張。他讀的是艾略特的《荒原》,開頭很符合當時的季節:“四月是最殘忍的,土地滋生丁香……”
堅持是有力量的,從一開始被嘲諷腦子“瓦特了”(壞掉了),到被接納,到響起掌聲,到有人上來一起讀詩。
有一位阿姨,頂著披肩卷發,讀了《再別康橋》?!疤珜I了?!辈茉亠w說,“讀得比我好?!卑⒁淘侵袑W語文老師,當年的文學女青年。
有一位生于上世紀50年代的老先生,點名要讀普希金的詩,曹再飛就選了《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有人輾轉把自己寫的詩發給曹再飛,拜托他在人民公園讀一次。有一位本地的小伙子說:“這才是上海該有的樣子?!?/p>
城市人來人往,有人讀詩,有人寫詩。
杭州地鐵鳳起路站,有一位姑娘,戴著口罩,擺起詩攤。有人駐足,她與人對談幾句,手中持筆若有所思。短短一分鐘,寫出一首詩。
這個女孩叫“隔花人”。2020年,“隔花人”辭掉了上海的高薪工作,跑到西雙版納一個夜市當“地攤詩人”。她的創作模式是先傾聽對方的心事和想法,然后動筆。兩年來,她在好幾個城市擺攤寫詩,西雙版納、上海、北京……
她寫過一首有關高考的詩《難題》:高考那一天∕全體家長在校門口罰站∕我要考多少分∕才有資格把爸爸領回家。
在鳳起路地鐵站,一位女孩來到攤位前,述說自己在單位處于試用期,崗位要求很高,她很憂慮,怕達不到標準。
“隔花人”為姑娘量身定制了詩歌《棉花云》:天上的云高高的∕還沒有摘下它∕它就消散了∕于是,我轉身向山野∕摘了一株株棉花∕把它放在一起∕當一朵大地的云∕為我陰晴有定。
曹再飛想讓斤斤計較的愛情保留一絲純粹,“隔花人”用才思慰藉慌亂的心靈,于是,人們看到,在某些瞬間,詩歌填補了生活的空缺。
(編輯" 張建" 445718228@qq.com,西米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