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爬坡過坎的關鍵時刻,中國用實實在在的頂層設計,為當前社會關于民營經濟發展的關切一錘定音。
7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發布。《意見》從民營經濟的發展環境、政策支持、法治保障以及促進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等八個方面,提出31條具體舉措,令社會各界尤其是民營企業家們歡欣鼓舞。
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社會有需求,市場有期待。尤其是在當前宏觀背景下,促就業、穩增長、擴大內需,乃至整體提升社會經濟發展信心,都需要民營經濟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從散發著煙火氣的街邊小店,到產業鏈供應鏈上的關鍵一環;從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百舸爭流,到生物醫藥、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三大先導產業成果涌現——民營經濟一直是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以上海為例,近年來,創新型、成長型民營企業為上海民營經濟發展注入活力,涌現出一批創新能力強、業態模式新、質量品牌優、管理水平高的行業領軍企業。2022年,上海新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中,民營企業占比八成以上;專精特新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民營企業占比均超過九成。上海的民營企業還吸納了七成左右的新增就業人口,成為擴大就業的主要渠道。
當前,由于內外部因素交織,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確遇到一些困難。這種時刻,更考驗發展環境的健康程度、發展政策的科學與否。此次出臺的《意見》無疑向社會和市場釋放了明確而積極的信號。
比如《意見》指出,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推動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力量。這不是簡單說說,而是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實下來。《意見》第19條就明確指出,要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戰略。
在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上,要求定期推出市場干預行為負面清單,及時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在加大對民營經濟政策支持力度上,明確健全防范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長效機制;在強化民營經濟發展法治保障上,強調防止和糾正利用行政或刑事手段干預經濟糾紛;在著力推動民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上,提出為資本設立“紅綠燈”,集中推出一批“綠燈”投資案例……
這些安排,無不切中時下民營經濟和民企發展所面臨的現實難題,為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掃清障礙和阻力。除了政策本身,更傳遞了國家對于民營經濟發展困難與需求予以清晰認識與及時回應的能力與態度,這對于穩住民營經濟發展信心與預期,尤為關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市場活力來自于人,特別是來自于企業家,來自于企業家精神。”《意見》在這方面也有安排。比如關于促進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提到規范政治安排,完善相關綜合評價體系,穩妥做好推薦優秀民營經濟人士作為各級人大代表候選人、政協委員人選工作,發揮工商聯在民營經濟人士有序政治參與中的主渠道作用。
同時,《意見》明確要求持續營造關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社會氛圍,包括堅決抵制、及時批駁和澄清否定和弱化民營經濟的錯誤言論與做法;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輿論環境和時代氛圍,對民營經濟人士合法經營中出現的失誤和失敗給予理解、寬容、幫助。這些都會讓民營企業家對“自己人”身份更加認同,起到“穩定人心、鼓舞人心、凝聚人心”的作用。
當然,政策的生命力在于執行。《意見》的出臺只是起點,要讓民企和民營企業家真正有獲得感,科學、高效的政策落地與執行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