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些年,我們調研了很多制造業企業,總結了以下特點:幾千萬元營收的企業基本是單一引擎驅動,要么設計很強,要么生產很強,要么營銷很強。幾億元營收的企業,大多是兩三個點連起來;幾千萬元營收的企業基本上都打區域性的品牌,幾十億元的企業是全國性品牌,幾百億元的肯定是跟資本、多品牌、全球化掛鉤的,要做到幾千億元肯定是平臺型企業。
制造業企業要突破瓶頸躍升能級,持續構建新的增長曲線和核心能力,就要升維思考、降維打擊,不能只是局限在生產車間,要跳出畫面看畫面,站在月亮上看地球,站在未來看現在。
未來十年各行各業都會面臨大洗牌。我們發現有不少企業,如安踏、李寧、特步、蒙牛、伊利等,銷售利潤還在繼續高速增長。這些企業都在高速增長,但經濟總量卻不增長,這意味著什么?說明其他很多企業都過得不太好,洗牌還會進一步加速。未來5到10年,各行各業都會被數智化方法重構一遍,只是速度快慢而已。
達爾文講,這個世界上生存下來的不是那些最兇猛的物種,也不是那些最聰明的,而是最能與時俱進的物種。我們要關注客戶和市場的變化。中國網購人群數量非常大,90后平均每天上網時長超過7.5個小時,其中有巨大的機會需要企業家重新關注和思考。企業的商業模式如果不看時代的變化、消費者的變化,那么從線上到線上線下結合、全網全渠道的過程,一定會比較麻煩。
消費者已經全面數智化、在線化、移動化了,工廠、產品、服務有沒有在線化?企業生態伙伴有沒有在線化?如果都不在線,意味著消費者找不到你。消費者的表達權、話語權、選擇權已經全面崛起,決策鏈路和環境都在變化,但企業的配套戰略、組織業務都還沒有調整,IT/DT 、數智化運營的板塊都存在缺失。
數智化轉型是指從戰略到業務、組織、技術、運營的全鏈路、全要素、全場景、全觸點、全網全渠道、全生命周期的解構、重構和持續優化的過程。企業為什么要做數智化轉型?又怎么做數智化轉型?
一方面,外部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消費者主權的崛起始終是推動各行各業進行數智化轉型的核心動力。消費者快速迭代,企業的發展必然要有數智化運營去持續推動。
另一方面,最近幾年各行業頭部企業其實都在做數智化轉型。但企業家對全行業數智化轉型的先鋒到底了解多少,而且是有針對性的、有對標的了解?企業做數智化,就要系統性地考慮諸多方面。增長路徑、增長動力有沒有全面重新規劃?第一、第二、第三增長曲線是什么?業務有沒有去做重構?線上線下是不是割裂的?全鏈路有多少斷點、堵點、卡點?研發周期是不是很長?產品研發命中率到底怎么樣?柔性快反供應鏈體系到底怎么樣?企業的組織體系、愿景使命、價值觀有沒有去重塑?數智化不是簡單的IT系統建設,而是新型高效的數智高速公路。
我總結中國中小微企業數智化的三種思路:第一,快速接入龍頭企業,成為它的產業配套。這樣做相對成本低、進入快速。第二,快速接入一些平臺。比如很多餐飲企業不是自己做信息化、數智化,而是接入美團、餓了么等平臺。第三,構建互聯網產業平臺。我認為有且只有這三條路,其他的方式要么成本太高,要么風險太大。
中國基本盤一頭是消費互聯網,一頭是產業互聯網。未來一定是消費互聯網與產業互聯網雙輪驅動的世界,而產業互聯網的發展也需不斷迭代、進化。
(編輯 周靜 charm112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