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龐寧堅守鄉村,以獨特的視角傳播鄉村聲音,用農民的語言向外界宣傳鄉村的產品和風景。
凌晨4點,天還沒有亮,位于鹽城市建湖縣高作鎮陳甲村的一片蟹塘已經燈火輝煌。蟹塘主人龐寧一邊在水里撈大閘蟹,一邊開著直播,向粉絲介紹大閘蟹的品種、口感、價格等。區別于其他直播間的主播直接售賣包裝好的大閘蟹,龐寧另辟蹊徑,將直播間移到田間地頭,讓粉絲沉浸式觀看直播,了解大閘蟹是如何打撈的。
“24小時內,我們能做到把大閘蟹從蟹塘送到消費者的餐桌。”龐寧說。養殖大閘蟹三年來,她通過電商直播已將建湖大閘蟹銷往各地。龐寧立足鄉村大舞臺,多線發展,通過線上宣傳、線下引流,吸引更多人走進蟹塘和農場,帶動鄉村經濟發展和村民增收致富。
“逆行者”回村創業
回村創業之前,龐寧在深圳從事進出口貿易工作,積累了豐富的電商運營經驗。近些年,隨著抖音、快手等新興短視頻平臺的崛起,善于觀察的龐寧發現直播這一形式極具潛力。在迅猛發展的農村電商帶動下,農產品銷售方式發生深刻變革,產地直銷、直播帶貨等新業態持續涌現。
“一部手機、一臺電腦、一個人,就可以進行直播,不需要門店,不需要員工,自己也可以創業當老板。”龐寧說。
2019年,剛過而立之年的龐寧辭去工作,懷著一腔熱血來到建湖縣高作鎮陳甲村創業。之所以選擇這里,一是因為建湖縣農業發展基礎較好,她的哥哥在陳甲村養殖大閘蟹已有多年;二是陳甲村有一個國家級鄉旮旯眾創空間,可為創業者提供項目孵化場景。兄妹倆第一年承包了80畝蟹塘,通過小規模養殖積累經驗,規避損耗過大的風險。
在鄉村振興和數字鄉村建設中,電子商務是發展經濟的重要抓手。一般電商主播只負責售賣貨品,但龐寧認為自己要全程參與養殖,了解大閘蟹從蟹苗到成為商品的全過程,才能在直播間更好地介紹產品,提供知識含量更豐富的講解,這樣才能贏得粉絲的信任和喜愛。因此,她從零開始,跟著哥哥學習養殖大閘蟹。
龐寧身材嬌小,但做起農活特別有干勁,每天起早貪黑去蟹塘忙活。“兩天撈一次水草,兩天喂一次食物,只有我和哥哥兩個人,工作量還是非常大的。”龐寧說起養殖人的辛苦,“到大閘蟹成熟的季節,每天凌晨三四點就要起來撈大閘蟹,打撈之后再清理、包裝、售賣、發快遞,整個過程我都親力親為。”
經過一番歷練,龐寧從曾經的都市麗人轉變為會養殖、會直播的新農人。為了做出優質的直播,龐寧堅持學習,每天忙完蟹塘的活就練習直播,練直播話術、語氣、介紹產品的推介能力。漸漸地,她的直播能力顯著提升,語句流暢且抑揚頓挫有感染力,能夠和直播間的觀眾進行有效互動,并引導觀眾停留和下單。
大閘蟹是時令水產品,忙過秋冬旺季后,龐寧還會直播其他產品。有一次,她回到安徽淮南老家,仔細篩選當地特色農產品,選中了長豐特產紅顏草莓,并駐場直播,向全國各地的觀眾介紹長豐的紅顏草莓。之后,她積極配合當地政府工作,推薦更多的直播團隊來長豐駐場直播,打響長豐紅顏草莓的特色品牌,為當地的草莓種植戶擴大銷路、增加收入。
拓展直播電商覆蓋面
在鄉村振興的廣闊舞臺,新農人的到來為農業發展注入了新思路,他們閱歷豐富、思維活躍、文化水平高、創新能力強,是鄉村振興大潮中當之無愧的主力軍。龐寧來到建湖后,漸漸愛上這個資源豐富的魚米之鄉。
“大閘蟹、小龍蝦、蘇北老鴨、老雞、稻蝦米等,建湖的特色農產品太多了,大有可為,我決定拓展直播電商覆蓋面。”龐寧說。
機緣巧合下,龐寧結識了江蘇軍曼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軍曼農業)的兩位創始人。軍曼農業是一家集生態養殖、農產品加工銷售、循環生態種植、羽毛工藝品研發制作為一體的特色農業企業,是農產品生產與互聯網銷售結合的典范企業。雙方一番洽談后,做時令產品、溯源產品的理念一拍即合,于是達成了合作意向,龐寧擔任軍曼農業電商運營總監。
“從過完年的老雞老鴨,到四五月的小龍蝦、七八月的六月黃、九十月的大閘蟹,我們一起合作選品,貫穿這一年直播的主題是時令產品?!饼媽幷f。直播之后,她看到了農產品未來的廣闊前景,并堅定了為顧客提供優質產品的想法,只做精品,打響農產品品牌。
因為直播效果好,訂單量不斷攀升,產品開始供不應求了。龐寧與周邊農戶展開合作,收購農戶的產品,幫助大家一起致富?!霸S多養殖戶和直播團隊開展了銷售合作,他們的生產效能大幅提升,收入更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p>
秋冬季節大閘蟹上市,龐寧和哥哥忙不過來,從村里招聘了3名幫工,其中年齡最大的張爺爺已經78歲了。龐寧給張爺爺安排了比較輕松的活計,每個月給他開2000多元工資,既增加了留守老人的收入,又讓老人有活干、不覺得孤單。
憑借優良的產品和精彩的直播,龐寧的大閘蟹銷量逐年攀升,蟹塘也從一開始的80畝擴展到如今的300多畝。“2022年秋冬,我們網上銷售每天在2000單左右,2022年的總銷售額有望達到5000萬元左右。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在網上購買大閘蟹了,一是方便快捷,二是對網絡產品的信任感越來越強?!饼媽幾孕诺卣f。
融合發展
在腳踏實地的辛勤勞作中,龐寧有了新的發現:單純賣農產品,很難拓展業務量,應該走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之路,開發更多與農業結合的項目,吸引更多的人走進農村消費。
經過一番規劃,龐寧在軍曼農業租下了30多畝桃園林,在林中養了1萬多只老母雞和1000多只鴨,并建了12口土灶,供游客親自做飯使用。在鋼筋水泥的城市生活太久的人們,對這種原生態的農產品和生活方式特別有興趣。他們攜家帶口來到龐寧的農場,去桃園林撿雞蛋、買老母雞,再用土灶做柴火飯,獲得舒適的農家生活體驗后,紛紛對龐寧的農場贊不絕口。在游客口碑的宣傳下,越來越多的人涌向桃園林消費。
眼見客流量越來越大,龐寧又發現了新的商機。“有時候一家三口來農場,我就思考還能提供哪些服務,讓一家三口都找到自己喜歡的娛樂方式,從而讓游客成為回頭客?!饼媽幫ㄟ^觀察,發現垂釣龍蝦是一個很有潛力的項目。
在城里,一般人垂釣都是釣魚,龍蝦只有在村里才能釣到,而且龍蝦生長存活周期也比較長,能長期吸引客流。說干就干,龐寧在農場開辟了一個龍蝦塘,每天可容納500人來垂釣。細心的龐寧還在龍蝦塘周圍種上了向日葵、月季等,打造了一個優雅的垂釣環境,提升游客的消費體驗。
隨著項目越來越多,龐寧深感力不從心。她轉變思路,把養雞養鴨等簡單易做的事情交給村里農戶去做,一來讓自己有更多時間做直播,二來可以帶動村民共同致富。重新規劃之后,龐寧把事業重心放在了供應鏈打造和品牌的建設宣傳上。首先,她和軍曼農業合作,打造一條完整且選品齊全的供應鏈,集合全國各地的抖音達人,致力把建湖農特產推向全國;其次,她招聘了專業的攝影師,開通了新的短視頻賬號,專門拍攝自己在鄉村的生活和工作,讓粉絲了解她的真實動態,拉近與粉絲的情感距離,提升彼此之間的信任感。
“目前,抖音平臺只有80個賬號能直播水產品,而我的賬號是其中之一。但平臺每年都會考核,重新評估賬號是否可以繼續直播,所以壓力不小,每天我都想著如何做好直播,提升產品質量?!饼媽幷f。
通過線上宣傳、線下引流,龐寧的大閘蟹和農場漸漸有了知名度,她趁熱打鐵,在建湖縣城和農場開了兩家實體店,名字都叫“建湖寧妹妹農產品經營店”。游客在游玩的同時,可以順便購買一些特產帶回去,十分便捷。
龐寧已經深深愛上腳下這片土地?!拔視^續堅守鄉村,以獨特的視角傳播鄉村聲音,用農民的語言向外界宣傳鄉村的產品和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