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經營制勝》
作者:宋志平
出版:機械工業出版社
時間:2021年3月
這是一部探尋企業經營本質的書,也是企業家活學活用的一本經營制勝教科書。
作者宋志平是原中國建材集團、國藥集團董事長。他稱,這本書是做出來的,不是寫出來的。該書是他40年企業經營實戰的精華提煉,結合企業發展實際,他在書中總結出一套適合企業實操的經營管理體系。
全書分為從管理到經營、選業務與選人、聯合重組、理性競爭、合理定價、有效創新、互聯網+、三精管理、格子化管理、共享機制共10章,從不同角度為讀者分析了經營的本質,厘清了管理與經營的關系。面對紛繁復雜的問題和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如何從只專注管理轉為聚焦經營、有效提高經營能力,該書提供了新思想、新案例、新方法。
作者談道,我國改革開放40余年,在此之前,我國企業和西方比較,最大的差距是管理。但經過長時間的學習,我們的管理現在已經卓有成效,甚至很多企業的管理不輸給國外企業。當下,對企業來說最重要的是經營,是面對不確定性,如何作出正確的選擇。
管理解決的是效率問題,是資源、成本和質量的可控;經營解決的是效益問題,事關企業的利潤。管理是眼睛向內,要解決的是人、機、物、料之間看得見摸得著的關系;經營要眼睛向外,在不確定性中作出選擇,獲得資源。因此,從管理到經營,管理是正確地做事,經營是做正確的事。
作者認為,企業家要做有效的經營者,有效的經營者大致有五個特點:
第一,正確的決策。面對戰略選擇、業務選擇等,企業領導人必須作出正確的決策。任何一個經營者,首要的任務就是決策,一定要搞清楚自己是干什么的,不要一天到晚忙于事務,而忘記了方向的選擇。
第二,有效的創新。經濟學家熊彼特認為,創新就是“新組合”,就是把各種要素組合在一起而產生了效益。創新不光依賴高科技,也不光依賴發明。技術或發明成為產品,并且進入市場,能夠產生效益,這才叫創新。
第三,創造價值。做企業必須賺錢,如果沒有效益,很容易倒閉。做企業還要創造價值,利潤是價值的支持,但是有時候利潤和價值并不完全吻合,價值會被資本市場提前發現。作者曾去長沙的愛爾眼科、芒果超媒、藍思科技和中聯重科這四家上市公司調研,發現它們的市值和利潤并不完全吻合。經營者既要重視產品的利潤、企業的效益,同時又要重視企業的價值。
第四,整合資源。美國學者喬治·斯蒂格勒認為,當今美國沒有一家大公司不是在某個時刻、用某種方式進行兼并重組而發展起來。中國也是,目前中國的市場足夠大,企業足夠多,不少行業出現過剩。有效的經營者不光要會自己開創企業,還要會整合資源。
第五,共享機制。華為的發展靠的就是財散人聚。任正非個人在華為的股份占比很少,全員持股占了大頭。這樣一種共享機制,是管理層與員工都愿意接受的——共同創造財富、共同分享財富。這種共享機制代表了未來,財富是大家創造的,所以應該通過機制讓大家共享。
總而言之,該書是作者經營管理理論的全面表達。通過閱讀此書,人們可以發現有效的管理者并不一定是有效的經營者,有效的經營者肯定是有效的管理者。要想從有效的管理者成長轉變為有效的經營者,企業家除思想理念的轉變之外,還要及時調整工作的重心。判斷有效經營者的標準,并不在于其企業規模的大小,而在于其對企業對世界的貢獻與影響力的大小。
(編輯 周靜 charm112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