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14“阿瑪塔”坦克于2015年5月9日,在俄羅斯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正式亮相。
如今,該坦克雖說還不是俄軍的主力坦克,但它帶給世界的沖擊仍然是很大的,也又一次刷新了世人對俄式坦克的認知。
如果說鋼鐵是千錘百煉而成,那么“阿瑪塔”坦克的成長同樣經歷了不少的艱辛。早在蘇聯解體前,就提出過研制新型坦克的構想。西方國家也對蘇聯的新坦克進行了一些猜測。
比如西方國家曾認為,蘇軍的新坦克裝備152毫米火炮,外加8枚反坦克導彈,副炮是20毫米機關炮和6管機槍。
這個方案倒是有那么點意思,總體上還說得過去,像是升級的T-72坦克。但外置的機關炮顯然不是蘇聯坦克的風格。
西方國家還曾提出個別比較偏激的方案。比如這個雙炮的方案,火炮左右外置,兩門炮的瞄準點在2500~3000米重合,可以形成強大的打擊力。炮塔頂上有一門20毫米機關炮,可平射也可高射。
外置火炮的一個突出問題是火炮自身的防護,不可能附加太多裝甲(因為會增重)。一旦在戰斗中發生故障或損毀,坦克瞬間失能!
再看這個方案,采用頂置火炮,口徑為130~135毫米,乘員布置在車體內,底盤類似T-72系列坦克,還安排了各種主/被動防御裝置,算是比較靠譜的設想。
其實俄羅斯軍隊還有過一個T-95的設計方案。T-95又被稱作“黑鷹”,它是以俄羅斯在T-72坦克基石出上開發的T-90坦克為基礎設計的。通過加長車體,重新安置帶尾艙的自動裝彈機的新式炮塔,力爭用較短時間,研制一款新型主戰坦克。
雖然搞出了樣車并進行了展示,但無論俄羅斯軍方還是高層,都不是很滿意。最終還是被下馬了。也有一種說法,這種坦克其實只有個殼子,根本就是拿來忽悠人的。
其實,早在蘇聯解體前就提出了研制“黑鷹”的計劃,那時還叫作“640工程”,是并不出名的鄂木斯克運輸機械制造設計局的產品。運輸機械?聽著就不怎么靠譜啊。但軍方認為該坦克的設計有新思路,也就不妨先試了試。
該坦克方案是在T-80UM坦克的基礎上進行多次修改后形成的。后來蘇聯解體,資金跟不上,幾輛樣車被遺留在鄂木斯克坦克廠。后來為了這種坦克的版權,機械制造設計局和坦克廠都鬧著爭搶,官司還打到了俄羅斯總統那里。
在“阿瑪塔”坦克正式定型前,也出現過多種設計方案。這種坦克是在蘇聯解體前就開始研制的。后來,俄羅斯軍方為了保密起見,還故意透露了一些模糊的、似是而非的照片,讓新坦克增添了不少神秘元素。
T-14“阿瑪塔”主戰坦克是21世紀初期,俄羅斯研制的新一代主戰坦克。
在正式亮相的方案中,該坦克裝備全新2A82式125毫米滑膛炮,采用無人炮塔,車組3人,配有“耐寒”裝甲制成的炮塔前置裝甲防護區,自帶雷達、作戰指揮數字化系統,可在極端氣候區作戰。
T-14主戰坦克于2013年生產了兩輛試驗車,第一輛于2013年6月下線。該坦克是烏拉爾運輸機械設計制造局2009年起開始研發的,于2015年5月9日在閱兵式上公開亮相。俄軍原計劃2015年量產,但目前該計劃已經難產,用它來替換T-72和T-90坦克的想法也被暫時擱置。
“阿瑪塔”一詞來自古俄文的“武器”。它可以看作是新一代重型裝甲通用作戰平臺。利用“阿瑪塔”通用平臺,可搭載不同的系統,衍生出坦克、自行火炮、工程車輛、防空車、重型步兵裝甲戰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