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漢朝的月光之下,原本生長在浮梁山崗上的葉子悄然下山了,走向人間,走向世界。茶葉從茶山走過的小道,叫茶道。
浮梁茶走得很從容,直到1915 年,它獲得了“ 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我們才發(fā)現(xiàn)了它的驚世魅力。從此之后,浮梁茶像一盞燈籠掛在浮梁的天空之上,掛在浮梁的茶山之上,掛在浮梁茶人的心上。有了溫暖的光亮,無論多么黑的夜色,多么泥濘的道路,浮梁茶都不會走丟。
浮梁茶人,也不會走丟。
1000 多年之后的茶山之上,我們依舊能夠聽見茶葉細(xì)碎的腳步;從歷史的深處飄過來,我們依舊能夠聽見茶葉細(xì)碎的腳步向未來走去。
世界很大,浮梁茶很小。
二
蝶從浮梁的茶山飛過,一只只蝶,從浮梁的萬畝茶山飛過。輕輕地,蝶的翅膀還沒有落下去,山上的茶葉便開始鼓掌,開始歌唱。深藍(lán)色的天幕上,云朵也是觀眾,也忍不住鼓掌。
從名字上說,茶山是茶的家,小小的、尖尖的茶葉,在歲月的深處,在寂寞的深處……在陽光之下,待得久了,茶葉仿佛聽懂了山的心聲,仿佛也懂了樹的渴望,從寂寞的枝頭上冒出來。
茶山的美麗,蝶讀不懂,蝶只是從茶山路過。再美的茶山,不是蝶的家,蝶也不留戀。
其實(shí),我們也是。
世界上,每一個(gè)生命都是如此。
三
春雨隨風(fēng)潛入夜,遍山都是一片綠色。這么多茶葉冒出枝頭后,茶山一下子就熱鬧起來。
茶的清香光著腳在山坡上奔跑著,在小路上奔跑著,連風(fēng)也追不上它們。擔(dān)心,它們在山上扎破腳,用月光給它們做一雙小小的鞋子。做了,它們也不穿,它們不理會你的情意,依舊在茶山上跑來跑去,鳥兒也沒有喊住它,你也不喊。
高處不勝寒。走進(jìn)茶山,才知道這句話是說給茶聽的,而且茶是真正聽懂的。
知道這個(gè)道理之后,茶很恬淡地活著,努力地生長,從不把風(fēng)聲與鳥聲當(dāng)作掌聲。
茶山,對于浮梁紅茶是一個(gè)舞臺。
也是一個(gè)家。
風(fēng)一吹,飄過的云,仿佛浮梁紅茶的靈魂歸來,要講一個(gè)故事。
河是聽眾,石頭是聽眾。
綠色的苔蘚是遺落在山谷深處的手帕。掉在地上的文字和掉在地上的生命,都從紙上消失。
只有滿山的綠色,被太陽和月亮,每天打開兩次。
四
鳥語花香。對于浮梁,鳥語是一種語言,花香也是一種語言。
什么是茶的語言?
茶說了什么,我們聽不懂,我們的話茶也聽不懂。聽不懂,就讓我們走進(jìn)茶園,與茶樹一起坐一會,一起搖晃,一起長高。
我不和茶樹講人間的恩怨。
茶樹也不和我講一山的風(fēng)雨。
人有自己的疼痛,茶也有自己的疼痛。
這時(shí),你就知道了,在茶山?jīng)]有草木之身,山中風(fēng)雨對你來說并不重要;但只要你有了草木之心,就會感覺浮梁茶樹都是你的親人。
你也是茶樹的親人。
五
300 多歲的古茶樹,每一棵樹都知道茶山的故事,每一棵樹自己也是故事。它們坐在一起,不談國事,也不談家事。
古茶樹的孤獨(dú),是高山之上的孤獨(dú),是云霧之中的孤獨(dú)。
寧靜致遠(yuǎn),孤獨(dú)也致遠(yuǎn)。
對于茶樹,寧靜是封面,孤獨(dú)是封底。
這份孤獨(dú)不是在歲月中的寂寞,也不是山谷之中漫長等待。這些不重要,這些生命中的小疼痛,茶樹忍一忍就過去了,實(shí)在不行,它們也會用露珠把自己灌醉。
茶樹孤獨(dú)的是,無論自己怎么名貴,生命價(jià)值總是要在人們的欣賞中才得以實(shí)現(xiàn)。
古茶樹,給自己辦了一份浮梁戶口,長住在這里。
為了安慰孤獨(dú)的茶樹,鳥兒努力地飛來飛去,把自己偽裝成茶樹的一片葉子。
六
生命如果真有輪回,上一輩子我一定是茶樹。
偶爾走進(jìn)茶園,我有一種回家的感受,每一棵茶樹仿佛都是我的親人。甚至,我連茶樹都不是,只是從茶園飛過的一只蝶,只是茶樹下寂寞的小草。我與茶樹,只是相遇、相識,甚至都沒相知,就分開了。
在報(bào)社工作的夜班時(shí)分,我喜歡沏上一杯浮梁紅茶,流連于書海之中,仿佛有一個(gè)生命在陪伴著我。茶葉呼吸,我也呼吸,我們彼此都不愿意驚動對方。此刻,不需紅袖添香,一杯紅茶足矣,這樣的讀書,才是真正的讀書,這樣的紅茶才是好茶。
我不知道杯中的茶產(chǎn)自浮梁哪一座山,但我想象得出在彩云之下的崇山峻嶺中,那些霧、雨露、陽光和月光,是怎樣精心把一枚枚小小的葉子捧在手心,把它養(yǎng)大。
渴望一種生活,放下人世間所有的欲望,在浮梁的茶山上搭一間小屋,點(diǎn)燃一根蠟燭,聽山、聽風(fēng)、聽雨、聽茶。閑下來的時(shí)候,用山間的溪水泡一壺茶,讀幾本閑書,寫幾篇文章。
茶素面朝天,我亦素面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