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1年1月17日,隨著一聲槍響,剛果總理盧蒙巴被反政府武裝槍殺。隨后剛果局勢陷入混亂,聯合國決定向剛果派遣維和部隊,愛爾蘭維和部隊也參與其中。
愛爾蘭部隊A連指揮官昆蘭帶領部隊抵達剛果的雅多維爾,此地一馬平川,無險可守,只有幾所破房子。他們配發的武器十分落后,食物只有餅干,而且僅僅夠吃2天。昆蘭命令士兵們挖掘塹壕,建立起簡單的防御工事,還不得不駕車到城里自行采購食品。
而加丹加地區首領沖伯想要從剛果獨立出去,便以雇用礦業公司安保人員的名義,從歐洲引進了大量雇傭兵,作為自己叛亂部隊的急先鋒。昆蘭發現,自從維和部隊到達此地,周圍就不斷有神秘士兵前來窺探,周邊城鎮也出現了大量雇傭兵。他據此判斷,這個地方將會成為加丹加地區武裝的攻擊目標。于是,他將自己的分析報告給了上級。上級卻認為昆蘭是杞人憂天,并沒有將他的匯報當回事。
一天,愛爾蘭維和部隊士兵在臨時搭建的教堂中禮拜祈禱,只在房頂留下一名狙擊手警戒。忽然,狙擊手發現大批士兵圍攏過來,立刻鳴槍示警。愛爾蘭士兵立刻進入塹壕準備戰斗。
那些士兵是加丹加當地武裝和雇傭兵組成的聯軍,他們在數輛搭載重機槍的吉普車掩護下,向愛爾蘭維和部隊發起了猛攻。昆蘭指揮士兵抵抗,還派出10名士兵去另一個方向警戒,以防止聯軍迂回偷襲。最終,在愛爾蘭部隊重機槍的掃射下,聯軍的第一輪進攻草草收場。
趁著戰斗間隙,昆蘭組織士兵部署第二階段的防御,但他們面臨的首要問題是彈藥不足,而且上級對他們支援請求置之不理,只是要求他們堅守。
第二天,敵人發起了第二輪攻勢。在戰斗中,昆蘭發現一名白衣西裝男子一直在后面指揮,認為他是一個重要人物,于是命令狙擊手擊殺他。狙擊手使用一挺布倫式輕機槍,一槍結果了這名西裝男子。聯軍果然馬上撤退。
就在此時,雇傭軍首領雷內舉著白旗與昆蘭進行會談,聲稱自己的兵力占絕對優勢,要求維和部隊投降,這遭到了昆蘭的斷然拒絕。雷內隨即要求暫時停火,讓救護車來轉移傷兵和尸體。這一要求對于需要拖延時間、等待援軍的昆蘭正是求之不得,他答應了對方。但一名愛爾蘭士兵發現有詐,草叢中居然露出黑洞洞的槍口,原來聯軍在救護車的掩護下,偷偷將幾名士兵運送到草叢中。果然,這些逼近維和部隊營地的士兵發動了偷襲,迫擊炮彈在營地中接二連三地爆炸。好在愛爾蘭炮手不負眾望,準確地炸毀了聯軍的迫擊炮卡車。聯軍見偷襲不成,只得再度撤退。
晚上,昆蘭聯系上級,強烈要求支援,總部的愛爾蘭將軍依然要求他們堅守,但答應他們明天會派出援軍。就在此時,營地遭到了密集轟炸,這是聯軍在試圖炸毀維和部隊的彈藥庫。愛爾蘭士兵冒著生命危險,從彈藥庫中將子彈搶運出來。第二天一早,他們又發現前來喝水的動物尸體,發現水源被雇傭軍下毒了。總部也傳來消息,前來增援的部隊遭到加丹加地方武裝的阻擊,不得不撤回營地。
這讓愛爾蘭部隊的士氣大受打擊,只能無望地繼續投入戰斗。這時,聯軍的飛機投下炸彈,炸傷了不少士兵。昆蘭將裝有重機槍的吉普車放倒對空射擊,才將敵軍飛機擊傷趕走。
敵軍的進攻越來越猛。一架聯合國直升機冒險降落,準備運走傷員,卻被雇傭兵的火箭彈擊中尾槳墜毀,人員全部死亡。地方武裝趁亂集結起大批兵力蜂擁而來,愛爾蘭部隊是無論如何也抵擋不住的。在這危急時刻,昆蘭看見滿地的彈殼,忽然靈機一動,讓士兵們用彈藥箱裝滿彈殼,將炸藥埋在其中,制成了“土炸彈”。當地方武裝逼近后,昆蘭一聲令下引爆了“土炸彈”,隨著一聲巨響和滾滾濃煙,聯軍尸橫遍野。
趁著聯軍被炸得亂作一團,愛爾蘭士兵抓緊收集對方的槍械彈藥,但這遠遠不夠。硝煙散盡后,聯軍發起了更加兇猛的進攻,將缺乏彈藥的愛爾蘭部隊壓制在幾所房屋內。昆蘭知道大勢已去,獨自走出營地與雷內談判,最終選擇向對手投降以保全士兵們的生命,所有的愛爾蘭士兵都被投入了監獄。
直到一個月后,他們才被遣送回國。2005年,昆蘭所帶領的維和部隊被愛爾蘭政府授予英雄榮譽稱號。
【知識介紹】
這部電影取材于真實事件。故事發生在非洲大陸的剛果,這里是比利時的殖民地。二戰結束后,比利時加緊了對剛果地區的盤剝,尤其是剛果豐富的銅礦和鉆石,為比利時源源不斷地輸入了巨額財富。進入20世紀50年代中后期,亞非拉地區獨立運動風起云涌,剛果也于1960年6月30日正式脫離比利時獨立,但比利時并不想就此放棄。
1960年7月5日,剛果首都利奧波德維爾(后來改名金沙薩)爆發騷亂,剛果政府調動部隊前來鎮壓,結果平叛部隊對比利時軍官團的管理不滿,種族沖突、部落矛盾也卷入其中,很快轉化為全國性暴亂。比利時趁機以撤僑為名,調動上萬部隊進入剛果。
1960年7月11日,在比利時、法國、葡萄牙、南非等國的支持下,剛果地方武裝首領沖伯宣布加丹加省獨立,成立“加丹加國”,并借助比利時軍隊將剛果政府軍趕了出去。無奈之下,剛果總理盧蒙巴向聯合國求助。聯合國要求比利時撤出軍隊,并派遣2萬人的維和部隊前往剛果。
1960年12月1日,盧蒙巴和兩名隨從被反對派勢力扣押。1961年1月17日清晨,3人在一處叢林中被槍殺。盧蒙巴死后,剛果局勢徹底失控,多股勢力打成一團,而且隨著戰火的逐步蔓延,原本保持中立的維和部隊也卷入到流血沖突中。
在此背景下,駐剛果雅多維爾的愛爾蘭維和部隊成為加丹加地方武裝和雇傭軍的攻擊目標。本影片的故事也是發生在這里。
雅多維爾原本是一個廢棄的礦業小鎮,后被聯合國軍隊征用為軍事基地。當時駐扎在雅多維爾的,是愛爾蘭陸軍35營A連的158名官兵。
1961年9月13日上午7時30分許,前法軍軍官羅杰·福爾奎斯率領由法國雇傭兵、比利時武裝僑民和當地民兵組成的聯軍向雅多維爾發起了攻擊。就如影片中展現的那樣,當時愛爾蘭部隊正在舉行彌撒儀式,哨兵比利·雷迪率先發現了正在接近的聯軍,鳴槍發出警示,隨后雙方爆發了持續5天的激戰。
愛爾蘭軍隊無疑處于絕對劣勢,他們的重武器只有一挺水冷式維克斯機槍和一門60毫米口徑迫擊炮。加丹加聯軍的人數則高達3000-5000人,擁有一門法制75毫米野戰炮和一門81毫米迫擊炮,還能得到一架飛機的空中支援。更重要的是,聯軍的攻擊時機拿捏得恰到好處,周邊的聯合國軍隊與加丹加省當地武裝沖突不斷,未能第一時間支援愛爾蘭部隊。
雖然聯軍在兵力和火力上占絕對優勢,但愛爾蘭軍隊的戰術素養明顯更勝一籌,激烈交火之下聯軍沒有占到半點便宜。愛爾蘭部隊的損失十分微小——只有5名士兵受傷,包括率先發現聯軍偷襲的比利·雷迪。根據愛爾蘭方面的統計,聯軍方面的損失在300人以上,其中包括30名法國雇傭兵。但因為彈盡糧絕,在聯合國救援部隊被擊退后,抵抗了5天的愛爾蘭部隊不得不放下了武器。他們作為戰俘被關押了一個月,成為沖伯與聯合國交涉的最大籌碼。
就在愛爾蘭部隊放下武器時,還發生了一件震驚世界的事件,9月18日,為剛果局勢奔走斡旋的聯合國秘書長哈馬舍爾德乘坐的專機墜毀在英國殖民地北羅德西亞(今天的贊比亞)。愛爾蘭部隊的被俘和聯合國秘書長的身亡,極大地動搖了聯合國維和部隊的信心,維和軍隊不得不撤出了多數軍事基地。
但是,長時間的地區緊張局勢,危害了美、比等國礦業企業的利益,他們要求恢復地區穩定以攫(jue)取利益,這最終促使美國和比利時拋棄了加丹加地方勢力。
盡管失去了后臺,但沖伯仍然頑抗,加丹加地方武裝不斷加強備戰,并持續襲擊聯合國維和人員。
聯合國決定,派遣部隊消滅加丹加地方武裝,行動代號“大滿貫”。行動由印度少將德萬·普倫·錢德指揮,來自印度、瑞典、愛爾蘭、埃塞俄比亞、加納、突尼斯等國的1.8萬名士兵參加。在聯合國武裝力量的打擊下,加丹加地方武裝很快作鳥獸散。最終沖伯不得不向聯合國投降,所謂的“加丹加國”也就此灰飛煙滅。
然而,剛果危機本身卻并沒有結束,之后戰火再度燃起,一直持續到21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