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9日,是一個平常但是不平凡的日子,也是距離美國全面禁止擁有美國技術成分的芯片出口給華為的第1079天。如果從孟晚舟事件算起,時間更長……
中午12點08分,華為商城開始了Mate60Pro的預售。沒有預熱,沒有通知,沒有宣傳,就這樣,原定在9月12日和蘋果新機同臺競技的華為Mate60Pro,它突然就開始預售了。很快,華為這次放出的Mate60Pro購買名額就用完了。
而同時,A股半導體相關股票,也快速跟進。截至當日收盤,同花順半導體及元件概念股收漲5.58%,鴻蒙概念股收漲5.20%,華為海思概念股收漲5.30%,中芯國際概念股收漲4.76%。千言萬語到最后可能只有一句話,華為真牛。
冷靜下來后,我們需認真思考:從產業的角度來說,半導體的春天將會因為Mate60Pro的出現而提前到來嗎?
這就要看現在華為爆出的配置了。
首先,是5G和麒麟芯片。先說5G,首先高通已經確認不會向華為提供5G芯片,而驍龍8gen2沒有華為專用4G版本。
其次,在此前曝光的藍牙備案中,華為新手機包括nova以及不知名手機的備案都出現了5G手機特有的后綴。
最后,有朋友在微博上爆出,使用手機無線網實測華為Mate60跑出了521.66Mpbs的網速。這相當于每秒下載65MB的數據。這個速度不但秒殺現有4G手機,而且已經超過絕大多數現在5G手機無線網下載速度了。哪怕這個速度并沒有超過4G理論上的下載速度上限,但是這個速度已經達到了5G的標準。
有這種級別的表現,可以說華為5G落地就是大概率的事情。
即使退一萬步講,最后5G沒有落地。但是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有這個級別的4G,5G回歸與否真的重要嗎?
接下來就是麒麟芯片了。公開可以確認的消息:高通在華為麒麟9000斷貨以后,就成為了華為手機的首要芯片提供商。華為在近年來的手機旗艦芯片,除了麒麟9000都是采用的驍龍888和驍龍8gen1。
在8月高通的投資者電話會議上,高通首席財務官阿卡什·帕爾希瓦拉 (Akash Palkhiwala) 表示,高通對今年剩余時間的預測,假設華為方面沒有“實質性收入”。
這也意味著,根據高通的預期,不僅現在華為旗艦機上普遍裝有的驍龍8+gen1在今年接下來的4個月里面不會有新訂單。10月預計發售的8gen3華為今年暫時也沒有采購計劃或者說日程。
由于驍龍8gen2沒有專門的4G版本,gen3估計也不會有專用4G版本。
而根據部分統計Mate50,截至2022年12月31日,華為Mate50總銷量約為680萬臺。以Mate60 5G回歸的潛在可能,這個銷量大概率是只高不低。
根據現在已有的諜照,Mate60Pro的相關芯片顯示CPU為麒麟9000S。

還有諜照顯示,華為的Mate60Pro新機采用的麒麟9000是和Mate40滿血版麒麟9000一樣的24核Mali-G78GPU。
說句實話,與其說這些諜照帶來的驚喜,倒不如說帶來的更多的是意外。
原因很簡單,麒麟9000之前代工廠商是臺積電,而且是趕著美國人修改的法律生效之前采購的5nm芯片。
眾所周知,中芯國際現在并沒有代工5nm的能力,7nm制程芯片流片的證據也僅僅是2021年比特幣挖礦的時候有人發現用的是中芯國際的7nm芯片。
而放眼世界,全球能代工7nm以上制程的廠商就那幾個,不論哪個都是要應用美國技術甚至被美國所控股的。所以從現在可選擇的角度來說,即使新芯片編號是麒麟9000,后面加上后綴S,也不太可能使用和原版麒麟9000同級別的工藝。
而在工藝落后的基礎上,即使是在架構上有所突破,保持原有的性能至少現在看起來是一個很困難的事情。
所以無論是麒麟芯片制程還是編號,在正式發布官宣之前,都有可能是華為的煙霧彈。但可以確定的就是麒麟芯片回歸實錘。
而這牽動的將是一個每年千萬級銷量芯片市場,也是一個對于完全國產化半導體產業有剛性需求的市場。更重要的它是一個高端市場,是一個由愿意在2023年花上萬元買4G手機的人支持起來的市場。
這樣的需求配合上現在汽車、AI等對于芯片的強勁需求,足以讓中國半導體產業走過現在這段產業升級但是青黃不接的日子。
雖然這次沒有華為的發布會,但是全球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華為。在接受國外媒體采訪的時候,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再次表示,對于中國的半導體限制松綁不在討論的范圍之內。
也許是巧合,也許是注定,Mate60Pro(2023年8月29日)就出現在了世界的眼睛里。這是對于美國傲慢制裁最有力的回應,也是對于幾十年如一日不斷奮斗的我國科研人員最誠摯的感謝。
(本文為作者觀點,責任自負,并不代表本刊及其主辦、主管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