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由常州市人民政府、商務部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共同指導,常州市商務局主辦的“2023常州數字貿易創新發展高峰對話暨工作推進會”在成功舉辦。圍繞“數聚龍城·賦能共贏”主題,來自數字貿易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政府官員、企業高管齊聚一堂,為常州加快數字貿易發展出謀劃策。
常州市副市長夏思軍表示,常州擁有良好的數字經濟和數字貿易發展基礎,2022年常州可數字化交付的服務貿易規模達12.83億美元,占全市服務貿易比重52.7%,同比增長35.5%,增速高于全省23.4個百分點,根據《2022中國數字城市競爭力研究報告》顯示,常州在2022數字城市百強榜中位居江蘇省內前列。依托智能制造名城的深厚底蘊,常州市正積極探索“制造服務化-服務數字化-數字貿易化”的數字貿易發展特色,努力為建設貿易強市、數字強市,打造“新能源之都”作出更大貢獻。
商務部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主任蔡裕東表示,數字貿易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商務部發布的《中國數字貿易發展報告2021》顯示,我國數字貿易總額呈現持續快速增長態勢,數字貿易國際市場布局不斷優化,法規政策支持體系逐步完備,數字貿易開放創新水平進一步提升,數字貿易國際合作持續深化。
“數字貿易既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需要更多像常州一樣富有創新活力的城市參與進來,不斷強化創新,推動數字經濟在國際舞臺上展示出中國的智慧和實力。”蔡裕東說。
商務部原副部長蔣耀平認為,數字貿易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傳統產業構筑國際競爭新優勢提供助力,已經成為我國外貿發展的新動能。常州比亞迪工廠發展歷程和成就,展示了常州新能源之都的產業實力,也展現了常州搶占數字經濟發展先機的顯著成效。
在蔣耀平看來,應從三個方面進一步推進數字貿易高質量發展,一是堅持創新引領發展,打造數字貿易新生態,培育數字貿易新業態;二是賦能企業“揚帆出海”,加速企業向“制造+服務”數字化轉型,大力推進“跨境電商+產業帶”發展;三是積極參與國際規則標準的制定和談判,構建數字貿易新體系,加強數字貿易國際合作。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二級巡視員胡江云從數字貿易的內涵和外延、我國數字貿易的發展狀況、發展趨勢三個方面展開,指出我們要加快數字貿易的制度性建設,持續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積極推進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談判進程,不斷深化國際合作。
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中科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劉世平建議,應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加快大數據核心關鍵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加快縮小數字鴻溝,推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產業數字化轉型。
美團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張琳表示,數字化浪潮為即時零售行業帶來巨大的發展空間,經預測2026年相關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萬億元,年復合增速高于社零額平均增速。同時,他認為,隨著即時滿足習慣的養成、人口結構的變化、傳統供給端的加入及技術進步創新,即時零售有望呈現強勁增長勢頭,成為激發消費、拉動內需,賦能供給、促進轉型的重要力量。
菜鳥網絡公共事務部副總經理錢奇表示,面向未來,技術創新仍將是物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關鍵,通過數字化實現物流全鏈路可視可感可調,依托“數字化+智能化”提升物流業新型服務能力。
高峰對話環節,多名來自企業界的嘉賓圍繞各自企業在數字服務出口、數字化轉型、數字賦能實體經濟等方面的成功實踐,為常州未來加快數字貿易發展出謀劃策。此次活動的舉辦,為常州邁向數字貿易新賽道按下“快進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