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凌晨剛過,百度突然宣布,“文心一言”向全社會開放。從發布時間來看,百度應該是連夜加班,掐著點公布了這個消息。
1點44分,智譜AI緊隨其后,宣布大模型應用“智譜清言”正式上線。3點09分,百川智能也不睡了,聲稱旗下大模型通過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備案”,開放公眾服務。到31號白天,商湯“商量”、抖音“云雀”、中科院“紫東太初”等大模型也陸續官宣,向大眾開放。

到底發生了什么,讓國內的大模型玩家們如此“迫不及待”?
AI兇猛
自從ChatGPT爆火以來,大模型就成了“風口上的豬”,相關領域的創業應用可謂是“亂花漸欲迷人眼”。
8月,蘋果AppStore上架了一款“TextWithJesus”的應用。據稱,該應用使用了所有版本的《圣經》用以訓練大模型,用戶可以和耶穌、瑪麗、約瑟夫等人在線聊天,每月支付2.99美元(約22元人民幣),還可以和撒旦對線。
而早在3月,日本人就把賽博佛祖搬到了線上。開發者給機械佛HotokeAI(hotoke是佛陀的日語單詞)配上ChatGPT,佛祖上線5天,回答了13萬條網友提問,主頁甚至還有“免責聲明”——如果不準確,請寬容地接受。
被稱為“人生搜索引擎”的Rewind,只要打開這個軟件,它就能全程錄屏,按照時間線記錄下你瀏覽過的網頁、看過的視頻,甚至敲下的文字、說過的話。
這樣一來,上班摸魚錯過了老板安排的任務,頭腦風暴時靈光乍現的創意,都可以通過Rewind“倒帶”至當時的電腦界面。
通過對文字、聲音、圖片、視頻等的學習和處理,AI在影視行業更是所向披靡。前段時間在外網爆火的《芭本海默》預告片,從對話、場景、人物到海報、特效、鏡頭切換,都由AI完成,幾乎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過去一年,隨著生成式AI的快速迭代,大模型應用開始涉足各個領域,AI配音、AI插畫、AI編劇、AI律師、AI醫生等等AI原生應用層出不窮。
一切的一切都在說明,下一個時代,是人工智能的時代。
在國內市場,細分領域的大模型應用同樣如火如荼。比方說北大的法律大模型ChatLaw,使用93萬條判決案例做成的數據集進行訓練,可以將用戶提供的信息和對應的法條相匹配,從而提供專業的法律建議,甚至還可以幫你一鍵生成法律文書,堪稱AI版羅翔老師。
在辦公領域,金山的WPSAI可以根據關鍵詞直接生成帶格式的文檔,幫你寫好請假條、簡歷、租房合同等,還能幫你分析一篇枯燥冗長的文章重點,并提煉出原文頁碼,直達閱讀,生成智能PPT也不在話下。
前段時間爆火的妙鴨相機,更是靠著9.9元的AI寫真,成為現象級的AI應用。
但相比海外市場全面開花的大模型應用,國內大模型的商業化落地也有,但遠遠不夠。
根據速途網與大模型之家聯合發布的報告,2023年全球AI大模型市場規模將達到210億美元,2028年將達到1095億美元。而中國AI大模型2023年市場規模僅147億元,預計2028年也達到1179億元。
為了追上海外同行的進度,一切行動都被按下“快進鍵”:8月15日,《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實施,到8月31日,首批大模型通過備案。
緊接著就出現了文章開頭那一幕——大模型廠商們連夜向全社會開放。
大模型的迭代高度依賴用戶反饋,在此之前,國內的大模型產品在面向用戶時都是內測、邀請的形態,全面開放則可以面向更龐大的用戶群體。
而隨著大模型的不斷進化,未來的大模型將從單純拼“技術”(算法、算力),進入到拼“應用”落地的階段。
通過政策的敏銳程度和大廠們積極動作來看,中外AI產業競爭,刻不容緩。時間緊,任務重,技術和應用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尤其是應用落地,時間更緊任務更重,因為只有海量用戶入場,產業才能從輸血狀態切換到造血狀態,才能以戰養戰。
那么,國內AI產業的追趕,是否會和其他產業一樣發生彎道超車的故事?
大模型只有前進
事實上,不論北大的法律大模型ChatLaw,還是金山WPSAI,甚至于全面放開24小時APP下載量就超百萬的百度文心一言,這些或許都是成功的現象級應用,但僅靠這些APP是無法帶動國內AI產業走上快車道的。
正所謂,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在此不得不提一下,今年5月31日,百度啟動的國內第一個基于AI應用層的創業大賽——“文心杯”創業大賽。俗話說,大模型一響,黃金萬兩。大模型訓練一次的成本,動輒百萬美元起步,這已為行業共識。本來,創業者基于ChatGPT或者文心大模型開發應用,都是需要付費才能使用的,這也是行業共識。
但是,百度“文心杯”創業大賽,向所有AI領域創業者發出邀請,推動原生AI應用的落地,百度的文心大模型和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平臺全部免費向入圍者開放調用,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平臺更是“開箱即用”。同時,按照比賽規則,獲得最高獎項的選手還將獲得價值1000萬元的早期投資。作為AI領域的風向標,百度搭好了技術和資金的舞臺,國內外的創業團隊紛紛響應,在不到1個月的時間內,吸引了近1000個項目激烈角逐。
就在9月5日,歷時3個多月的“文心杯”創業大賽接近尾聲,經過知名投資人和AI專家的權威評審和層層篩選后,最終有15個潛力項目脫穎而出。在這15個創業項目中,應用層的創業項目占比超過8成,ToC和ToB應用基本各占半壁江山,既有智能助手、社區社交、生產力工具等AI原生應用,也涵蓋了AI對于醫療、教育、金融、法律等行業應用的重構與改造。

比如專門針對海外電商的智能購物助手Buysmart,像個AI導購一樣,根據用戶需求,不斷縮小篩選范圍,最終幫助買家做出購買決策。
再比如,聚焦新材料研發的幻量科技,基于材料信息學,結合AI、計算物理、高通量實驗等,融合跨領域數據,進行正向預測與反向設計,加速新材料研發的產業落地。
還有一個專門做二次元社區的GenieAI。創業者本身就是相對小眾的二次元玩家,他們平時喜歡制作一些動漫人物的二創,在社區里和同好交流,但對于動手能力不太強的人來說,二創具有很高的門檻。
比方說《原神》,如果沒有AI,二次元玩家們就只能對著別人捏的“老公”“老婆”流口水,而GenieAI借助文心大語言模型和SD(StableDiffusion)文生圖模型,只需要輸入簡單的自然語言,就能讓胡桃穿越時空,成為同桌的她;讓神里綾華套上校服,成為學校拉拉隊的一員;心海則可以穿上牛仔褲,在路邊跳起街舞……
科技部5月底發布的《中國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圖研究報告》顯示,我國10億參數規模以上的大模型已發布79個,幾乎進入“百模大戰”。
這么多大模型,應用層的創業者之所以選擇文心大模型,除了百度免費提供大模型以及創業基金這些“錢”上的誠意十足,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文心大模型3.5在理解、生成、邏輯、記憶四大人工智能核心基礎能力方面也處于國際第一梯隊。
權威機構IDC發布的《AI大模型技術能力評估報告,2023》顯示,文心大模型拿下了7個滿分,在“算法模型”和“行業覆蓋”兩個核心指標上,文心一言均獲唯一滿分。
《中國科學報》在AGIEval(基礎模型類人能力的基準測試)、C-Eval(面向中文語言模型的綜合性考試評測集)和MMLU(包含了57個主題的14000個多項選擇題,涵蓋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藝術、人文等領域,還支持多種語言)三個權威評測基準上進行了綜合評估,文心大模型3.5得分超越了ChatGPT,在中文測試項目中也超越了GPT-4。
不僅如此,文心一言的迭代速度也很驚人,相較3月份的3.0版本,文心一言3.5的訓練速度達到原來的3倍,推理速度達到30多倍,而到今年年底,4.0版本也會上線。
不論是從爆發式技術迭代、百模大戰,還是應用領域的“千帆競發”,這一波追趕,大家都是認真的,也都拼盡了全力。
我們恐怕很難見到其他產業,會在夜半時分不在乎關注度,爭分奪秒地搶發布。我們也很難想象從業者凌晨按下最后決策按鈕時內心的激動。
結語
坦白講,我自己也試用過很多AI應用,甚至很多號稱人工智能的應用,其實都是從人工智障成長起來的。比如Midjourney一開始不會畫手,是經過不斷的訓練,才能生成以假亂真的照片。同樣的,我在“文心杯”獲獎的應用GenieAI里輸入關鍵詞,讓原神里的香菱穿上籃球背心打球,畫面非常熱血,幾乎無可挑剔。但當我給出“足球場、踢足球”的關鍵詞時,AI生成的香菱更像是拉拉隊隊員。

至于原因也很好理解,因為現階段,國內很多大模型應用還處于一個不斷學習的狀態,ChatGPT不是一天養成的,任何基于大模型的應用都是從“小白”開始,需要不斷的試錯、迭代,才能最終成為“智能應用”。
互聯網時代,中國起步晚,但通過層不出窮的應用和創新,到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已經能和海外巨頭打得有來有往。而在人工智能時代,AI技術與原生應用的發展和創新同樣重要。
尤其在近期文心一言全面向社會開放后,生成式AI的創業熱潮更受矚目。據百度官方數據,文心一言全面放開后的24小時內,共計回復網友超3342萬個問題,可以說,文心一言的放開全面引領著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的潮流,更多創業者、開發者深刻意識到生成式AI的廣闊發展前景。
當產業鏈上的公司同心協力,在技術、應用層面不斷合作、共創,才能慢慢形成我們自己的大模型生態,不斷推動中國AI產業的發展。
同樣,新技術的普及,也離不開千千萬萬走在時代前沿的普通人。我們會是新技術最終的受惠者,但在新時代到來之前,我們除了是挑剔者也可以是共創者。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當給國產大模型以及商業化落地一些耐心和信心,在不斷進化的大模型的基礎上,才能真正做出真正現象級的超級應用。
對于即將到來的時代,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