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種茶都有最佳飲用時間。有的茶需要盡早品飲,有的可以存放一定時間再喝。
綠茶屬于不發酵茶,品飲講究“鮮”,新制綠茶放一兩個月后口感最佳。購買時最好挑選生產日期較近的,一年內喝完。綠茶保質期相對較短,常溫下一般為一年到一年半;如果放入冰箱中低溫(10℃以下)保存,可以延長至兩年左右。若儲存不當,綠茶品質會很快發生變化:高溫會加速葉綠素降解,茶多酚、脂質等物質氧化,降低營養保健價值;強光也會導致茶葉中的茶多酚、脂質等發生氧化、降解反應,產生異味;受潮會滋生微生物,發生霉變。正常的綠茶氣味清香,如果茶葉發軟、發酸、發霉,茶湯變褐、變暗,說明已經變質,最好不要飲用。
傳統白茶采摘后不經殺青或揉捻(俗稱“不炒不揉”),只經過萎凋和曬干或文火干燥等簡單工序,屬于微發酵茶。白茶的制作工藝獨特,保留了鮮葉中大量的茶多酚、茶氨酸、咖啡堿、可溶性糖等營養成分和風味物質,因此口感較為豐富。不同階段的白茶口感各異,按個人喜好選擇即可:剛制作出來的白茶口感接近綠茶,滋味清淡、鮮爽回甘;珍藏兩三年的白茶,香氣醇和、茶性轉溫;存放五六年后,香甜醇厚、順滑穩重。品質好的白茶適合長期保存,以陳為貴,但要注意常溫、干燥、避光、密封,出現酸味、豆豉味、霉味等就不能喝了。
黃茶屬輕發酵茶類,比綠茶多了一道悶黃工藝,制出的茶葉色澤金黃,茶湯橙黃明亮,口感醇和鮮爽、清香回甘,茶性更為內斂,比綠茶多了一些柔和。黃茶的保質期和保存條件跟綠茶差不多,一般只能放一年左右。黃茶按鮮葉老嫩的不同又分為黃芽茶、黃小茶和黃大茶,口感分別為鮮淡、醇爽、平和,最佳適飲時間在一年內。挑選時,看外形是否肥碩挺直、厚重勻實、葉片完整,香氣一般是熟栗香(黃芽茶、黃小茶)或焦豆香(部分黃小茶、黃大茶)。
青茶又稱烏龍茶,屬于半發酵茶,介于紅茶和綠茶之間,既有紅茶的甘甜香醇,又有綠茶的鮮爽濃郁。凍頂烏龍等清香型烏龍茶一般在短時間內品飲完畢較好;武夷巖茶、臺灣炭焙烏龍等焙火類濃香型烏龍茶最好放一段時間,給茶葉“降降火氣”再飲用,這樣才能凸顯出茶葉本身的香氣。不同焙火程度需要放置的時間也不同:低焙火放一到兩個月,中焙火三到五個月,足焙火放半年到一年。烏龍茶的保質期一般為1~2年,用塑料袋包裝的不宜長放,最好用鋁箔袋抽真空包裝好,放在干燥、避光、無異味的地方。高品質的烏龍茶呈現墨綠色,抓一把茶葉掂掂,重者為優,輕者為次。
紅茶屬于全發酵茶,但存放過久,香氣會減弱,湯色也會變差,保質期一般在1~3年。新茶香味足但火氣較重,若是正山小種等熏焙紅茶,可適當存放1~2個月后再飲用;存放1年的紅茶色香味俱佳;存2年以上,陳化后的紅茶香氣稍寡淡,但味漸醇和,也更耐泡。紅茶易受潮,適合在密閉干燥的環境中存放,同時要避光避高溫,避免與其他茶葉放在一起。
黑茶屬于后發酵茶,普洱茶是黑茶的一種,可以長期保存。普洱茶不同時段的茶湯滋味各有千秋,存放5年以上,口感層次更豐富,滋味更濃醇。日常存茶可用陶瓷瓦缸,封好缸口、做好防潮,避免溫度過高或過低。市面上大部分普洱都以緊壓茶的形式出售,挑選時觀察整體是否形狀完整、松緊適度、條索緊結。
無論哪種茶葉,購買時都要優先選擇包裝完整、大品牌的茶葉,并注意看是否標注了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作者系北京航空總醫院主治醫師、中醫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