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地時間3月24日,美國英特爾公司、戈登和貝蒂·摩爾基金會宣布,公司聯合創始人、“摩爾定律”的提出者戈登·摩爾(Gordon Moore)“在家人的陪伴下在夏威夷的家中平靜地去世”,享年94歲。
戈登·摩爾是杰出的科學家、企業家,美國國家工程院成員。他在1965年提出的主要針對半導體技術的“摩爾定律”——集成電路上的晶體管數量將每年翻一番——并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科學規律,甚至不能稱之為經濟學規律,但這一著名的預測卻對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1975年摩爾修正了他的預測,將“翻番”的時間調整為兩年。盡管在后來行業長期實踐中驗證得出的規律是,更準確的迭代時間間隔是“一年”和“兩年”的平均數,即18個月,但這并不影響摩爾因提出這一預測而作出的突出貢獻。“無論如何,芯片技術以指數級的速度增長,不斷使電子產品更快、更小、更便宜,成為半導體行業背后的驅動力,并為芯片在數百萬日常產品中無處不在的使用鋪平了道路。”戈登和貝蒂·摩爾基金會官網上一篇文章中的評價,可謂中肯。
英特爾首席執行官帕特·蓋爾辛格表示:“戈登·摩爾通過他的洞察力和遠見定義了科技行業。他在揭示晶體管的力量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并在幾十年里激勵了技術專家和企業家。我們在英特爾仍然受到摩爾定律的啟發,并打算繼續研究它,直到元素周期表耗盡為止。戈登的愿景是我們的真正方向,因為我們利用技術的力量來改善地球上每個人的生活。”
摩爾1929年1月生于舊金山,“他是當地首席副警長的兒子,在圣馬特奧縣的一個海濱小社區佩斯卡德羅長大”“他喜歡在附近的小溪里釣魚,喜歡用化學物質做實驗,喜歡在房子后面‘小規模生產炸藥’”。摩爾曾就讀于圣何塞州立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加州理工學院,并于1954年獲得化學博士學位。他的研究生涯始于馬里蘭州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1956年他回到加州,加入“晶體管之父”、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威廉·肖克利在硅谷創立的肖克利半導體實驗室。但由于肖克利“怪異的行為與管理方式”,一年后,摩爾與同在肖克利實驗室的羅伯特·諾伊斯和其他六位同事共同創立了仙童半導體公司,并因此被肖克利怒斥為“八叛逆”。11年后,摩爾和諾伊斯共同創立了半導體設計和制造公司英特爾。
摩爾無疑是個極有遠見的人,他早在1979年就預測到半導體正在將人類帶向電子時代。然而,僅用“摩爾定律”還難以定義摩爾傳奇的一生,這位2023年被《福布斯》雜志估計凈資產為72億美元的實業家富翁,還致力于慈善事業,特別是環境保護、病患護理改善等。
2000年,摩爾和他的妻子創建了戈登和貝蒂·摩爾基金會,自成立以來,該基金會已向慈善事業捐贈了超過51億美元。此外,1990年,時任美國總統喬治·h·w·布什(老布什)授予他國家技術勛章;2002年,時任美國總統喬治·沃克·布什(小布什),老布什的兒子,授予他總統自由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