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翁炫

2023 年3 月10 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習近平同志全票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
這是黨心所向、民心所向、眾望所歸。
習近平總書記和老百姓心貼心;老百姓也對習近平總書記衷心擁護和愛戴。本期,我們以《習近平走進百姓家》這本書,來感悟“人民領袖愛人民,人民領袖人民愛”。
2012 年12 月30 日,習近平冒著零下十幾攝氏度的嚴寒,驅車來到太行山深處,走進了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龍泉關鎮駱駝灣村。
“到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自然要包括農村的全面小康,也必須包括革命老區、貧困地區的全面小康。”習近平在這里向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發出了脫貧攻堅的動員令。
習近平的到來如春風一般,給這個曾經“山高溝深龍泉關,石頭縫里掙錢難”的窮地方注入生機和活力。
2021 年,駱駝灣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7 萬余元。
習近平到地方考察調研,常會推開一扇扇百姓家門,感知群眾冷暖,傾聽民眾心聲。“我們要始終與人民風雨同舟、與人民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囑,不斷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為現實。”習近平對人民的莊嚴承諾已逐步變為現實。
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世業鎮永茂圩自然村洪家勇家的日子,就過得比風景畫還要美。
2014 年12 月13 日下午,習近平走進了洪家勇家。“總書記太和藹了,跟我們老百姓很親,關心我們的生活。交通、就醫、教育、新農村建設等方方面面,問得很細,心里裝的都是我們老百姓的事。”說起這些美好往事,汪家勇滔滔不絕。
“讓廣大農民都過上幸福美滿的好日子,一個都不能少,一戶都不能落。”總書記的諄諄囑托給這個原先孤立在江心的小島帶來了新氣象。比如,以前出島需要卡著點趕輪渡,在江上折騰一個半小時才能到市區,如今,開著汽車20 分鐘上大橋就可以到市區了。洪家勇的家庭也隨著村莊的飛速發展變得越來越好了。洪家勇在78 歲時實現人生夙愿,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因城鄉差別的消弭,洪家勇的兒子兒媳相繼返鄉就業,成為振興鄉村的骨干。
人民的幸福生活,就是總書記心中的“國之大者”。
索南才讓一家原先住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沙柳河鎮草原深處,交通不便、行路難、就醫難、上學難、吃水難、用電難。
2013 年年底,總書記在湖南湘西考察扶貧開發時,首次提出“精準扶貧”理念。“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的莊嚴承諾,跨越千山萬水,抵達草原深處。
2014 年,索南才讓一家和其他132 戶牧民,告別游牧生活,搬進定居新村——果洛藏貢麻村。
2017 年,果洛藏貢麻村實現整體脫貧,村里發展起了牛羊養殖、生態旅游兩大產業。
2021 年6 月8 日,在青海考察的習近平走進了索南才讓家中。“牧民生活好,全靠黨的政策好,衷心感謝黨、衷心感謝總書記。”索南才讓終于有機會當面向總書記道出真摯的心聲。
沿著總書記指的路子走,一定能過上幸福美滿的好日子。
大別山腹地的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曾是全國深度貧困村之一。2016 年4 月,習近平來到了大灣村。聽鄉親們說脫貧措施,如建立光伏發電站、種植茶葉、發展養殖業等,習近平指出:“要脫貧也要致富,產業扶貧至關重要,產業要適應發展需要,因地制宜,創新完善。”
隨后,大灣村形成了產業、就業“兩業”共同推進,光伏、中茶、旅游“三條腿”走路的扶貧模式。2020 年,大灣村貧困戶全部脫貧;2020 年,人均收入14456 元。
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力前行,更美好的圖景已經在華夏大地漸次鋪展。
江西省吉安井岡山市茅坪鎮神山村地處山旮旯。
2016 年2 月,總書記來到了神山村,深情地說:“在扶貧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
村民彭夏英不想當貧困戶。她趁著鄉村游熱潮,開起了神山村第一家農家樂。彭夏英富起來后,積極帶動村民一起致富。2017 年,神山村所在的老區井岡山市率先宣布脫貧摘帽,成為中國貧困退出機制建立后首個脫貧摘帽的貧困縣。
“我想告訴總書記,致富奔小康的夢想已經實現了,我們還要繼續奔跑奮斗,過更幸福的日子。”彭夏英說。
人民群眾把總書記的深情厚愛轉化為干事創業的澎湃熱情,為國家、為家庭、為自己譜寫新篇章。三亞市吉陽區吉陽鎮博后村,常年被海水浸漬,村里的農田都是鹽堿地。2009 年,楊瑩帶著團隊來到博后村,租下了村里2700 余畝鹽堿地,經過地表換土30~50 厘米,帶動當地農民規模化種植玫瑰。
2013 年4 月9 日,總書記來到了楊瑩的產業園。總書記囑咐楊瑩,要讓老鄉不離山、不離水就能夠過上幸福生活,要把老鄉照顧好;要把產業繼續做大、做精、做強,要讓玫瑰產業朝規模化、產業化、現代化方向發展,讓土地繼續增值、農民繼續增收。
楊瑩說:“這份沉甸甸的囑托,我時刻不敢忘記。”
2020 年,博后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68 萬元。博后村的滄桑巨變和老鄉們的幸福生活,是對總書記關懷囑托的最好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