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弋

我承認是被《小小喬》這么溫柔的片名蒙騙了。這部由奧地利導演杰茜卡·豪斯娜執導的電影原來是一部驚悚科幻片,曾入圍第72 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小小喬》講述了一個與植物有關的離奇故事。
愛麗絲是一位生物學家,在一家生物科技公司上班,典型的工作狂。公司在研發一種能夠給人帶來快樂的植物,愛麗絲是項目負責人。作為單身母親,她因花費大量的時間在溫室中陪伴新品種植物,對正值少年的兒子喬陪伴太少而深感愧疚。出于對培育的新植物的喜愛,愛麗絲違反公司規定,帶了一株回家送給兒子喬,并給這朵花起名“小小喬”。
有意思的是,人們對于新鮮事物的態度總是既期待又恐懼。
愛麗絲精心培育的這種紅色鮮花,是需要人類付出愛與時間的。人需要時常和它說話、定期澆水,它才可以散發出讓人愉悅的香氣。
然而,小小喬會通過進入人的腦部控制著人類的快樂。吸過花粉的人都會把所有的專注力投到小小喬身上,沉迷其中不能自拔,而不再關心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任何事。
貝拉是愛麗絲的同事,是一位具有多年植物培育經驗的專家,她對于所有小小喬的認識權威而理性,但她患有嚴重的心理疾病。當發現自己心愛的狗被小小喬花粉感染后性情大變,還咬了她,她傷心不已,就對狗實施了安樂死。喬也因小小喬的感染而改變了之前溫和的性格。他帶女同學回家,甚至將媽媽打倒在地。
隨著周圍人對小小喬的恐懼,愛麗絲也開始懷疑,自己與團隊培育出來的小小喬可能并不像它的名字那么人畜無害。貝拉后來還想進一步阻止而被老板和同事克里斯推下樓。
愛麗絲忽然心生恐懼,她要親手毀掉自己養成的“魔花”。她來到溫室,把溫度調到最低,打算把花全部凍死。然而,一直暗戀她的克里斯堅信小小喬是無辜的,他將愛麗絲打倒,掏出鑰匙,打開溫控裝置,調高了溫度,把花給救了。最后,他還把愛麗絲的口罩摘下,讓她也吸入花粉。
隨著花粉的侵入,愛麗絲也隨之改變了思維。她不再執意要毀掉小小喬,她變得和大家一樣,適應了小小喬帶來的一切改變。小小喬也在花卉博覽會上參展,并獲得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訂單。
擁有小小喬后,人人沉迷其中,都被小小喬控制了。小小喬也許是一部智能手機?是一款火爆的游戲?或者是一場新舊價值觀的較量?導演顯然在劇情中有精心的隱喻和豐富的哲學探討,以及大量的心理分析(比如,貝拉之死沒有引起任何人懷疑,都認為她是自己跳樓的)。當一件新事物橫空出世后,是任憑事態發展下去,還是理性客觀地去分析?當世界上大多數人都隨波逐流,信奉于某一個意志之后,其他的價值觀都會被扼殺,發不出不同的聲音。這可能是影片試圖表達的哲學態度。
也許我們每個人對新生事物的恐懼與快樂,都只是內心的投射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