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喜
當前階段我國林業發展取得了較為可觀的成績,在造林項目中有效改善苗木成活率是提高林業產業的關鍵,同時也是推動當前階段林業產業優化發展的有效條件。根據近些年來我國林業發展形式的分析,我國現階段每年進行的苗木種植得到了普及和推廣,然而苗木的成活率較預期目標依然有著較大差距,因此改善并提高現階段苗木成活率是林業相關部門以及工作人員首要解決的問題。文章從多個角度和層面提出了如何改善園林綠化工程養護期苗木成活率的策略,對于全面推進我國林業優化發展有著重要指導意義。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城市現代化以及文明化發展程度不斷提高,社會化生產生活對當前園林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影響,甚至出現了個別地區荒漠化情況,造成惡劣沙塵天氣頻頻出現。中央對此高度重視,提出了植樹造林、還我青山綠水的號召,并且也在改善社會生態環境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物力、人力以及資金,實現生態環境優化發展。現階段植樹造林項目中最為關鍵的工作是保證苗木成活率,根據最近幾年我國造林工程實施現狀來分析,植樹造林面積較之前得到了顯著增長,然而苗木成活率較低這一問題一直無法得到有效解決,因此現階段關于如何改善造林苗木成活率的探索有著至關重要的現實意義。
園林綠化養護作為當前城市現代化發展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宗旨是將設計落實到實踐,而園林養護則是根據管理制度對設計不斷完善和優化。為了保證園林景觀設計成效,在園林綠化工程建設階段務必提高對養護工作的重視程度,唯有將養護工作落實到位,才能確保園林綠化成效符合預期,實現園林景觀工程的綠色生態、歷史、人文價值的融合發展,使得園林建設成為城市現代化發展的標識,優化城市生態環境。
園林養護的核心在于保障成活率。首先是要重視對根莖的養護;其次是保證水分充足;最后是加強對綠植的修剪。園林景觀養護方案的科學性以及可行性,直接影響到綠化苗木成活率以及其成長品相,與此同時也關系到園林工程項目的市場成效以及綠化成效。
幼苗的種植成效直接關系到中后期對園林的養護。綠化苗深栽、土壤特點、酸堿度、后期修剪、灌溉等工作對根莖的修復程度有著直接影響。根莖的高效修復,對于提高綠苗對水分以及養分的吸收有著直接影響作用,從而決定綠苗能否快速進入到穩定生長狀態。當前,大部分新建項目在綠苗種植方面缺少專業性和規范性操作,導致綠苗種植缺少合理性和科學性,比如排水設計不科學、種植過度等,從而影響了綠植成活率。
對于苗木成活率而言,園林綠化施工人員的專業技能是不容忽視的要素,而大部分園林綠化企業缺少固定的施工團隊,往往通過臨時招聘來組建,導致施工人員作業水平良莠不齊,缺少對施工作業系統性以及專業性學習,從而出現工程項目園林苗木成活率較低、后期生長成效較差,嚴重影響了綠化效率。此外,工程建設業務質量不高也是導致園林后期維護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
動態管理包括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三個部分。對于園林的后期養護,做好事前管理和事中管理工作是至關重要的。通過科學的管理控制和全方位的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并有效解決問題,可以為后期養護管理創造有利條件。同時,這也可以有效地控制后期養護管理的資金成本支出,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園林綠化工程的基礎建設需要考慮可持續發展的因素,這不僅與工程建設階段的成就有關,同時也與工程后期的維護管理手段直接相關。高效、合理的設計方案和科學的后期維護都是綠化工程建設中缺一不可的要素。因此,優化維護管理至關重要,但是管理人員對園林養護管理工作缺乏全面的認知。此外,一些人員對園林綠化的認知不足,導致園林景觀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養護,進而影響園林工程的人文價值和綠色生態價值的可持續優化發展。
園林綠化的設計方案不僅僅是一項簡單的工程項目,同時也具有顯著的創新性特點。園林景觀中的綠化植物不僅需要滿足藝術審美需求,還要適應外界環境生長條件,以推進維護工作的可持續開展。然而,實際情況往往是:大部分園林中綠植的選取缺乏合理性和科學性,一些綠化園林設計策劃人員的生物專業知識儲備不足,過度追求呈現效果,在園林策劃中缺乏對綠植種植環境的客觀認知,從而導致綠植生存率低下,出現了園林景觀單一、種植密度不合理等問題。此外,營養物質消化吸收不充分,導致園林后期養護工作壓力加大,甚至出現了管理人員對外來綠化植物過度維護、對本地生綠化植物養護不足等現象,從而導致綠化園林管理工作無法有效地落實到位。
園林苗木的種植操作流程相對復雜,且其后期養護時間較長。因此,在實踐中,如何改善園林苗木移植的成活率,涉及豐富的管理知識內容。通過對當前園林苗木種植的成活率影響因素的分析,我們提出以下養護方案:
(1)因地制宜優選苗木
首先,因地制宜優選苗木方案的實施,可以有效提高苗木移植成活率,減少經濟損失。其次,確定合適的項目負責人,可以確保土壤環境等調研工作和苗木優選工作的有序進行。在提高園林苗木移植成活率的同時,也為園林綠化施及景觀布置打好了基礎。
(2)落實基土處理
通過對苗木移植作業中基土環境的檢測分析,實施基土管理,以改善苗木移植成活率和后期生長品質。園林苗木移植人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來實施基土管理工作:首先,對移植區域的土壤進行采樣、化驗和數據分析,然后根據化驗分析的數據明確土壤基礎處理方案。其次,對土壤中的石子、不可分解材料等雜質進行篩查和處理。最后,進行基肥和土壤的旋耕拌和等工作,并合理澆水。完成基土處理后,等待苗木移送到移植區域,使用科學、合理的挖掘工具和后端技術,實現苗木的高效移植。
(3)強水肥管理
為了科學有效地提高園林綠化工程品質,移植苗木后期管理工作也是至關重要的。在苗木移植后,應該定期對苗木進行檢查,發現病蟲害問題及時采取治理措施。另外,要保持樹冠整潔,及時修剪,保證植物的正常生長。同時,對苗木周圍的雜草進行定期清理,避免影響苗木的生長。對于特殊的苗木,如觀賞性植物、珍稀植物等,應根據其特點和生長需要,進行科學的養護管理,確保其成活和生長質量。最后,為了保障園林苗木移植成活率的提高,苗木移植作業人員還需要注重園林建設過程中的環境保護和生態恢復工作,保持良好的環境質量,為苗木生長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
(4)制定養護管理計劃
苗木移植作業因其時間較長、流程較復雜,同時涉及多個管理和養護人員,因此制定科學可行的養護管理方案是提高苗木移植成活率的有效手段。
在具體實施中,需要制定包括苗木后期水肥管理方案、病蟲害防治方案、修剪方案、項目管理和績效考核等內容的養護管理方案,以提高移植作業的標準化和專業性,并避免后期管理不當導致苗木成活率下降,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支出和工期延誤等問題。
在制定養護管理方案時,應緊密結合移植階段的氣候、地域環境等特點。具體細節包括,在移植后的水肥管理方面,特別是第一次澆水過程中要保證水分充足,需要在樹坑周圍進行圍堰操作,防止發生澆水外溢。澆水結束后,等待水分充分吸收,作業人員可以在樹坑表層鋪設保鮮膜,從而實現對移植苗木保水保溫處理,提高綠植在冬季低溫環境下的成活率,并對耐寒性較差的植物進行保溫處理。在高溫天氣進行苗木移植的時候,可以對苗木進行遮陽操作,并且加強澆水頻率,給苗木樹干輸營養液,從而有效改善苗木成活率。另外,應該明確項目管理人員的職責和管理流程,及時跟進后期養護管理情況,實施績效考核,保證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和責任心,從而提高整個移植作業的成效和品質。同時,也應該建立完善的病蟲害防治和修剪方案,加強對移植苗木的養護和保護,確保其健康生長。
(1)支撐
在植被移植后,如果植被較大,可以考慮使用木桿對其進行支撐,以避免在大風天氣中被刮倒或受損。為了保護植被不受木桿損害,可以在木桿與植被接觸的地方墊上一些草墊作為防護措施。這種簡單的支撐和防護方法可以有效地保護移植后的植被固定,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2)移植后施肥
在移植植被前,進行斷根縮坨可能會導致植被吸收養分和水分的能力較差,很難快速適應全新的生存環境。因此在植被移植后,我們應該更加注重定期施肥。一般而言,管護人員可以使用一些速效肥料進行配水,并定期進行葉面噴灑工作。當移植的植被根系發達后,可以取消葉面施肥,轉而采用土壤顆粒施肥。在施肥時,需要注意適量施肥,避免過量施肥導致燒根并影響植被生長。
(3)病蟲害的防治
移植苗木的病蟲害通常是自身附帶的,因此選取健康的苗木是移植成功的首要因素。在移植階段,需要保護苗木的完善性,加強對損傷截面和土壤的管理,以有效控制病菌。移植后,應該加強對苗木的病蟲害防治處理,尤其是移植后的苗木,由于其對病蟲害防范能力較差,容易受到病蟲害的困擾。例如蚜蟲、螨蟲等害蟲,會影響移植苗木的光合作用和正常發育。因此,應該定期噴灑農藥,減少病蟲害對移植苗木的傷害,從而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4)遮陰防曬
在干燥、高溫的季節移植樹木時,需要注意為樹木提供遮蔭,減少陽光的直接照射,從而降低樹冠的溫度,減少水分的蒸發。遮陽網應該與樹木保持一定距離,以確保空氣流通。當樹木適應了新的環境后,可以逐漸移除遮陽網。
總之,苗木移植以及后期養護工作至關重要,結合苗木移植條件,做好各項防護工作,從而提高苗木移植成活率,加強后期養護,規范操作,科學管理,提高苗木后期養護效率,改善園林景觀建設成效,實現綠色生態文明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