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玉明

女兒上中學時,我曾給她買過一本厚厚的數學習題集,關照她課余時間做。我對她講,不要做多,每天只做一頁。
剛開始,女兒的熱情很高,每天都能按時按量甚至超量完成。然而沒過多久,我便發現她開始懈怠了,從剛開始的每天做一頁,漸漸地變成兩天做一頁,到后來三五天才做一頁,現在都看不到她做了。
我氣惱地從書堆底層找出習題集,翻了翻,總共只做了不到三十頁。我用責備的口吻問她:“為什么不堅持做下去?”女兒回答說:“這么厚,看著就害怕,要做到什么時候呀?”
我掂了掂書,重實實的,翻看最后一頁,竟有三百八十多頁。按每天一頁的速度去做,需要整整一年才能做完。這是多么巨大的精神和心理壓力呀,別說是孩子,就是我們成年人自己,可能也很難承受和堅持。
我理解并接受了女兒的反抗,最終將習題集束之高閣。
但依然有點不甘心。后來我又給她訂了一份學習報,每周一期,每期上除有大量的練習題外,還公布上一期練習題的答案。另外,報紙還別出心裁地搞了一些有獎征答,獎勵積極參與者。
也許是報紙帶來的新奇感,也許是想獲得獎品的興奮感,反正每次報紙拿到手,女兒都很開心,每每用最快的速度和最久的耐心去做,白天沒做完,晚上接著做,基本上一份報紙一天就做完了。在等待下一份報紙時,女兒還表現出期待的神情:“怎么還沒到?”
不知不覺中一年過去了,我將女兒做過的報紙全部找出來,疊放在一起,共五十二份,竟也是高高的一摞。如果把這五十二張報紙折算成習題集的十六開本,相當于習題集多少頁呢?計算器計算的結果是八百三十二頁,竟是習題集的兩倍還多。除去一些排版方面的因素,這五十二張報紙的習題量絕對不會少于那本習題集。然而女兒卻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自覺自愿地做了它,并且做完了,絲毫沒有當初做習題集時的精神負擔和心理壓力。
西華·萊德是二戰期間英國著名的作家兼戰地記者。二戰結束后,西華·萊德接到每天寫一個小劇本的差事。出于信任,廣告商并沒有跟他簽訂合同,也沒有明確一共要寫多少個劇本。心無旁騖且沒有一點壓力的西華·萊德就這樣不停地寫下去,結果連續寫完了兩千個劇本。他在事后很有感慨地說:“如果當時簽的是一張寫兩千個劇本的合同,我一定會被這個數目嚇倒,甚至把它推掉。”
由此看來,一本習題集用一年的時間來完成,作業負擔并不過重,過重的是將一年的作業量,一次性呈現在學生面前而帶來的心理負擔。
想到去年我在《莫愁·家庭教育》讀到一篇文章——《課堂之外》,作者呼吁家長在“課堂之外”擔負起管理孩子學習的責任,并給出建議:一是培養孩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二是加強對孩子放學后的時間管理。讀后深受啟發。作為教師和家長,在為孩子學習減負時應該注意:減負并不僅僅是減少作業量,為孩子們心理減負,也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