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杰,曹曉波,曹冬梅,阮海棠,張紅巖*
1.句容市磨盤山林場,江蘇句容 212445;2.句容市公益林管理中心,江蘇句容 212445;3.句容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江蘇句容 212445;4.句容市氣象局,江蘇句容 212445
松材線蟲病是一種對森林資源危害極大的森林病害。研究表明,松材線蟲能夠直接對約70種針葉樹造成危害,其中57種為松屬樹種[1]。1982年,松材線蟲傳入我國,對我國的森林資源造成了較為嚴重的破壞。
松材線蟲病是一種傳播速度極快,且對樹木致死率高的森林蟲害,具有較高的防治難度。松材線蟲病素有“松樹的癌癥”之稱,也有人將其比喻為“無硝煙的火災”[2]。因此,相關單位必須高度重視松材線蟲的防治工作,深入了解這一病害的特點,制定科學的防治策略,更好地推動我國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我國最早在1982年發現松材線蟲病,此后開始逐漸向全國范圍蔓延。從其發展情況來看,隨著時間的延長,松材線蟲在我國適應能力、危害性均在不斷提高。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松材線蟲病已經在我國17個省(市、區)超過700個縣造成了疫情,對各地的自然景觀、生態環境均造成了較為嚴重的破壞[3]。
松材線蟲是一種植物寄生線蟲,成蟲的長度僅為1 mm左右。在我國,其主要寄生在各種松科樹種上,常見的有馬尾松、油松、華山松、海岸松和落葉松,松林線蟲可使寄生的樹木死亡。松材線蟲的短距離傳播主要是通過昆蟲來實現,在我國,其通常以松褐天牛為媒介進行傳播。松褐天牛本身就能夠攜帶大量松材線蟲,同時也能夠將其傳播給寄主樹木。
松材線蟲通過松褐天牛傳播的過程如下:松褐天牛在松樹上產卵,在松褐天牛成蟲的過程中,大量分散性松材線蟲的幼蟲會聚集到松褐天牛幼蟲蛀道、蛹室附近,當天牛化蛹后,這些分散性幼蟲經過蛻皮成為耐久型幼蟲,數以萬計的耐久性幼蟲會進入天牛成蟲氣管。這些松褐天牛羽化飛出后就成為松材線蟲的傳播載體。在天牛啃食樹木的過程中,這些耐久性幼蟲會通過天牛啃食樹木造成的傷口入侵樹木,并在進入樹木后蛻變為成蟲,從而使樹木受到感染。同時,成蟲導致樹木感染后,又會產生大量分散性幼蟲,當松褐天牛產卵后,又再次寄生于天牛中,進行下一次的傳播,如此反復,導致病害大范圍蔓延。
但是,昆蟲傳播僅能夠實現短距離傳播,長距離傳播大多借助于人的活動,如木制品調運、感染苗木等。據統計數據顯示,松材線蟲的遠距離傳播,80%以上依靠人的活動實現,其中40%左右來自調運感染的松木;40%左右來自貨物包裝;近年來,電網改造過程中需要用到的電纜盤、光纜盤也是松材線蟲病傳播的重要渠道,占20%左右[4]。
一般來說,松材線蟲的傳播主要包括2種途徑:一是自然傳播,具體來說就是通過寄生在以松褐天牛為主的昆蟲上實現傳播,也是松材線蟲災害蔓延的最主要方式;二是人為傳播,如用感染的松木制成的家具、松木包裝、松苗等,這也是遠距離傳播的主要方式。
松材線蟲適宜生長的環境為高溫、干旱環境,通常松材線蟲生活在年均溫度在14 ℃以上的地區。夏季是松材線蟲病暴發的高危季節,在夏天溫度高、降水稀少的情況下,其傳播風險會大幅增加。有研究證實,如果連續1~2個月氣溫持續在25 ℃左右,松材線蟲病害的傳播數量將會翻番[5]。
松材線蟲病對生態、經濟效益都存在極大的危害性。一旦松材線蟲寄生于樹木中,會直接對樹體導管造成破壞,影響樹木水分代謝,使得樹木導管阻塞,樹木完全失去營養來源,進而生長延緩。通常情況下,感染松材線蟲后,樹木外觀不會與健康樹木出現顯著差異。但測定樹木相關指標后可以發現,樹木樹脂分泌量大幅度下降,樹木的含水量也會大幅度降低,利用放大鏡能夠觀察到樹枝上出現天牛啃食的痕跡。
隨著時間的推移,感染松材線蟲的樹木逐漸會出現外觀方面的明顯變化,表現為樹枝和樹葉變得枯黃。這一時期往往也是天牛大量繁殖的時期,在放大鏡的幫助下能夠找到天牛啃食樹木后產生的碎屑。隨著病害對樹木傷害的加重,樹木的顏色會出現極大的變化,原本綠色的樹葉會慢慢變成紅墨色,出現與健康樹木完全不同的外觀,此時的樹木有極大的死亡風險[6]。
第一,松材線蟲往往具有一定的潛伏期,最長能夠潛伏20 d以上。在林木監測過程中,如果缺乏較為先進的監測技術和設備,或監測人員的專業能力不足,容易漏檢,進而導致病害蔓延,甚至暴發。
第二,作為病害蔓延的主要渠道,松褐天牛可加快病害傳播速度,一只天牛可能攜帶數以萬計的松材線蟲四處游走,從而導致病害傳播。同時,由于肉眼難以直接觀察到天牛,進一步增加了病害傳播的隱匿性,導致林業技術人員難以及時發現并作出處理,導致松材線蟲病暴發。
第三,松材線蟲寄生于樹木后,樹木不會立即表現出典型癥狀,實際表現較為復雜。病害發生時,技術人員容易對其做出誤判,將其當成其他病害,導致防范措施缺乏針對性,延誤最佳干預時機,從而使得病害進一步蔓延[7]。
3.1.1 健全防范機制松材線蟲病是一種傳播蔓延速度快、危害程度高的病害,在防治時必須采用以防為主、以治為輔的策略,不斷完善疫情防范和監測機制。
第一,結合松材線蟲病的傳播與暴發特征,加強對木材的檢查,做好預防措施,建立完善的木材檢疫制度并確保其得到有效落實,及時發現攜帶松材線蟲害的木材。對氣候條件適宜松材線蟲生存的地區,更要加大檢疫力度,增加檢查頻率。
第二,定期或不定期對木材市場開展突擊檢查,確保存在病害的木材不會流入市場。在木材檢疫中,通常使用以下2種方式檢查是否存在松材線蟲病:肉眼觀察松樹樹脂分泌是否正常,是否有松材線蟲病的相關表現;利用麻花鉆,在木材中去除指定量的屑,采用相應的方法對樹屑實施線蟲分離,檢驗是否存在松材線蟲。
3.1.2 科學調整林分結構加強對松材線蟲病的調查研究,尤其要在易感區域開展廣泛的考察,通過提高物種多樣性,同時合理調整林分結構,從而降低松材線蟲的發生風險。要高度重視選苗、育苗工作,確保得到種植的植株無污染且具有較強抗病性,提高植株的抗性。在苗木移栽的過程中,可用淡鹽水充分浸泡苗木根部,殺滅根部切口的細菌,從而降低根部感染風險,提高植株的抗性。
林業技術人員要密切關注苗木的成長發育狀況,一旦發現黃葉、掉葉,要及時為苗木改善排水,同時對其實施殺菌。減少純種松木林的種植,盡量采用混交林的形式進行種植。監測松木的成長,從松脂的顏色、流量做好分析判斷,以及時發現潛在的病害風險。此外,還可以運用大數據技術統計、分析松材線蟲病的易感程度,以提高防范的精準性,從而有效降低松材線蟲病的發病風險和傳播力度。
3.2.1 全面普查全面普查是松材線蟲病疫情監測的重要手段之一。普查的目的是全面了解疫情的分布情況,掌握疫情的發生情況和動態變化,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學依據。通過全面普查,可以及時發現疫情,確定疫區范圍,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據。同時,可以為常年監測和誘捕器監測等其他監測方法提供基礎數據。
在普查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對轄區內的松林進行逐塊調查,調查內容包括松樹的生長狀況、營養狀況等。同時,需要對松樹的樹皮、枝條、葉片等進行取樣,并帶回實驗室進行檢測。
3.2.2 常年監測常年監測是松材線蟲病疫情監測的重要手段之一。常年監測的目的是及時發現疫情,掌握疫情的變化趨勢,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學依據。通過常年監測,可以及時發現疫情,確定疫區范圍,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據。同時,可以為誘捕器監測等其他監測方法提供基礎數據。
在常年監測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定期調查轄區內的松林,調查內容包括松樹的健康狀況、是否有松材線蟲病的危害癥狀、是否有松褐天牛等傳播媒介昆蟲等。同時,需要對松樹的樹皮、枝條、葉片等進行取樣,并帶回實驗室進行檢測。
3.2.3 誘捕器監測誘捕器監測是利用松褐天牛等傳播媒介昆蟲的趨光性,通過設置誘捕器來捕捉這些昆蟲,從而了解疫情的分布情況和動態變化。誘捕器監測具有操作簡便、成本低廉、效果顯著等優點。同時,可以為全面普查和常年監測等其他監測方法提供補充數據。
在誘捕器監測過程中,需要在松林中設置一定數量的誘捕器,定期更換誘芯和黏蟲板,并對捕捉到的昆蟲進行鑒定和處理。通過分析捕捉到的昆蟲數量和種類,可以了解疫情的分布情況和動態變化,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據。
3.2.4 航空遙控監測航空遙控監測是利用無人機等航空設備對松林進行遙感監測的方法。通過無人機搭載高分辨率相機和紅外線傳感器等設備,可以對松林進行高精度的遙感監測。航空遙控監測具有快速、高效、準確等優點。同時,可以為全面普查和常年監測等其他監測方法提供補充數據。
在航空遙控監測過程中,需要選擇合適的飛行高度和角度,獲取高質量的遙感圖像和數據。通過對遙感圖像和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可以了解疫情的分布情況和動態變化,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據。
3.2.5 疫情報告疫情報告是松材線蟲病疫情監測的重要環節之一。及時、準確的疫情報告可以為有關部門提供疫情的發生情況和動態變化,為其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據。同時,可以促進各地區之間的信息交流和合作,共同應對松材線蟲病的危害。
在進行疫情報告的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按照規定的格式和內容進行報告。報告內容包括疫情的發生地點、發生時間、危害程度、防控措施等。同時,需要對報告的數據進行審核和分析,確保報告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3.3.1 采用多元滅蟲方式針對松材線蟲病的治療,應使用“大面積封閉,小面積處理”的治療方式。
第一,明確暴發松材線蟲病的具體區域,并深入分析其發病原因,同時可以利用紅外探測技術確定發病范圍。明確病蟲害的發病原因及發病范圍后,結合具體的發病特點,運用多種滅蟲方法,對發病區域進行全面且充分的治理。
第二,結合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防治方法。滅蟲的過程中,盡量選擇無公害方法,如物理除蟲法、生物防治技術等,減少化學藥劑的使用,最大限度地避免對環境造成的破壞。例如:白僵菌、球桿菌、綠僵菌等真菌藥劑能夠較為有效地控制松材線蟲病的發生;芽孢桿菌和無芽孢桿菌等細菌能夠用于管控松材線蟲病的蔓延。這些基于微生物的藥劑使用后不會對環境造成影響,也不會對樹木,動物和人造成威脅,既能夠實現對松材線蟲的治理,同時也能夠保證環境和安全。
第三,技術人員應加大研究力度,使用不育技術控制松材線蟲的發生和蔓延。不育技術可以破壞天牛生殖功能,使其失去繁殖能力,從而有效減少松材線蟲的傳播渠道,達到防控病害的效果。通過培養失去繁殖能力的天牛,并將其釋放到林場中,使這種沒有繁殖能力的天牛與自然生長的天牛交配,削弱下一代天牛的繁殖能力。一段時間后,區域內天牛的數量就會大大地減少,松材線蟲數量同樣能夠得到控制,從而有效抑制蟲害的傳播。
3.3.2 媒介昆蟲防治方法由于松材線蟲病害主要以昆蟲為媒介進行傳播,因此,有效治理昆蟲能夠實現較好的蟲害防治效果。
第一,針對古樹、名貴樹種和觀賞樹種,可以對其注射5%線磷,每株樹注射200 mL,可有效防止樹木遭到昆蟲的侵害,從而避免感染松材線蟲。同時,還可以針對性地釋放昆蟲,降低昆蟲密度。
第二,放置誘木。在昆蟲活動頻繁的區域安排誘木,一般選擇林區邊緣、長勢相對較差的弱株,密度為1棵/hm2,再做出8~10 cm的環剝帶,通過誘木吸引昆蟲產卵,待媒介昆蟲羽化期過后,銷毀誘木,實現對媒介昆蟲大規模的殺滅,從而降低松材線蟲病的發病風險。
第三,物理防治。在媒介昆蟲較為集中林區或疫情中心林區設置誘捕器殺滅昆蟲,時間控制在媒介昆蟲羽化前5 d,然后每隔3~7 d清理1次誘捕器采集的昆蟲,并更換誘芯。此外,適當采用對環境影響較小的化學藥劑殺滅昆蟲也可有效殺滅、防治昆蟲,對名貴樹木或古樹,可向樹木內部注射5%阿維菌素;對一般性林木,可以直接噴灑低毒緩釋藥劑。
3.3.3 疫木生物除害技術科學、合理地處理已發生松材線蟲病害的木材,對病害防治、最大程度降低損失均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第一,在處理疫木的過程中,應盡量保留健康樹木本體,砍去受到蟲害侵害的部分,在治理病害的同時盡量降低損失。
第二,對已被砍伐的疫木,應對其實施異地安全處理,通過科學、合理的方法殺滅病蟲害,并對疫木進行二次利用。具體包括:熏蒸法,將疫木置于密閉空間中進行熏蒸能夠實現較好的處理效果,也可以最大程度避免其對環境的影響;熱處理,即通過將疫木置于熱風性干燥窯,將其溫度控制在65~70 ℃之間,同樣可以達到殺滅病害的效果;還有高溫殺菌、微波處理等。經過處理的疫木只要符合相應的質量要求,可用于板材、建材制作,發揮一定的經濟價值。
松材線蟲對以松木為主的多種樹木危害性極大,一旦暴發,其蔓延速度較快,控制難度較高。相關管理部門應結合松材線蟲病的實際特點,落實防范措施,降低松材線蟲病的發病率。對已發生的松材線蟲害,需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在保證環境和安全的前提下對其進行有效的殺滅和清除,從而避免疫病蔓延,減少病害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