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兒

友人邀我去梅園采青梅。
友人說這是吳昌碩的梅園。昌碩老人的墓就在梅園入口一處平臺上。沿著臺階走上去,即可以謁拜他。我們沒有貿然去打擾,從入口處直接進了梅園。
友人說,最好的梅,是綠鄂梅。未開之時,花苞是綠色的。花開了,淡綠色,略微有一點兒白。
明年冬天我們來看梅花吧。這梅園的梅花開時,那個香氣,真可以用盛大來形容。
梅之幽香,素凈淡雅。那么多梅花,呼啦啦一下開了。就像打翻了一只香水瓶,香氣沾到衣襟上,袖子上,幾日不去。
梅園清幽,我們在梅樹底下徘徊。蒼遒的枝干,蓊郁蔥蘢的枝葉,遮天蔽日。恍若闖入一座原始森林。
這就是一座原始森林啊。到處是幾十年、幾百年的梅樹,都快要成精了。也許在某個夜晚,那一株老梅樹會幻化作一個女子,穿著綠羅裙,徜徉在這梅園中。呵,我們在梅園里邂逅了幾個女子,穿著淡綠、粉紅色旗袍,身姿曼妙,就像兩朵梅花——一朵綠萼梅,一朵紅梅,娉娉婷婷地走著。那兩個梅花仙子,沖我們莞爾一笑。眾人不免有點怔怔地。她們已經走得很遠了,大家仍對著她倆的背影出神,疑心她們就是那老梅樹幻化的仙子。
一顆顆青梅藏匿在綠葉間,須仔細分辨才能看出來。老顧挽了兩個籃子,說要采青梅釀酒。這梅園的青梅,是上好的梅子,采回去泡酒,泡出來的自然是上好的酒了。
友人說當地人采了青梅腌制,做蜜餞吃。撒一層青梅一層鹽,腌一段時間,燒魚時放幾顆,既可以去腥氣,又使得魚湯十分之鮮美。
老顧聽了愈發高興,說是一籃子青梅回去泡酒,另一籃腌起來。這一壇子酒,十年后開封如何?十年后,我們再來這梅園,吟詩作對,飲青梅酒,體會一番古人的曲水流觴的閑情和雅意,如何呀?
好啊好啊,眾人紛紛點頭。
我們去看唐梅和宋梅。唐梅栽在一幢屋子后面,統共五株,枝干遒勁,覆著厚厚的苔蘚。老樹新葉,在陽光下閃爍。
恍惚穿越時光,回到唐朝。那一日梅子黃了,我倆在樹底下擺了一張木桌子,沏了一壺梅子酒。我和你一邊飲酒一邊吃梅子。
這是一顆唐朝的梅子呵,落到了我的肚子里。今兒個真是心滿意足。
宋梅在另一處。好大一株。猶如一頂巨傘,四下撐開。砌了一個六角形的花壇。
一旁筑了一個亭子。取名宋梅亭。木廊柱木頂,甚是古樸。亭上有楹聯,寫著:幾度閱興亡花開如舊,三生證因果子熟有時。
風云變幻,朝代更迭,繁華轉眼成空,只有這眼前這一株梅樹,年年花開如故。
花開為何人,問花花不語。
我從那一株宋梅樹下走過,不覺心中悵然。
沿途路牌上顯示還有問玉亭,望梅亭,醉蔭亭,醉紅亭,緣溪亭。皆是古意盎然的名字。
我們沿著小徑信步往前走著,陽光穿過梅樹,落下斑駁的光與影。
我們訝異著這一座梅園真大啊,這么多梅樹,密密匝匝,擠擠挨挨在一起。根與根纏繞在地下,葉與葉相接在云里。微風吹過,樹葉沙沙,奏著一支抒情曲。
遠處溪聲淙淙,溪上有人在垂釣。我們注視那個垂釣者,暮色中他似一尊雕像,一動也不動。
天色漸暗,梅園愈發幽靜了。我們折返到入口,順著來時的臺階爬上去。經過吳昌碩老人的墓地,和昌碩老人說了聲冒昧打擾了。去半山腰的泊車處取車,趁著天色尚未黑透,緩緩駛下了山。
編輯/雖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