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
連日來,我院泌尿外科、急診科收治了多名因腎結石導致血尿、腎積水、腎絞痛的患者。筆者通過問診和觀察發現,這些患者有個共同點,就是之前體檢發現了腎結石,但因為沒有癥狀就沒有積極采取措施防治。
腎結石指腎盞、腎盂及腎盂與輸尿管連接部出現結石,進而導致的一系列以泌尿系癥狀為主的疾病。正常情況下,人體尿液中的鈣、尿酸、草酸等可溶物質會隨著尿液排出體外,但是當這些可溶物質在體內的濃度過高時會形成結晶,結晶不斷積累聚集就會沉積在腎臟中引發腎結石。
腎結石的常見臨床癥狀為疼痛,以有背部、腰腹部、腹股溝、下腹部疼痛為主,但是無痛的情況也是存在的。體積較小的腎結石會隨著尿液流動,此過程中有可能摩擦輸尿管,從而造成疼痛、血尿等癥狀;體積較大的腎結石會與腎臟組織產生摩擦,也會導致疼痛。但是,如果腎結石不斷生長,與腎臟結構越來越吻合,在不引發感染或形成梗阻問題時患者不會有疼痛感;當腎結石對腎臟造成嚴重損傷后,腎臟的疼痛敏感性降低,患者也不會感到疼痛。此外,腎結石的臨床癥狀還有排尿次數增加、排尿疼痛、尿液惡臭渾濁、血尿等;腎結石還可能造成尿路梗阻,從而影響患者排尿的順暢性;如果膀胱與輸尿管交界處被結石梗阻,會造成梗阻以上部位積水,同時刺激膀胱導致患者出現小便不能控制的情況。所以,腎結石雖小,但如果長期忽視其存在,會給腎臟健康帶來巨大威脅。
那我們該如何預防腎結石呢?筆者結合其形成機制給出以下建議:
合理飲食 在日常飲食中,飲食結構單一,肥肉與蔬菜不搭配食用,大量攝入松花蛋、豆腐等食物,或者攝入過多的鹽分,都可能會導致腎結石的形成。此外,日常攝入的水分較少,尤其是在天氣炎熱干燥時不及時補充足量的水分,會使尿液濃縮,從而促進腎結石的形成。因此,日常飲食應該做到:減少食用大豆制品、菠菜、甜菜、甜土豆、黃秋葵、巧克力等含有較高草酸的食物;動物蛋白也要適度攝入,減少攝入海鮮、肉類等容易增加機體尿酸水平的食物;減少食鹽的攝入,同時警惕隱形鹽,減少食用味精、腌制品等;保證每日有足夠的飲水量,尤其是在運動之后和炎熱天氣,以調節體內鈣、尿酸、草酸等可溶物質的濃度,避免尿液濃縮;大部分飲料含糖量較高,糖分會促進草酸的吸收,導致出現草酸結石,濃茶中含有豐富的草酸鹽,可樂中含有豐富的磷酸鹽,大量攝入都會造成腎結石,所以要減少飲用各類飲料和濃茶。
慎重補鈣 不當使用鈣補充劑會增加患結石的風險,因此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鈣補充劑。可以根據醫生的建議通過合理飲食為機體補充鈣。
積極防治相關疾病 腎積水、輸尿管狹窄、尿路梗阻、尿路感染等疾病,也會提高患腎結石的風險。患有代謝性疾病的患者發生腎結石的概率也比較高,例如糖尿病會影響尿液的酸堿值,減少尿酸等物質的排泄,從而提高腎結石的發病率;痛風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使用的藥物會增加尿酸排泄,導致尿酸在腎臟聚集,也容易產生腎結石。如果患者使用抗生素、造影劑、利尿劑等藥物,也會影響尿液的酸堿值,促進腎結石的形成。因此,要積極防治相關疾病,避免使用會增加患腎結石風險的藥物。
此外,具有家族病史或體型肥胖的患者出現腎結石的概率也會更高。這部分人在生活中一定要堅持合理飲食和運動,以降低患腎結石的風險。一旦發生腎結石需積極就醫,不能因沒有痛感就毫不在意,導致病情加重。